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很毒,靠叮人傳播疾??;蚊子又很可愛,畫出來后美得很!”對于這個打了60多年交道的“老伙計”,董學書如此評價。
世界上有3000多種蚊子,中國占了400余種。云南因其獨特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成了它們“理想”的滋生地,種類達到300多種。在這數百種蚊子中,有8種是云南瘧疾傳播的主要媒介。從蚊種調查、標本采集,到養(yǎng)蚊子、畫蚊子……上世紀60年代以來,董學書就一直在從事蚊蟲分類研究事業(yè);83歲高齡的他,在退休后的23年時間里,依然堅守工作崗位,與蚊子“不離不棄”。
1996年,董老光榮退休??赊k理完退休手續(xù)的第二天,辦公室又出現了他瘦小而忙碌的身影,查找文獻資料、制作蚊蟲標本、講解蚊蟲分類鑒別……“跟蚊子打了一輩子交道,停下來反而不習慣。”董老說。
因檢索圖的需要,畫蚊子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做蚊蟲分類鑒別研究,還得靠那一幅幅圖?!倍险f,雄蚊尾器作為蚊種的主要鑒別特征,必須一點一點描摹出來,容不得半點馬虎。對于沒學過畫畫的董老來說,畫蚊子的過程極其艱辛。蚊子尾器有很多細微的部分,毛發(fā)長短、粗細、斑點大小都得在檢索圖上清楚呈現。這就要求他必須不斷調節(jié)焦距,反復比對標本。“一橫就是一橫,一點就是一點,錯了就會誤導別人?!庇袝r,因為一個小差錯,董老要畫上很多次。摸索到經驗之后,他先作草圖,畫出大致輪廓之后再慢慢補充細節(jié)。錯了的部分若不影響鑒別,就拿刀片輕輕刮掉;偏差較大的地方只能作廢重新下筆。遇到復雜的一幅圖,董老要花上3到5天時間。當天畫不完的部分,他還會一個人來到辦公室加班,圖畫好了回家才能睡得踏實。日復一日,董老的蚊子越畫越順,也越畫越好。不過,因為長期埋頭工作,他的頸椎出了問題。一回到家,脖子總是會有些難受。可第二天,他又會準時出現在顯微鏡前。
2010年,耗費近6年時間的《云南蚊類志(上卷)》正式出版。2400余幅有關蚊蟲尾器的“工筆畫”如同鐫刻一般,過來交流學習的外國專家對此驚訝不已,爭著搶著要把書帶回去。
畫圖之前需要有成套的蚊蟲標本,包括幼蟲和成蚊。沒有標本,蚊媒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也就無從談起。但是大多數蚊子都是分布在野外,蹤跡難尋。云南地理氣候特殊,生物多樣性豐富,是我國蚊類區(qū)系和物種分布的核心地帶,也是蚊媒傳染病較多的省份。每年3到11月,到了蚊蟲出沒的季節(jié),董老會深入到偏遠荒僻的村寨,開展蚊種調查,足跡遍布云南12個州市,近60個縣。云南低到70多米的河谷地帶,高到2000多米的高寒山區(qū),蚊蟲都有可能滋生。這對研究傳染病昆蟲出身的董老來說,無疑就是一個最大的“礦藏”。每年剛開春,他就和同事們去野外采集標本,一去便是大半年,到蚊子越冬了才回來。
一個鐵瓢,配上長短不一的木柄、一個可折疊的掃網、一個普通的吸蚊管、一些廢棄不用的塑料瓶——這是他們傳承多年用來采集蚊蟲標本的“特殊裝備”。有時候,蚊子沒抓著多少,倒遇著了毒蛇猛獸。上世紀70年代,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的一個村子,董老正在一片草叢附近采集標本。突然,地上冒出一條眼鏡王蛇,和他的個頭一般高。董老嚇得一動不動,本想挪動步子往后跑,沒想到又被一條母蛇堵住了退路,當時前后夾擊的距離僅有幾米遠。所幸,沒過幾分鐘,母蛇就往草叢下鉆了過去??礈柿藱C會,董老一個箭步往回跑,才算躲過了毒蛇的攻擊?!爱敃r直冒冷汗,想想還是有些后怕?!彼f。
采集標本時,蛇是來回途中的“常客”。竹葉青喜歡攀爬在竹子上,最不容易發(fā)現,可每天都要碰上好幾次。為了和毒蛇作斗爭,董老還專門去買了一本書。邊境線上叢林高密,人煙稀少,一到晚上常有野獸出沒。為了采集標本,他們又不得不冒這個險。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董老和同事還會撞見一雙雙“發(fā)亮”的眼睛,不是下山的黑熊就是圍獵的豺狼。
1951年,15歲的董學書進入貴陽醫(yī)學院(今貴州醫(yī)科大學)學習,師從我國著名醫(yī)學昆蟲學家孟慶華教授。讀書時,因為學的是傳染病昆蟲專業(yè),跳蚤、虱子、蚊子成了他的研究對象。三年后,董學書分配到原云南省衛(wèi)生防疫站工作。因為瘧疾防治的需要,工作剛滿兩年,他就來到了當時瘧疾發(fā)病較為嚴重的縣區(qū)之一——西雙版納州勐海縣。
也就是在這個地方,云南省瘧疾防治研究所(2001年改為“云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開始籌建。當時條件艱苦,一間廢棄的土坯房,用幾塊木頭搭起的辦公桌,就成了他們的工作場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庇枚系脑拋碚f,傳染疾病的蚊子就是他們要對付的敵人,想打一場漂亮的戰(zhàn)役,就得先把對方的底細摸清楚。年紀輕輕就投身到瘧疾防治前線,那一年,他剛好20歲。
對于搞蚊蟲研究的人來說,為了獲得更多的實驗蚊種,有一項工作必須做好——養(yǎng)蚊子。“要讓它們成為可以生產的商品,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董老解釋。一開始得少吃多餐,早中晚各一次;隨后逐漸加大食量,并減少次數……每天,只要一有時間,董老就會跑去他的養(yǎng)蚊室,給幼蟲喂上一點碾碎的魚飼料?!安荒芊盘啵蝗粫纬梢粚佑湍?,導致幼蟲窒息。”他邊說邊喂食。用不了幾天,精心呵護下的幼蟲就會長成成蚊,可光養(yǎng)大了還不行,得讓它們自然繁殖并傳宗接代。
雌蚊繁衍之前必須吸血,但嗜血習性“因蚊而異”,得花時間慢慢馴化。長期吸人血的蚊子剛開始不會去吸動物血,為此,董老干脆伸胳膊進去給它們叮咬,只為讓它們飽餐一頓。過不了一會,他的胳膊上就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包。生命不息,斗蚊不止。董老和蚊子整整糾纏了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