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 張瑞
(山東省聊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外科 山東 聊城 252000)
一般情況下,腹部手術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手術阻礙了腸道內腸內容物的正常運行。粘連性腸梗阻在臨床腹部手術患者中的發(fā)生率在40%左右,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一定的影響[1]。為進一步探討對腹部手術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降低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本文將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178例腹部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89例,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178例腹部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89例,對照組:男性49例,女性40例,年齡25~70歲,平均(46.6±6.2)歲,觀察組:男性50例,女性39例,年齡24~71歲,平均(46.5±6.1)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本組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主要是腹部外科手術常規(guī)措施,術前準備、術后護理等。
1.2.2 觀察組 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1)術前宣教:術前,護理人員要做好對患者的術前訪視,告知患者相關的基本知識,對術后飲食進行指導,讓患者了解腸梗阻預防的重要性。(2)針對性護理措施:首先,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健康知識教育工作,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其次,告知患者術前3d進行流質飲食,手術前的前一晚及手術當天進行兩次清潔灌腸,以做好術前腸道準備,對于胃腸動力功能障礙的患者,術前三天應給予胃腸動力藥物,然后,遵循無菌操作技術,術前一小時給予抗生素,避免術中腸道損傷和污染,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做好胃腸減壓,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再者,最好患者口腔護理、疼痛護理等,指導患者適當?shù)倪M行運動鍛煉,循序漸進,坐起、站立、扶床行走、獨立行走,術后三天對患者腹部進行按摩,每次三分鐘,連續(xù)一周。最后,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跟蹤隨訪,以微信或電話的形式進行康復指導。
觀察并記錄納入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護理滿意度以自制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率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到達97.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15%,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觀察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率2.25%(2/89)低于對照組的20.22%(18/89),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率對比(例)
在腹部手術中,創(chuàng)傷和麻醉等因素可引起患者胃腸功能障礙,如果患者術后腸內容物無法順利排出,很容易出現(xiàn)粘連性腸梗阻的情況,主要癥狀以疼痛、惡心嘔吐為主。相關研究顯示[2],腹部手術患者發(fā)生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一般在術后一周到術后10天內發(fā)生或者術后1~2年內發(fā)生,是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的因素主要是術前腸道準備不充分,術前患者焦慮、緊張及恐懼等,尤其是腸道蠕動不好的患者,手術易引起腹膜急性炎癥反應,導致腹膜粘連;手術創(chuàng)傷可損傷腹膜和腸道,導致腸壁水腫,胃腸減壓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飲食因素也能夠誘發(fā)腸梗阻的發(fā)生[3]。本文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粘連性腸梗阻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對觀察組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到達97.75%顯著高于對照組83.15%,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率2.25%低于對照組20.22%,比較差異顯著(P<0.05),此結果充分說明,對腹部手術后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顯著減少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率,從而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4]。周婉婉的研究顯示[5],針對性護理措施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不同情況而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可提高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對腹部手術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