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秒惠
龍巖人民醫(yī)院 (福建龍巖 364000)
目前認為,麻醉在保障手術順利進行及術后恢復中發(fā) 揮重要作用。其中,吸入麻醉是常用麻醉方式,然而,麻醉期間患者呼吸道纖毛運動減弱,處于被動麻痹狀態(tài),防御外界物質侵襲能力減退,外界致病菌更易進入呼吸道,引發(fā)呼吸道炎癥反應,導致手術風險增加,影響術后恢復[1]。故需加強吸入麻醉機的消毒管理,以控制炎癥反應。但臨床針對吸入麻醉機的消毒方法選擇仍存在較大爭議。本研究重點探討了兩種不同麻醉機消毒方法(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環(huán)氧乙烷消毒)對吸入麻醉患者呼吸道炎癥反應的影響,且考慮到不同疾病患者手術、麻醉及轉歸等存在差異,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麻醉下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龍巖人民醫(yī)院106例吸入麻醉下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術前麻醉機消毒方式的不同分組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3例。對照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36~75歲,平均(52.13±3.62)歲;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Ⅰ級14例,Ⅱ級20例,Ⅲ級19例。試驗組男27例,女26例;年齡35~76歲,平均(52.20±3.71)歲;ASA分級:Ⅰ級15例,Ⅱ級22例,Ⅲ級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判定為陽性的患者[2];(2)擇期進行肺部手術治療的患者;(3)患者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吸入麻醉;(4)ASA分級為Ⅰ~Ⅲ級的患者;(5)患者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存在吸入麻醉禁忌證的患者;(2)合并嚴重心、肝、腎臟器疾病的患者;(3)合并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4)妊娠期患者;(5)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手術前,對照組在2%戊二醛溶液(湖南湘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515)中浸泡麻醉機配件,消毒持續(xù)10 h,隨后以0.9%氯化鈉注射液徹底沖洗干凈。
試驗組將麻醉機消毒配件置于環(huán)氧乙烷滅菌器(河南三強器械,SQ-H型)中,經(jīng)EOCaS滅菌劑消毒,隨后將配件置于50 ℃無菌環(huán)境下通風保存,持續(xù)12 h。
兩組均進行氣管插管吸入麻醉,以4 μg/kg芬太尼(國藥集團工業(yè)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國藥準字H20123297)、1.5~2.0 mg/kg異丙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68)、0.12 mg/kg維庫溴銨(南京新百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267)麻醉誘導。術中給予異氟醚(Abbott Laboratories Limited公司,批準文號:X19990127)吸入,呼吸末濃度為1.5vol%。以0.03 mg/kg維庫溴銨(南京新百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267)、異丙酚微量泵麻醉維持。連接呼吸機,選擇間歇正壓通氣模式,潮氣量8~10 ml/kg,呼吸頻率15次/min。
比較兩組插管時、插管后2 h、術畢血清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癥介質變化,包括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插管后2 h、術畢,兩組IL-8、TNF-α水平均高于同組插管時,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比較(pg/ml, ±s)
表1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比較(pg/ml, ±s)
注:與同組插管時比較,aP<0.05;與對照組同時期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IL-8 TNF-α試驗組 53插管時 90.21±20.36 392.02±112.54插管后2 h 110.21±24.16ab 415.60±155.63ab術畢 132.25±50.02ab 460.65±160.24ab對照組 53插管時 91.24±19.62 390.36±115.21插管后2 h 126.54±30.51a 454.84±141.25a術畢 165.20±40.24a 500.05±154.20a
插管后2 h、術畢,兩組IL-8、TNF-α水平均高于同組插管時,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炎癥介質比較(pg/ml, ±s)
表2 兩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炎癥介質比較(pg/ml, ±s)
注:與同組插管時比較,a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IL-8 TNF-α試驗組 53插管時 115.21±50.24 420.02±65.18插管后2 h 126.58±52.15ab 452.14±125.84ab術畢 268.51±41.21ab 471.25±158.24ab對照組 53插管時 118.21±46.25 428.62±57.15插管后2 h 164.25±28.60a 489.44±130.21a術畢 347.15±40.28a 525.14±150.20a
吸入麻醉是一種常用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等特點,但部分患者術后仍可能出現(xiàn)相關呼吸道感染。王璐等[3]認為影響手術患者相關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麻醉時間、麻醉方式、麻醉機過濾器應用、麻醉機消毒方式等。曹平等[4]也發(fā)現(xiàn),手術患者麻醉期間麻醉機通氣系統(tǒng)若存在細菌感染,會提升其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風險,故需加強麻醉機消毒。若麻醉機消毒不完全或不規(guī)范,極易導致病原菌附著,可經(jīng)氣體交換吸入呼吸道[5]。而人體處于麻醉狀態(tài)時,機體防御外界病原菌入侵的能力較差,故一旦病原菌侵入呼吸道,可引發(fā)炎癥反應,增加手術風險。因此,臨床采取積極措施,探尋有效的麻醉機消毒方式,以減少呼吸道炎癥反應的發(fā)生,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本研究重點探討麻醉機消毒方式對吸入麻醉患者呼吸道炎癥反應的影響,選擇發(fā)病具有普遍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此類患者主要臨床特征為氣流受限。本研究所用麻醉機消毒方法為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及環(huán)氧乙烷消毒。其中,戊二醛溶液屬于常用醫(yī)療器械消毒藥物,浸泡消毒操作方便,且耗時短,價格低廉,但消毒期間可能出現(xiàn)殘留。而環(huán)氧乙烷消毒主要是將麻醉機相關配件放入專業(yè)環(huán)氧乙烷滅菌器,消毒穿透力更大,消毒殘留更少,且無損害,可更好殺滅病原菌,改善消毒效果[6]。本研究結果顯示,插管后h、術畢時,試驗組血清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L-8、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環(huán)氧乙烷消毒應用價值更高,可減輕患者的呼吸道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