胡 爽
(沈陽市第十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44)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類型的疾病,近些年發(fā)病率呈持續(xù)增高的趨勢,而且支架植入術在冠心病治療中應用較多[1]。由于患者對手術知識、疾病知識了解較少,因此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并影響到了手術效果。治療期間可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提升手術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當前主要探究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隨機方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有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有30例,,年齡49~76歲,平均年齡為(60.24±6.31)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齡50~77歲,平均年齡為(61.08±6.7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其具體內容有:健康知識教育、治療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飲食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步驟如下:①術前護理?;颊咴谶M行手術前,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手術的相關操作以及以往手術成功的案例,詳細說明在治療期間可能會產生的癥狀,提升患者對于治療的信息,同時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②術中護理。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調整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對比劑的劑量,且嚴格控制注射的速度,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時,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對于手術過程中患者的暴露部分給予保護[2]。③術后護理。術后30~60 min無特殊情況下都可以選擇高維生素與易消化的食物,不能過飽,應少食多餐。維持大便通暢,不能用力大便,應告知患者掌握床上使用便盆的技巧,為患者提供隱蔽的環(huán)境排便。在飲食方面可稍微滿足患者的嗜好,提高其食欲,保證營養(yǎng)充足。在術后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通過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避免下肢血栓形成。幫助患者掌握發(fā)熱的原因與治療方法,同時應用抗生素治療,加強心理護理,鼓勵患者采取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④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后應加強健康教育指導工作,向其講解勞逸結合的重要性,幫助其預防感染,并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情緒激動。在遵醫(yī)囑服藥時應詳細掌握藥物的作用與不良反應,氯吡格雷可在術后常規(guī)劑量服用1年,阿司匹林則應該終身服用。同時,嚴格控制冠心病易患因素,對患者肝功能與白細胞進行觀察,避免肝功能受損或白細胞減少。復查凝血酶原時間與凝血時間,并在術后3~6個月評估冠狀動脈有無再次狹窄。詢問患者有無胸痛發(fā)作,囑咐其定期門診復查。
1.3 療效評價標準:評價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
1.4 數據處理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對兩組患者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執(zhí)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的住院天數為(7.24±1.23)d,對照組患者(11.03±1.44)d,兩組患者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較低于對照組患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n(%)]
冠狀動脈為人體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冠狀動脈狹窄或粥樣硬化則容易引起冠心病。在心臟血液供給充足時身體器官能夠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但是冠狀動脈不能為心臟提供足夠的血液,則冠狀動脈狹窄會造成胸痛、呼吸困難、心肌細胞缺氧凋亡、心悸與胸悶等。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在冠狀動脈狹窄治療中效果確切。這種心臟支架手術主要是經血管穿刺將球囊導管置入狹窄血管,然后體外對球囊加壓使狹窄血管壁逐漸撐開,最終恢復病變血管的通暢[3]。
康復護理干預是從患者入院治療期間開始進行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干預,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安全性較高且手術創(chuàng)口較小,患者在進行手術后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術后的生活質量受到極大的影響。從上述探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住院天數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較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住院天數得到有效縮短,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值得借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