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中心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599)
胃腸道手術之后常可出現(xiàn)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緩慢的情況,可能是因手術干擾腸道功能或者心理應激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生一定的改變而抑制胃腸功能,其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緩慢不僅會延緩患者康復,嚴重者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起其他不良事件,因此,重視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護理非常必要。胃腸外科手術在一般手術中很常見,因此引起的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障礙病例也增多[1]。近年來,隨著護理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舒適護理的新模式提高了縮短患者康復時間,可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強調人性化護理,可提升患者滿意度。本研究將我院收集2017年6月21日至2018年5月22日的8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隨機分組,簡單護理組用常規(guī)方法,舒適護理組用舒適護理干預,分析了舒適護理干預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胃腸蠕動功能恢復和護理滿意度的作用,報道如下。
1.1 基礎資料:將我院收集2017年6月21日至2018年5月22日的8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隨機分組,舒適護理組年齡41~79歲,中位(53.14±4.21)歲。體質量41~81 kg,平均(62.27±2.01)kg。文化程度小學7例、初中10例、高中11例、高中以上12例。男22例,女18例。簡單護理組年齡42~80歲,中位(53.25±4.25)歲。體質量41~82 kg,平均(62.11±2.24)kg。文化程度小學8例、初中10例、高中11例、高中以上11例。男23例,女17例。兩組基礎資料可比。
1.2 方法:簡單護理組用常規(guī)方法,舒適護理組用舒適護理干預。第一,術前舒適護理。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術前心理,耐心地安慰患者,給予心理疏導,多和患者有效溝通,減輕其手術前的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和患者建立良好關系,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等,促使患者更好配合術后護理。第二,術后舒適護理措施:①對患者的基礎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并協(xié)助患者取半臥體位;叮囑患者每日堅持進行呼吸運動、肢體功能鍛煉等訓練,每日練習2~3次;同時定期為患者翻身、按摩等。②對于胃腸道恢復緩慢的患者,可給予大承氣湯溫服。并詢問服用后的情況,及時處理不良反應。③按摩護理。術后協(xié)助患者按摩腹部,每次15分鐘,每天2次。④在患者肛門恢復排氣,胃腸恢復蠕動后,此時可囑患者開始適量進食流食,注意少食多餐,并因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⑤利用檢查、巡視病房等時間,積極與患者交流,調查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況與心理特點,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關心、鼓勵患者,使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消除。⑥體位護理。指導患者采取舒適體位,可選擇側臥位,使腹部肌肉處于放松狀態(tài),減輕腹部緊張,加速切口愈合。⑦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鼓勵患者早日起床引起胃腸反射,刺激腸胃蠕動,加速胃腸血液循環(huán),促進排氣和恢復胃腸道功能[2]。
1.3 指標:比較兩組滿意度;腸蠕動功能恢復時間;護理前后焦慮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胃腸功能積分;腹脹、便秘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SPSS17.0軟件分別開展t、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1 滿意度:舒適護理組對比簡單護理組滿意度更高,P <0.05。舒適護理組滿意度是39例(97.50%),簡單護理組滿意度是29例(72.50%)。
2.2 焦慮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胃腸功能積分:護理前兩組焦慮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胃腸功能積分接近,P>0.05;護理后舒適護理組焦慮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胃腸功能積分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焦慮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胃腸功能積分分析(±s)
表1 護理前后焦慮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胃腸功能積分分析(±s)
?
2.3 腸蠕動功能恢復時間:舒適護理組腸蠕動功能恢復時間更好,P<0.05,舒適護理組腸蠕動功能恢復時間是(26.41±3.51)h,簡單護理組腸蠕動功能恢復時間是(45.42±3.78)h。
2.4 腹脹、便秘發(fā)生率:舒適護理組腹脹、便秘發(fā)生率更少,P<0.05。舒適護理組腹脹、便秘發(fā)生率分別有1例和2例。簡單護理組舒適護理組腹脹、便秘發(fā)生率分別有5例和8例。
在胃腸手術期間,由于機械刺激和藥物麻醉,患者的術后胃腸功能將暫時受到抑制,主要是由于胃腸蠕動減弱,腹脹,肛門導致腸腔積聚大量液體和氣體,可出現(xiàn)便秘和腹痛等,會影響患者康復的進展和有效性。因此,在最短的時間內,患者胃腸動力的恢復是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護理的重點。舒適護理在傳統(tǒng)護理理念的基礎上強調人性和完整性[3-4],且關注患者的身心全面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重點放在患者身上,可減輕對患者的不良應激,加速患者術后排氣,改善胃腸道功能,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生活質量。研究顯示,舒適護理的實施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且加強了對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健康狀況教育,可更好滿足患者的需求。及時的舒適護理可以促進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動力的恢復,增加胃腸道的運動,縮短肛門排氣時間,縮短進食和住院的時間,可有效降低便秘發(fā)生率,提升患者滿意度[5-7]。
本研究中,簡單護理組用常規(guī)方法,舒適護理組用舒適護理干預。數(shù)據(jù)顯示,舒適護理組滿意度、焦慮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胃腸功能積分、腸蠕動功能恢復時間、腹脹、便秘發(fā)生率方面相較簡單護理組更好,P<0.05。
總之,胃腸道手術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