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好義
很多基礎差的學生,談作文色變。一提到寫作文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要么生搬硬套,要么抓耳撓腮,簡直苦不堪言。其實,寫作文沒有那么難,無需畏之如虎,只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掌握正確的方法,作文入門很簡單。
一板斧:培養(yǎng)寫作興趣
如果對寫作缺少興趣,那么就只能迫于壓力強迫自己寫,這樣根本無法滿足寫作要表達真情實感的要求。那么如何培養(yǎng)寫作興趣呢?傳統(tǒng)的寫作往往對作文命題有所限制,甚至進行固定命題的寫作訓練,這樣的作文題目扼殺了創(chuàng)造力,也會打擊寫作興趣,使學生消極對待寫作。所以,在寫作練習時,不妨放棄固定題目的作文練習方式,給文題設置一定的“留白”,比如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或者是“看圖寫作”,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寫作主題進行多角度審視,表達真正的內(nèi)心所想。或者尊重“我手寫我心”的原則,寫自己的所思所想,跳出文題限制的窠臼。筆隨心動,可以寫街上見聞,可以寫心路歷程,可以寫對某件事的感悟或者看法,可以寫自己的奇思妙想……總之,不拘泥于形式,敞開心扉,寫所見所聞,所感所悟,所思所想,任思緒天馬行空,筆端游走萬物。這樣練習多了,寫作自然熟練了,思路自然開闊了。久而久之,再寫命題作文,思路也不再受局限,自然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
二板斧:從模仿到原創(chuàng)
模仿,照某種現(xiàn)成的樣子學著作。對于作文來說,就是照著某篇文章學著寫。比如,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上的范文,依據(jù)范文進行仿寫,“照貓畫虎”。這就好像學習英語,都是先跟著老師學習吐字發(fā)音,然后學會單詞,接著積累一定數(shù)量度后便慢慢“由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但是要注意,仿寫并不是通篇照抄,要“神似”而不是“形似”,可以仿結(jié)構(gòu),仿語言風格,仿立意,仿寫作手法,但要有自己的思想。
在進行模仿練習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拓展,利用課文的某些片段,根據(jù)自己在生活中的經(jīng)歷進行改寫,適當擴展自己的思路,變換不同的表達方式等。隨著模仿寫作的逐步推進,可以適當提升模仿寫作的難度,“由片段到全篇,由形式到內(nèi)容”地改寫。
當然,“照貓畫虎式”的寫作開始難免會留下模仿的痕跡,但是只要用心模仿,一定會有所收獲,長此以往,模仿過程中的收獲便會成為自己的東西。
但是,我們不能止于模仿,模仿最終的目的是找到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和思路,在模仿中鍛煉自己,逐漸由模仿變?yōu)樽晕覄?chuàng)作。
三板斧:從生活中找“米”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沒有寫作素材就好像巧婦沒了米,怎么能做出好飯,寫出好文章呢?生活經(jīng)歷是決定寫作內(nèi)容的關(guān)鍵因素,作為初中生,可能沒有過多的生活經(jīng)歷,所以必須學會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不能忽視當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鮮活的生活經(jīng)歷中積累的素材真實、樸素而且生動感人,運用這些素材更符合作文“說真話、訴真情”的要求。生活中鮮活的素材很多,可以說處處都是“米”。比如:看電視的時候,一部歷史大劇,里面涉及的歷史人物,有的可能是杜撰的,有的可能是真實的,假如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不妨查找史料或者搜索資料,了解歷史人物的生平。或者看到某個新聞事件,可記下來,寫作文時進行運用。甚至一句歌詞,一段看過的文字,讀過的一篇文章,街上見到的一個人,小區(qū)中發(fā)生的一件事……都可以作為素材積累起來。
學生不應當做游離于文章之外、苦心經(jīng)營的“編造者”,而應做一個體驗生活、表現(xiàn)生活的活生生的“人”??梢詫懭沼浀姆绞接涗浫粘I睿谌沼浿蟹e累素材。而這種日記也不一定就是單純的記事,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感想都可以記錄在日記中,將日記變成積累素材的日常渠道,這樣就能輕松地抓住生活中的細節(jié),練就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