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震
虞姬之詩
我要說的虞姬,是——嗯,你猜對了,就是“霸王別姬”的女主角。
虞姬在正史里介紹得很少。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眱H僅是把美人虞姬與烏騅馬并列一提,一個“常幸”,一個“常騎”。“美人”是稱謂,“虞”是姓或名字(我認為是名字)。但是,因為虞姬是項羽的寵姬,又被后世不斷演繹那場“霸王別姬”的故事,使得這個“虞姬”家喻戶曉。當然,人們心中、眼中的“虞姬”肯定不是歷史上真實的“虞姬”。
虞姬生年無可考,卒于公元前202年。所有的史料都記載,虞姬死在項羽的陣前軍營大帳,是用項羽的寶劍自刎的。自刎前,項羽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楚兵聽到了四面楚歌盡皆散去。項羽勢單力孤,感到窮途末路、大勢已去,悲從心頭起,哀從胸間生。于是,他借酒澆愁,并讓虞姬且歌且舞(虞姬本是歌舞伎)。項羽乘興誦唱了一首期期艾艾的《垓下歌》。項羽雖然是個武夫,但水平不低,一生還寫了十幾首詩歌,遺憾的是唯有這首《垓下歌》得以流傳。這首詩,確實是用了真氣,動了真情,多少有點兒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味道。這首詩是寫給項羽自己的,也是寫給虞姬的。咱們不說項羽寫詩,說說虞姬。
陸賈在編撰的《楚漢春秋》中寫道,虞姬聽了項羽的《垓下歌》之后,和了一首詩,后人稱作《和垓下歌》。詩如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樂生?!边@首詩在《史記》《漢書》均未提及。那么,陸賈與項羽是同時代的人,其所撰之書也應該可信。好吧,我們先相信這首詩是虞姬所作。虞姬在許多野史上都被呼為才女,才女能寫詩是順理成章的事??墒?,問題來了。秦末漢初時,五言詩并不盛行,更沒有成型。雖然《詩經(jīng)》上也有五言詩,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的《長城謠》也是五言,但遠不及虞姬這首五言詩規(guī)整。根據(jù)詩學史料考據(jù),我國的五言詩成熟于東漢末年。那么,虞姬的這首寫于秦末的五言詩就成熟得太早了。史上對這首詩是否是虞姬所作,信者與疑者幾乎各半。如果確認這首詩是虞姬所作,那么虞姬就是五言詩的鼻祖了。宋代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二《考史》認為,虞姬的這首詩是我國最早的一首五言詩。
我是愿意相信這首詩為虞姬所作的,因為這首詩的情緒太符合虞姬當時的心境了。如果不是虞姬所作,虞姬的形象會大打折扣,后世為虞姬編的那些戲曲、話本、故事等等,豈不是無地可著了?沒有這首詩,項羽與虞姬的愛情就不會誕生凄美、幽恨。項羽以詩唱之,虞姬以詩和之,才是匹配。項羽醉在情中、愛中、歌中、舞中、悲中、恨中,而虞姬僅需依偎在項羽的懷中,住在項羽的心中,依他、戀他、忠他、隨他,生是項羽的人,死也是項羽的人。
史料上沒有找到項羽是否有妻室的證據(jù),項羽做了西楚霸王之后,沒有封王后的記錄,只有封虞姬為美人的記載。美人相當于妾。司馬遷說的“常幸從”,就是常跟隨著項羽出征。在《西漢演義》中確實看到幾處虞姬隨項羽出征打仗的描述。虞姬不是項羽的正室妻房,項羽有正妻嗎?按說,那時的男人十五歲就是成年,項羽家是大貴族,肯定要給他娶下妻室的。那時男人娶妻都是按父母之命娶的,甚至指腹為婚。當然,還有一些婚姻是因政治需要而確定聯(lián)姻的。娶妻是一項任務,男人沒有多少決定權。納妾就不同了,所納之妾,一定是自己喜歡的。所以,真愛往往在妾處,義務大多在妻處。項羽真愛虞姬,虞姬同樣以死相隨。所以,他們的故事被后世的人們演繹得越來越精彩。
其實,我一直不喜歡項羽這個人。我認為一個男人有三件事必須不折不扣地做好,那就是:無條件地孝順父母;盡一切力量保護好懷中的女人;對自己的兄弟,要有舍己為弟兄們的擔當。這三項事,項羽都沒做好。即使在“別姬”的這個晚上,項羽感嘆的也是自己,僅僅是告訴虞姬,我的命理運數(shù)到頭兒了,無可奈何了,烏騅馬也無可奈何了,虞姬你也無可奈何了,我們認命吧。兩軍陣前靠一匹馬一條槍廝殺的莽漢匹夫,在智慧、策略面前無可奈何了。項羽的這種死法是必然的(范增就預測過,項羽會這樣被韓信用計圍困而死),虞姬這種死法是意外的。虞姬可以不自殺,被漢軍俘去,很可能繼續(xù)做劉邦或其他王侯的“美人”,但是,虞姬自殺了,為盡忠項羽而自殺了。于是,虞姬是那個時代的另類,集忠烈于一身。
虞姬死后,文人們覺得虞姬太值得尊敬了,就用她的封號做成了一個可供填詞的曲牌子《虞美人》。南宋王灼所著的詞曲評論筆記《碧雞漫志》載:“《虞美人》起于項藉虞兮之歌,予謂后世以命名可也?!笨纯?!虞姬不僅給世上留下第一首規(guī)整的五言詩,還給后世留下了一個詞曲牌,讓許多詞人騷客趴在這個曲牌子上嘆幾聲、哭一陣。
唐代以后的詩人大多填寫過《虞美人》這一曲牌,最著名的大概應屬南唐后主李煜了?!按夯ㄇ镌潞螘r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沒有經(jīng)過春花秋月的人,不懂愁;沒有往事的人,不知愁。
虞姬就是愛情的往事,就是春花秋月的愁。愁,不是嘰嘰歪歪、自怨自艾。愁,應該是有歷史感的思想高度,是一顆歷史的子彈在今天的槍膛里糾結(jié)。
近代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曾因演出《霸王別姬》紅遍大江南北,甚至海外。當然了,梅蘭芳先生演的虞姬,是梅蘭芳先生心中的虞姬,不是歷史里的虞姬,也不是我心里的虞姬,更不會是你心里的虞姬。
近些年,有電影《霸王別姬》、歌曲《霸王別姬》,等等。每一種藝術形式里的虞姬都是不同的,誰創(chuàng)作的虞姬就是誰獻給虞姬的情詩。那么,虞姬究竟該什么樣兒?虞姬在哪兒?你捫心自問去吧。
匡衡之偷
我家里有五本解讀《詩經(jīng)》的書,著述的解讀者都是我敬仰的人。這五個解讀本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各的局限。我是《詩經(jīng)》虔誠的讀者,對解讀本的閱讀也非常虔誠。當然,我對解讀本的評判也帶有我個人的局限性。
《詩經(jīng)》誕生三千多年來,一直被奉為儒家(現(xiàn)在叫國學)的經(jīng)典,而我主要是為了讀詩,對“經(jīng)”的部分還無法理解到位??鬃泳帯对娙佟窌r,是用來教學的,不僅是教孔門弟子,還要教全社會,孔子也是打定主意要使《詩三百》成為“經(jīng)”的。漢朝是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獨尊儒術”的開始,漢朝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教育家們深懂孔子編《詩》的用意,于是,就把《詩》綴上“經(jīng)”字,就有了現(xiàn)在的《詩經(jīng)》?!敖?jīng)”是哲學,由此也可以判定,哲學最初是由詩歌衍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