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壯
中圖分類號:D92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243
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在我國的研究現狀是很少有學者來研究該問題,從根本原因出發(fā),我國的學者認為行政主體以及系統都是代表著國家和公共利益,不存在本身的利益,從這一方面來講確實不存在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但是實際情況是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客觀存在而且不斷增加,這種情況對于我國行政法的不斷發(fā)展起到了顯著的阻礙作用。筆者基于此針對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展開相應的研究,并在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來探討。
在研究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以下幾點:一是以行政法為載體的利益。之所以稱之為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其與行政法有著必然聯系,這兩者之間本身就具有較強的聯系,或與行政執(zhí)法相關聯。二是行政主體能夠從中受惠。在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一般來說主要面對的主體是處于行政系統中的人,從中能夠獲得相應的好處和益處的也是這一類型的人,這也是其中的關鍵要素。三是行政利益會損害公共利益。四是行政利益并不局限于物質利益。行政主體不一定從行政規(guī)范中獲得金錢利益或者占有相應的財富,而是通過行政規(guī)范獲得更大的權力,或者是在社會上獲得更高的地位和認同感。
(一)行政立法獲取的利益類型
1.直接利益。行政法與其他的法律部門相比是非常特殊的,這是因為其立法主體與執(zhí)法主體沒有分離,國際立法機關負責形式和民事法律的制定和頒發(fā),但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是由國家司法機關負責的。我國的各個層級的政府都能夠進行行政文件的制定,這也給了行政立法更多的自由權。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行政主體在立法的過程中就會牽扯到自身的利益,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很多行政主體通過行政規(guī)范來獲得物質利益,在一些政府文件中也能夠看到相應的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
2.間接利益。在行政立法中會存在多方面的關系,在這些復雜的行政關系當中會產生很多的可能。有的行政主體雖然沒有直接從相應的行政規(guī)范中獲得相應的利益,這一項行政規(guī)范并沒有直接給行政主體帶來相應的利益。但是由于行政主體在設定行政規(guī)范的過程中存在對未來的預期,可以為行政主體行使權力打下基礎,便于行政主體利用行政立法所創(chuàng)造的空間去獲得利益,雖然行政主體并沒有直接通過行政規(guī)范來獲取利益,但是事實上行政主體還是享受到了行政規(guī)范的好處。
(二)行政執(zhí)法中獲取的利益類型
1.物質利益。行政主體通常都會具有行使行政處罰權的權力,通常情況下都會采取罰款措施,因此一般情況下行政主體都可以通過行政處罰權來獲得相應的物質利益。在我國《行政處罰法》還沒有出臺之前,存在行政主體通過收取罰款的方式來進行大規(guī)模建筑物的建造或者是產品的購買,這種行為從中所獲得的行政利益是巨大的。在《行政處罰法》出臺之后對于行政主體的物質利益獲得的根本沒有發(fā)生改變,有的行政主體會在執(zhí)法過程中出現非理性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獲得相當大的物質利益。行政主體還可以通過行使收費權的方式來獲得物質利益,作為行政主體可以向相關企業(yè)收取稅收,在這個過程中行政主體能夠得到更加具體的物質利益。
2.精神利益。行政主體也可以在執(zhí)法過程中滿足自己精神利益的需求。行政主體可以通過影響群體價值判斷的方式來獲得社會上對行政主體的廣泛認可,給予了行政主體足夠的認同,這也就是行政主體所獲得的精神利益,這也是一種政治文化。行政主體能夠在執(zhí)法的過程中不斷地規(guī)范權力的行使方式,這也就是行政主體所能夠得到的精神利益。
(一)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關系
1.立法中的行政自利。我國的很多學者在研究政治法律的過程中都會對行政主體通過行政體制所獲得利益進行研究,行政主體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個人利益,這也表現出行政主體更加看重個人利益,通過行使公權力來侵占公共利益。行政主體需要正確地看待權力,這樣才能夠正確地掌握行使權力的方式以及自己的立場,才能真正地理解自己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應當以人民的利益為主。但是現實情況是很多的行政主體在執(zhí)法和立法的過程中經受不住利益的誘惑,更加追求自身的利益,從而對公眾的利益造成了損失,這種以權謀私的做法終將會導致腐敗。
