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英 杜 娟 龍 恒 楊云友
臨床資料例1,先證者,女,26歲。以頸部、腋窩、腹部淡黃色丘疹斑塊,明顯皮膚松弛8年就診?;颊?年前無明顯誘因下發(fā)現(xiàn)頸部黃色丘疹,逐漸增多,紋理增粗,蔓延至頸前,后腋窩、腹部皮膚也出現(xiàn)相同皮損,皮膚皺褶明顯,無明顯自覺癥狀。曾外用激素藥膏(具體不詳),皮損無消退。病程中無胸悶、心悸、視物模糊、肢體活動障礙、嘔血、黑便史。精神、飲食可,睡眠佳,二便正常,體重無明顯變化?;颊吒改附≡?,非近親結婚,家中有一胞兄和一胞妹有類似病史,余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無類似病史。體格檢查:一般情況良好,心肺腹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皮膚科情況:頸部、腋窩、腹部可見大片皮膚松弛,局部有淡黃色丘疹,形成鵝卵石樣外觀,質軟,邊界不清(圖1)。面部、四肢皮膚、黏膜未見異常。實驗室檢查:血、尿、糞便常規(guī)正常,血沉、梅毒及HIV檢測、真菌涂片均陰性,肝腎功能正常,眼底、心臟彩超、胸部X線片、腹部彩超未見異常。頸部皮損組織病理檢查示:局灶表皮變薄。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少量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浸潤。真皮中下部膠原纖維內可見不規(guī)則、廣泛帶狀分布的嗜酸性顆粒狀物質,以真皮中部明顯(圖2)。彈力纖維染色:強陽性(圖3)。
例2,男,28歲,例1之胞兄。頸部、腋窩、胸腹部淡黃色斑塊,明顯皮膚松弛10年(圖4a、4b)。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均未見異常。頸部皮損組織病理檢查符合彈性纖維假黃瘤。
例3,女,21歲,例1之胞妹。2年來頸部、腋窩密集的淡黃色扁平丘疹,米粒大沿皮紋排列成網狀,無皮膚松弛(圖4c)。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均未見異常。頸部皮損及組織病理檢查符合彈性纖維假黃瘤。
討論彈性纖維性假黃瘤(pseudoxanthoma elasticum PXE)是一種少見的先天遺傳性彈力纖維變性疾病,可侵犯人體的許多器官和系統(tǒng),產生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見于皮膚、視網膜、胃腸、心、腦血管系統(tǒng)損害。最初由Rigal在1881年首次描述皮膚損害。1929年Groemblad和Strandberg報道同時出現(xiàn)皮膚和眼損害的PXE[1]。彈性假黃瘤是由ATP結合盒式蛋白C6(ABCC6)(ABC轉運蛋白之一)突變導致。但目前與彈性假黃瘤相關的ABCC6功能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通過對不同疾病嚴重程度的彈性假黃瘤患者進行基因篩查后,目前已發(fā)現(xiàn)超過200種彈性假黃瘤相關ABCC6突變。盡管在ABCC6五個區(qū)域都已發(fā)現(xiàn)存在突變,目前認為突變主要存在于NBD-NBD交界面和TMD-NBD交界面。交界面處的中斷最終導致了蛋白質生物合成/功能的改變。彈性假黃瘤患者基因篩查發(fā)現(xiàn)了TMD-NBD交界面的數個突變熱點。熱點之一位于NBD2。這些位點的錯義突變與中至重度彈性假黃瘤相關[2]。
圖11a:左邊為例1先證者,右邊為例3。1b、1c:例1先證者頸部、腋窩見大片皮膚松弛,局部有淡黃色丘疹,形成鵝卵石樣外觀
圖2 2a、2b、2c:真皮中下部膠原纖維內嗜酸性不規(guī)則、腫脹、顆粒狀的彈力纖維(HE,×40;×100;×200)
圖3 3a、3b:彈力纖維染色見真皮內大量如卷發(fā)狀彎曲和破碎的彈力纖維(彈力纖維染色,×100;×400)
圖4 4a、4b:例2頸部淡黃色斑塊,明顯皮膚松弛,皺褶明顯。4c:例3頸部淡黃色扁平丘疹,皮膚松弛不明顯
彈性纖維性假黃瘤患者中10%呈“假顯性遺傳”,發(fā)病率為1/70000∶1/100000,男女比例為1∶2。PXE根據遺傳方式,分為4型:(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I型:表現(xiàn)在四肢屈側出現(xiàn)橘皮樣外觀,伴有高血壓,心絞痛,間歇性跛行等嚴重循環(huán)障礙及眼部癥狀。(2)常染色體顯性遺傳II型:特征性表現(xiàn)有淡黃色丘疹,高血壓,間歇性跛行,眼部癥狀,皮膚伸展性增加及高腭弓等。(3)常染色體隱性遺傳I型:特征性表現(xiàn)有皮疹,皮膚伸展性增加,高血壓,眼部癥狀如藍鞏膜及高腭弓和全身多個關節(jié)松弛等,女性病例多有上消化道出血。(4)常染色體隱性遺傳II型:僅有皮膚伸展性增加,而無皮疹及全身內臟合并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I型、II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I型等三型主要累及皮膚,視網膜和心血管系統(tǒng)等,本例患者家庭是隱性遺傳,以后隨訪要重點關注這些損害。
彈性纖維性假黃瘤應與彈力假黃瘤樣真皮乳頭層彈性組織溶解癥、皮膚松弛癥、日光性彈性纖維病相鑒別。鑒別要點是彈力假黃瘤樣真皮乳頭層彈性組織溶解癥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女性,心血管和眼部均正常,組織病理學檢查HE染色無異常,彈性纖維染色示真皮乳頭層彈性纖維網消失,鈣染色未見鈣化。皮膚松弛癥無黃色丘疹和斑塊,并常引起面部皮膚松弛;日光性彈性纖維病病變主要在真皮上部,單個纖維卷曲,但沒有鈣沉著。而本例中患者病理顯示有大量嗜酸性顆粒狀物質沉積。
查閱文獻,鄭慶虎、余育承、施曉勤等[3-5]報道單例、一家系2例、姐妹同患,但本例一次報道親兄妹三人同患,且其中有男性,很少見。需要注意的是,本病多發(fā)于青年女性,皮膚損害一般發(fā)生在青少年期,但也可見于出生后不久。本次報道的兄妹三人都是青春期后發(fā)病,隨著年齡、病程的增長,皮損逐漸加重。常規(guī)眼底檢查、心臟等檢查均未見異常。兄妹共六人,三個發(fā)病,家族中無其他類似疾病患者。
目前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6,7],必要時可進行整形手術減輕對容貌的影響。PXE患者預后主要取決于內臟受累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