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牟利性、自主性等特點。市場經濟使整個社會的每一個“細胞”幾乎都在利益欲望的驅動下激蕩起來,再給人帶來物質利益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內在的必然要求,既要正確認識市場經濟負面效應有誘發(fā)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問題。又要建立社會主義新的道德觀念以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市場經濟 道德建設 個人利益
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價值活動,它的運作要有自己的道德基礎,他要求每一個經濟活動參與者具備與之相適應的個體道德素養(yǎng),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和義務,遵循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而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是維持市場經濟,正常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必須的行為準則。因此,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內在的、必然的要求。
一、正確認識市場經濟有誘發(fā)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問題
首先,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具有追逐個人利益的特點,通過追逐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環(huán)節(jié)而對過渡到個人主義價值的可能性。由于市場經濟是以個人利益為驅動,不管做什么活動的人會自發(fā)地專注于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與物質價值需要的滿足,這就容易使人們走向依附商品,貨幣,對商品,貨幣視做支配主宰一切的力量而頂禮膜拜,把人與人的關系看做純粹利益關系,用財富金錢評判人的價值。把金錢看做萬能,把追求物質利益視作唯一的價值取向,為了金錢可以不顧他人和社會,可以不擇手段,損人利己,最終陷入個人主義的泥潭。
其次,市場經濟的自主性特點,有激發(fā)“個人”膨脹并以此發(fā)展成為個人主義的可能性。市場經濟是一種自主性的經濟,參與其活動的經濟主體具有獨立的利益,個人權利,由此方面形成自主,自強,自尊的價值意識;另一方面也由于生產經濟活動的責、權、利與“自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容易滋生“個人為中心”并進而形成個人主義的價值觀。
再次,市場經濟的競爭性特點,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追求物質利益競爭中,會造成運行主體采取不正當經營手段,而演變成個人主義的可能性,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優(yōu)勝劣汰的原則對任何參與經濟活動主體,都是冷酷無情的。在這種情況下,會誘引經濟主體為了生存,為了發(fā)財而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初期,管理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經濟競爭扭曲和變形,從而會造成個人主義的泛濫。
第四,市場經濟同行是商品“等價交換”原則,通過滲透到經濟以外領域誘發(fā)個人主義的可能性。“等價交換”是流通領域商品交換通行的一般原則。由于市場經濟與社會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個原則容易變成等價交換關系,把人格和權利商品化。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伴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產生和存在,幾千年來的私有制觀念已經作為無形的精神力量程度不同的浸透到人們的思想意識中,人們的私有制觀念與市場經濟固有的特點的結合既相互作用更加強化了個人主義價值觀產生的可能性。因此在社會主義初期,越是發(fā)展市場經濟越要注重道德建設,以克服市場經濟給道德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建立社會主義新的道德觀念以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社會主義道德以克服市場經濟的利己性,個人主義性,決不能等待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再去進行道德建設,忽視道德建設,經濟也不會健康發(fā)展,市場經濟越發(fā)展,道德建設越加不可忽視,因此,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
1,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道德,前提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體現(xiàn)民族精神,立足于現(xiàn)實符合國情。其內涵應該是傳統(tǒng)的道德觀和現(xiàn)代文明的擇善與匯融。未來中國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然是中國的與世界的,傳統(tǒng)的與現(xiàn)代的,科學的與人文的有機結合,肯定個人的合理要求與限制調控之中欲望的無限膨脹。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必然給個人適當?shù)睦?,道德的責任就在于控制這種需求使其不以損害他人和集體利益為代價,把良好的文化氛圍與社會輿論、道德環(huán)境與重塑主體的健康人格結合起來,用全新的觀念、超前的戰(zhàn)略眼光,將傳統(tǒng)的東西注入新的血液,用提高和改善道德環(huán)境的方式構建新的道德體系。
2,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道德,必須以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有利于”為標準。即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確理解和處理各種不同的經濟關系,把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
3,建立社會主義新道德的核心內容,應該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要求權利不僅是有政治的、法律的、經濟的、而且是有道德的意義。強調重利益的利己與利他的統(tǒng)一,把重視利益看成人類的內在需要,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提高務實和競爭精神,要求人們必須有真本領,真水平,扎根現(xiàn)實,用于實踐,開拓和創(chuàng)新,通過合理的競爭求得發(fā)展。強化責任,激發(fā)人們的在社會責任感,多做與國與民有益的事。強調個人發(fā)掘自身潛能,證明自身價值,提倡交往,通過公關,擴大自己的影響。要求誠實守信,贏得市場,取得成功。并在機會均等,公平競爭這些市場經濟自身蘊含的道德觀念中不斷樹立新的思想道德意識。
4,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道德觀念,不僅同經濟發(fā)展相伴,而且要與政治、法律、宗教、科學和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相結合,不僅從理論上教育和引導,而且也要提出制約相應措施。社會主義新道德不是抽象的東西,要有明確的原則和具體標準的行為規(guī)范,它滲透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逐漸變?yōu)槿藗兊淖杂X意識,道德感情,道德實踐和道德習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抵制那些違背道德觀念的現(xiàn)象,建立起新的道德觀念以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準則,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我們一定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學習和吸收國外的好經驗,好辦法,對道德建設采取必要的強制手段,同時再配合一強大而有力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促進社會主義新道德建設規(guī)范的形成和確立,使道德建設真正起到促進經濟輔助和社會進步的作用。
作者簡介: 姚秀杰(1966-),女,現(xiàn)就職于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