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發(fā)藝
【摘 要】武術與京劇等各種表演藝術之間具有緊密聯(lián)系,尤其是京劇中武生的武打表演藝術直接源于武術,并結(jié)合戲劇本身內(nèi)涵形成一個特有的戲劇角色。本文在對武術與京劇武生表演藝術的聯(lián)系性進行闡述的基礎上,重點就京劇武生的表演藝術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深化我們對京劇武生表演藝術的理解。
【關鍵詞】武術;京劇武生;表演藝術
中圖分類號:J8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4-0014-02
自京劇等中國戲劇誕生以來,就和武術之間具有緊密聯(lián)系。京劇等中國戲劇除了具有生動的戲劇情節(jié)和優(yōu)美的唱腔外,同樣具有許多精彩的武打場景,尤其是京劇武生中的許多表演動作都是基于標準化的武術技術動作,融合生活要素所形成的。為了更好地認識京劇武生這個戲劇角色,提升其表演的藝術效果,就必須要先對武術和京劇武生表演藝術二者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
一、武術與京劇武生表演藝術的聯(lián)系性
自元代起,中國戲劇開始在民間蓬勃發(fā)展。由于當時蒙古族統(tǒng)治者非常喜歡觀看元雜劇,使得當時許多人參與到了戲班子或雜技班中,其中也包括專門負責元雜劇武術指導的武人,這使得我國最初的戲劇是由美術、舞蹈、音樂、文學和武術等所構(gòu)成的一個綜合劇種。隨著我國元雜劇的發(fā)展,其中的武人越來越多地將武術表演藝術中的騰躍和打斗等表演元素融入了元雜劇中。雖然中國戲劇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下逐漸劃分出京劇、川劇和越劇等許多劇種,但是其中都有武術表演藝術的存在。比如,在京劇等各種形式的地方戲劇中,都是以表演武戲為“七分打”的。由此可知,武術與戲劇表演藝術之間具有緊密聯(lián)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缺少了武打,那么就無法構(gòu)成完整的戲劇藝術形式。
二、京劇武生的表演藝術分析
(一)長靠武生的表演藝術
長靠武生一般主要扮演古代大將、蓋世英雄等正面人物角色,如趙云和姜維等,相應的表演要側(cè)重大氣、莊重等特性,力求可以通過瀟灑大氣的動作來展現(xiàn)出一種大將風范。長靠武生一般主要穿著厚底靴和長靠,且以人物武打和架勢為最主要的表演特征,具體可以根據(jù)表演人物的特征分成“大武生”“墩子武生”等種類。相較于其他武生表演而言,長靠武生的表演中一般都涉及場面宏大的打斗或戰(zhàn)爭情景。除了獨特的穿著外,長靠武生的武打表演動作也較為獨特,具體表現(xiàn)在表演造型和表演方式上,這使得其形成了多種表演藝術流派,極大地豐富了我國京劇武生的表演藝術。需要注意的是,長靠武生在表演中要注意配合其他表演者,且要合理地開展唱念,借此來對所表演英雄角色的形象進行更好地呈現(xiàn)。
(二)短打武生的表演藝術
短打武生一般主要穿著為薄底靴和短衣衫,且相應的武打表演動作也更加輕盈利落、干凈瀟灑,尤其是在表演藝術中著重凸顯“美”“帥”“沖”三個特征。其中的“美”主要是指表演短打武生的扮演者一般為擁有俊朗外表的年輕人,且具有比較強的神態(tài)美和動作美,如任堂惠、武松和白玉堂等都是短打武生扮演的經(jīng)典戲劇形象;“帥”主要是指短打武生的表演動作并非真實的打斗場面,而是具有很強舞蹈表演藝術特性的美感,相應的審美價值也比較強,容易使受眾在觀看的時候獲得精神層面的審美愉悅感;“沖”則主要是武生的武打動作具有比較大的幅度,且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表現(xiàn)力,可以充分展現(xiàn)激烈的打斗場景。
(三)翻撲武生的表演藝術
顧名思義,翻撲武生主要是在京劇表演中負責翻跟斗的角色。比如,在京劇中表演猴戲的時候,一般主要采用翻撲武生來扮演孫悟空這個角色。此外,在翻撲武生開展武術表演期間要注意掌握一些戲劇演唱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在對《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角色進行表演的過程中,相應的翻撲武生除了要具有靈敏的表演動作和細膩的表情,將孫悟空的形象進行生動展現(xiàn)的同時,還要在唱念上發(fā)力,力求可以進一步通過戲劇演唱來更好地展現(xiàn)出孫悟空桀驁不馴以及敢于對抗天庭的性格特征。
三、京劇武生不同流派的表演藝術特征分析
(一)“俞”派武生的表演藝術特征
