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高級中學 杜明浩
很多數(shù)學教師對于構建本真靈動課堂的本質、核心、思維方式都進行了思考與研究,具備靈動生命氣象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能夠為學生的自由思想與獨立思考提供足夠的空間.本文結合三節(jié)課堂教學的簡錄與片段進行了設計與實施本真靈動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案例一:《數(shù)列通項公式的求法》教學片段
引入:由裴波拉契數(shù)列引出數(shù)列遞推公式的概念并明確數(shù)列學習的重點與核心.
知識回顧1:已知數(shù)列{an}中,a1=1,an+1=an+2,則an=______.
在學生集體作出回應之后,請一位學生闡述具體的思維過程,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可以求和的原因,以及可以求和的式子的特征,請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可以求和的練習并自主解題.
已知數(shù)列{an}中,a1=1,______,則an=______.
筆者聽課之時正好坐在了四位學生中間,觀察到的創(chuàng)造如下.生甲:an+1+2=an+4,生乙:an+1-an=2n-1,生丙:anan-1=n,生丁勉強寫出了Sn=2n-1但未能解題.筆者認為他的想法實際上與生甲是類似的,由此可見,部分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變通能力.
教師投影出了生1的成果:an+1-an=2n.師生共同檢查了書寫過程,引導學生檢驗n=1是否滿足上式,并感悟歸納出an+1-an=f(n)型(可求和)可用疊加法,并對學生作出了驗證首項的提示.
知識回顧2:已知數(shù)列{an}中,a1=1,an+1=2an,則an=______.
引導學生解決本題并觀察出相乘可以上下相消這一原理,請學生構造并提醒學生思考可以運用此法求解的題目.
已知數(shù)列{an}中,a1=1,______,則an=______.學生創(chuàng)造的結果如下:生甲:an+1=-an,生乙2n,生丙:,生丁
拓展探究1:已知數(shù)列{an}中,a1=1,an+1=2an+2,求an.
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并探究此題,從而歸納出an+1=pan+c型適用待定系數(shù)法.
拓展探究2:已知數(shù)列{a}中
n,求a.n
思考題:已知數(shù)列{an}中,求a.n
拓展探究3:已知數(shù)列{an}中,a1=1,Sn=2an-1,求an.
生3在一定的思考后進行了思路板演:n≥2,an=2an-1,檢驗了a2=2a1(a1≠0)后得到比式.引導學生重視檢驗條件并歸納概括:Sn=pan+q→和項轉化成遞推公式以后再進行處理.
思考題:已知數(shù)列{an}中,a1=1,an+1=2Sn,求an.
學生對n=1時的檢驗記憶深刻,但對于式子的約束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忽視,教師進行一定的分析并引導學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得.
案例二:《基本不等式》教學片段
教師與學生各持紙牌三張,每人任選一張進行大小的比較,但比較大小需要按照教師定下的規(guī)則進行:將任選的紙牌上的數(shù)字分別記作a,b,選定后進行大小的比較,隨時記錄每一次的比賽戰(zhàn)績
學生興致勃勃地與教師進行了游戲,在大量的實際游戲數(shù)據(jù)獲得與教師的引導下抽象出了(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這一結論.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歸納出的結論進行了證明,學生運用到的方法有比較法、綜合法、幾何法等,自主得出結論又進行證明的過程令學生感到緊張而開心.
案例三:試卷講評片段
題目在△ABC中,∠A=120°,AB=4,若點D在BC邊上,且,則AC的長是______.
教師在此題的講評之初,首先請了一位在此類題上經(jīng)常犯錯的學生來介紹解題思路,其解題過程如下,解出,即
師:這種解法如何?
生1:這是常規(guī)解法.
師:可還有其他方法?
生1:坐標法.以A為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并將B置于x軸上,畫圖求解.設,則,解得,所以,所以AC=3.
生2:將C置于x軸正半軸上也能得到B點的坐標,然后由向量相等的關系即可得到D點的坐標.設C(x,0),由得所以D點坐標為,故,即x2-2x-3=0,解得x=3,x=-1(舍),所以AC=3.
圖1
生3:直接用余弦定理也可求得AC.如圖1,設CD=x,AC=y,則BD=2x,由cos∠CDA=-cos∠ADB,可得,兩式聯(lián)立解得y=3,即AC=3.
師:很好,能想到這一解法,說明基本功很扎實.
圖2
生4:我覺得根據(jù)向量關系可以直接求出很多條邊,我是這樣解的:如圖2所示,作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因為D是BC邊上靠近C的三等分點,AB=4,所以.因為DE∥AC,∠EAC=120°,所以∠AED=60°.所以,即化簡可得AC2-2AC-3=0,故AC=3.
師:這個解法能不能有個專屬名稱呢?
眾生:幾何法.
圖3
生5:我的解法應該也是幾何法,不過有點不同.如圖3所示,構造平行四邊形ABEC,連接AD并延長交CE于F,作EG∥AF交AB于G,可得G為AB的中點,F(xiàn)為CE的中點,由△CDF∽△BDA,得,由EC∥AB,AF∥EG,得四邊形AGEF為平行四邊形,則
師:大家想出的方法都很好,以后遇到類似問題時,請大家運用自己擅長的方法大膽求解,也請大家在課后對此類題的解題方法進行整理并再次消化.
豐富學生知識,發(fā)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并讓學生具備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shù)學教學的最根本目標.李善良博士所提倡的“把精彩留給學生”就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適當?shù)牧舭住⒂螒蛑蝎@得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感悟.
因此,教師應善于把握教學的規(guī)律與學生的認知特點,應善于順應學生的思想意識并使學生在有意義的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的積累,使學生在自主建構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思維的拓展,使學生在“立本求真”的數(shù)學教學中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意識與習慣并因此喜歡上數(shù)學,享受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