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英
摘要:奶牛熱應激是指受到炎熱刺激時發(fā)生的一系列反應,在夏季奶牛生產中始終是一個重大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奶牛業(yè)的生產,最直接和明顯的影響是產奶性能降低,還會抑制體液和細胞免疫,容易發(fā)生乳房炎、子宮內膜炎或者胎衣不下等疾病,給奶牛養(yǎng)殖專業(yè)戶和奶牛場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近幾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奶牛熱應激的發(fā)生率持續(xù)升高,必須加以重視?,F(xiàn)介紹奶牛發(fā)生熱應激的生物學機制以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奶牛;熱應激;臨床癥狀;對癥治療;防治疾病;環(huán)境衛(wèi)生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7-0058-02
1 產生熱應激的生物學機制
熱應激是應激反應中的一種,主要是指奶牛處于影響自身生理的高溫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非特異性應答反應的統(tǒng)稱。一般來說,奶牛在溫度為10~20℃的環(huán)境中最適宜生產,這是由于該溫度范圍內機體感到最舒服,飼料利用率達到最高,產奶量也維持在高水平。但在溫度達到27℃以上時,奶牛就會發(fā)生熱應激反應,如采食量減少、生產繁殖性能降低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嚴重危害奶牛生產,給奶牛生產者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1.1 體型大
奶牛是一種大型家畜,但每單位體重只有較小的體表散熱面積。例如,每千克體重的體表散熱面積是0.1 m2,而100 kg體重的體表散熱面積只有2.2 m2,可見體重升高至100倍,但體表散熱面積只可達到22倍。
1.2 被毛和體組織的保溫性能好
奶牛皮膚上生長的被毛大約700~900根/cm2,長度為1~2 cm,隔熱值為0.09 W/( m2·℃),在氣候寒冷季節(jié)能夠很好的保溫隔熱,但在溫度較高時不利于皮膚的散熱和對流。
奶牛皮膚內分布的血管呈特殊結構,即較多的動脈血外流,被回流的靜脈血吸收,構成“逆流熱交換”,能夠抑制體熱損失,加之血管在皮膚中廣泛分布,導致其更加耐寒。
1.3 自身產生大量熱量
奶牛在飼料消化和利用過程中能夠生成很多的熱量,如每天飼喂1 kg精料和6 kg干草時,可生成31.61 MJ的熱量;處于饑餓狀態(tài)時,可產生22.11 MJ的熱量。
奶牛泌乳過程中也會生成大量的熱量,如黑白花奶牛每泌乳1 kg含4%乳脂的標準乳,機體會增加消耗2.21~2.91 MJ的能量,但1 kg牛奶本身只含有3.13 MJ的能量,即用于分泌乳汁所消耗的能量比乳中含有的能量高出至少2/3。對于日產奶量為20 kg的奶牛,需增加消耗44.18~58.24 MJ的能量,其都會以熱的形式損失。
1.4 汗腺不發(fā)達
奶牛沒有發(fā)達的汗腺,皮膚蒸發(fā)散熱能力較低,往往會通過加快呼吸進行蒸發(fā)散熱。奶牛正常呼吸頻率為18次/min,但溫度為27℃時呼吸會逐漸加快,達到32℃時為75次/min,達到40℃時為140次/min,呼吸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時血液pH值升高,可能引起呼吸堿中毒。