京劇武生中的“俞”派主要是由俞菊生創(chuàng)作形成,在清末時期位列三大武生流派的榜首,該流派武生在開展表演期間一般伴有標準且生猛的表演動作。俞菊生的戲路較為廣闊,尤其是非常擅長短打和長靠。通過仔細地剖析“俞”派武生的藝術特征可知,其在舞臺造型和表現(xiàn)形式上都有一些顯著的特征,如“俞”派武生重視描繪和勾畫臉譜,這點在許多經(jīng)典的京劇作品中都有所體現(xiàn),尤其多見于神怪題材的京劇作品中?!坝帷迸晌渖诠蠢漳樧V時的特殊性體現(xiàn)在其介于“凈”角和“生”角之間。此外,“俞”派武生也較為看重念白,具體就是用一個洪亮的聲音來進行念白,提升了整體的表演效果。這些鮮明的武生表演藝術特征為“俞”派武生吸引了一大批求學的弟子。隨著“俞”派武生的發(fā)展,相應的表演形式越發(fā)完善,同時也對“俞”派武生的戲路進行了極大擴展。
(二)“李”派武生的表演藝術特征
京劇武生表演具有京劇在武打、念白、唱功等方面的相關表演特征,同樣有效地融合了舞蹈動作等一些表演元素,并且不同的表演者可能會在表演中側(cè)重不同的表演方式與特征,這最終使得他們形成了特有的表演流派。而“李”派武生實際上就是清末時期三大武生流派之一,創(chuàng)始人為李春來,其在對短打武生表演藝術進行繼承的基礎上,以翻撲表演為主,在形成期間有效地汲取了武旦、武丑等多家表演藝術特色。除此之外還融合了劍法和拳法等民間武術以及民間武術藝術元素,極大地增強了“李”派武生表演的藝術特色。在“李”派武生表演期間,武生表演者非常重視武打功夫的運用,力求可以全面增強整體京劇武生表演的效果,這也使得該流派的武生一般需要具有相對較高的武打技藝。比如,在京劇《花蝴蝶》中,針對姜勇志這個角色,實際的表演中就包含有許多連續(xù)的、干凈利落的武打技藝,沒有扎實的武術功底是無法將相應的武術表演動作做到一氣呵成的。
(三)“蓋”派武生的表演藝術特征
京劇武生表演要想吸引受眾的關注和認可,就必須要形成特有的表演藝術特色和創(chuàng)作風格。除了要繼承傳統(tǒng)的表演技術外,還要在繼承以往京劇武生表演藝術特征的基礎上充分地融入個人的一些表演特色?!吧w”派武生實際上就是在繼承“李”派武生表演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武生表演特色所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京劇武生流派。其最為突出的表演藝術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京劇武生人物形象塑造層面,具體表現(xiàn)為塑造出具有很強立體感和形象感的武生角色,力求可以完美地統(tǒng)一人物的精氣神?;蛘哒f,在開展“蓋”派武生表演的時候,除了重視利用武術技藝,還要注意表現(xiàn)出人物的精氣神,力求可以將所表演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比如,在塑造武松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除了要設計出武松打虎這方面的一系列動作外,還要充分重視角色動作造型設計的美感。在“蓋”派武生表演中,會在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期間有效地融合武生的武打技藝和表演技藝,以求可以借此來塑造出兼有形象美和動感美的人物形象,構(gòu)成獨有的武生表演藝術特色。此外,“蓋”派武生還非常擅長創(chuàng)作總結(jié)。比如,“蓋”派武生的創(chuàng)始人蓋叫天在對眾多劇目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進武生表演服飾和道具的意見,這進一步豐富了京劇武生行當中的藝術表演形式和內(nèi)涵。
綜上所述,武術與京劇武生表演藝術之間具有緊密聯(lián)系,其中武術表演藝術是京劇武生表演藝術形成的重要基礎,強化對武術表演藝術的學習是進一步發(fā)展京劇武生表演藝術的前提。隨著我國京劇武生表演藝術的發(fā)展,當下已經(jīng)形成了“俞”派武生、“李”派武生和“蓋”派武生等許多流派,它們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影響,最終促進了我國京劇表演藝術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金.京劇武生表演藝術鑒賞[J].戲劇之家,2016,(15):63-64.
[2]張金哲.京劇武生表演藝術探析[J].戲劇之家,2016,(18):64-65.
[3] 劉盼,朱婉寧.分析武術表演的藝術化發(fā)展趨勢[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1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