由于奶牛具有以上特點,其本身具有較好的抗寒能力,但具有較差的耐熱能力,因此在氣候炎熱的季節(jié)或飼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過高時容易發(fā)生熱應激。
2 臨床癥狀
奶牛發(fā)生熱應激后主要癥狀是精神不振,食欲變差,結膜潮紅,鼻鏡干燥,張口喘息,呼吸加快,體溫升高,心跳加速,出汗量較大,明顯口渴,增加飲水,拒絕采食粗飼料,喜食精料,排出稀薄糞便,排尿量減少。
2.1 泌乳奶牛
泌乳奶牛的產奶量下降,且乳糖水平、乳脂率、乳蛋白含量降低,從而導致乳汁營養(yǎng)價值降低。
2.2 種母牛
種母牛發(fā)生熱應激后,不會嚴重影響自身排卵,但會導致發(fā)情時間縮短,延長發(fā)情周期,發(fā)情時沒有明顯表現(xiàn),耽誤適時配種。當母牛體溫過高時,人工授精后的受胎率下降,妊娠率下降,胚胎早期易發(fā)生死亡,容易出現(xiàn)流產,產出的犢牛體重也相對減輕。
2.3 種公牛
種公牛發(fā)生熱應激后,不會對性欲、射精量以及精子密度產生很大影響,但精子活力和精液質量顯著下降,容易出現(xiàn)不育。
3 防治方法
3.1 對癥治療
奶牛發(fā)生比較輕微的熱應激時,通常無需進行特殊治療,將其轉移到陰涼的地方,并加強防暑降溫即可。但如果奶牛發(fā)生嚴重的熱應激,就需要盡快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避免病情逐漸加重,防止出現(xiàn)其他繼發(fā)癥。治療時,主要是采取對癥治療,并輔助物理降溫等方法,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治療方法。
病牛要轉移到涼爽通風的地方,并灌服適量冷鹽水,同時對全身澆潑涼水(溫度大約為25℃),或者在頭部撒些冷水,也可使用冷水灌腸。癥狀非常嚴重時,可緊急在耳部靜脈處放血,適宜控制在1000 mL。
如果病牛發(fā)生高燒,且呼吸明顯加快,為減輕呼吸困難、緩解肺部水腫并進行強心,可靜脈注射由1000~1500 mL生理鹽水、20 mL 10%安鈉咖注射液、500 mL 25%葡萄糖液、1 g維生素B1、50 mL 40%烏洛托品注射液、3 g維生素C組成的混合藥液,每間隔3~4 h注射1次;或者靜脈注射由1000~1500 mL生理鹽水、300 mL 5%碳酸氫鈉注射液、20 mL 10%安鈉咖注射液、500 mL 25%葡萄糖液組成的混合藥液,每天2次。另外,由于病牛出現(xiàn)高燒會大量出汗,往往會發(fā)生脫水,要及時靜脈注射由復方氯化鈉和葡萄糖液按1∶2比例組成的溶液,用于補液。
如果病牛臥床不起,確保在身下鋪上一些墊草,且間隔一段時間就要人為幫助其翻身,避免形成褥瘡。
3.2 加強防暑降溫
氣候炎熱的夏季,要求在早晚溫度較低時將牛舍門窗全部打開,并在運動場和牛舍附近搭置涼棚或者種植樹木遮蔭,減少光照和熱輻射。另外,必須要控制牛舍以及栓牛地方的相對濕度低于85%,避免濕度過大而影響機體散熱和新陳代謝降低。此外,牛舍可安裝排氣風扇,或者在舍內頂部安裝吊風扇,確保產生的風能夠直接吹到奶牛的頭部和身體。
3.3 科學防治疾病
氣候炎熱的季節(jié),容易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因此要及時將舍內糞尿清除,注意消滅蚊蠅,定期使用清水刷拭牛體,加大通風量,確保環(huán)境和牛體干凈衛(wèi)生。奶牛擠奶前,乳房要用熱毛巾擦凈,擠奶結束后乳頭必須進行藥浴,避免感染細菌。如果種母牛在夏季生產,產后要盡快用生理鹽水進行子宮沖洗,加速惡露排出,同時及早灌服紅糖麥麩湯或者適量羊水,盡快排出胎衣。奶牛定期進行削蹄,避免發(fā)生腐蹄病。牛群定期服用驅除焦蟲藥物,免疫接種牛流行熱疫苗,避免發(fā)生季節(jié)性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