2.執(zhí)法中的濫用職權。行政主體在執(zhí)法過程中濫用職權是違法的。行政主體需要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使相應的權力,并且行使某種權利是需要具有特定的目的的,如果一旦超出范圍,行政主體都是不能行使相應的權力的。行政主體之所以能夠依法行使權力,是因為公共利益的需求,行政主體需要合理地使用權力來保障公共利益,如果在執(zhí)法的過程中濫用權力就會造成違法,雖然行政主體在濫用權力的過程中不一定是為了行政利益,但是如果出現了行政利益行政主體一定是濫用職權。
(二)行政利益關系不當產生的負面影響
1.影響公共資源分配。我國的行政系統中行政主體具有能夠分配一定公共資源的能力,但是實際情況下行政主體會通過行使這種權力來不斷地獲取自身利益。行政主體會在分配公共資源的過程中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從中出現行政利益,這是必然的,如果出現這種行為對于其他群體來說都是存在負面影響的,這對于合理分配公共資源來說會產生更多的不公正現象和影響。
2.影響法制公正。行政法的出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行政利益的出現,降低行政主體違法的概率。行政主體通過行使自己的行政權來獲取私利就會破壞行政執(zhí)法的公正性,這是違法的行為,社會群體會對政府部門喪失信心,政府的公信力也會大幅下降。因此為了保障社會群體的有序和和諧,需要嚴厲打擊和防范行政利益,保護我國行政法治的公平公正性,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3.影響行政主體公信力。行政主體所獲得的行政立法和執(zhí)法權力都是來源于人民群體,其存在的意義就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行政主體本身是不應當存在行政利益的,行政主體應當合理地使用權力,使權力能夠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這才是公權力的意義所在,如果行政主體為了謀取自身的利益不惜犧牲公共利益,人民群體就會對行政主體喪失信心,行政主體的公信力就會下降。
(一)對公共資源的分配進行立法限制
《行政許可法》限制了行政許可權,該限制對于我國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為限制政府行政系統的分配資源能力提供相應的思路,使我國的行政系統能夠更加合理地進行公共資源的分配,其中需要體現適當的原則。在分配公共資源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所出臺的法規(guī)還是很難限制的,地方政府也具有相應的分配公共資源的能力,在《行政許可法》中雖然對部門規(guī)章進行了限制,但是可以進行公共資源分配的方式還有其他方式,也可以不通過行政許可的方式來進行分配。其實是《行政許可法》對于部門規(guī)章的公共資源分配問題沒有起到實質性的解決作用,我國在每一年都會在部門規(guī)章中出現相應的與公共資源分配相關的內容,地方政府也會出臺相應的部門規(guī)章,其中也會有較大篇幅有關于公共資源的分配,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是通過出臺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來進行公共資源的分配,這種方式是很容易出現行政利益的,極容易導致貪污腐敗。行政主體可以通過出臺行政規(guī)范的方式來獲得大量的個人利益,這也是其以權謀私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我們?yōu)榱烁玫乜刂菩姓娴某霈F,就需要對分配公共資源的方式進行限制。從一方面來說需要在分配一些特定的公共資源時只能通過法律的方式,政府部門是不具有相應的分配權的;另一方面行政系統在分配一些公共資源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法定程序來進行嚴格的操作。
(二)行政決策降低私權干預
行政法中包括調整公權關系的內容,在典則中需要注明行使公權力的方式,對其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很多的地方政府普遍存在行使私權的現象,政府行政系統通過發(fā)布規(guī)章的方式來進行公權關系的調整,因此很多的政府行政系統就會通過簡單的流程來決定將一個人的財產進行征收,在我國這樣的地方政府系統行使權利的過程中都會采用這種簡單的流程,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國在進行憲法修正的過程中針對公民個人財產征收流程進行了非常嚴格的規(guī)定,必須要經過相應的程序才能征收,《行政強制法》其實能夠起到的調整作用是相當有限的,但是能夠對地方政府行使權利的方式有所限制。行政系統可以通過行政處罰以及行政規(guī)劃的方式來對私權進行干預,所可以采取的形式是非常少的。但是如果在干預私權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手段,行政利益就會更加容易形成。因此在防范行政利益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公權與私權之間存在一條明確的界限,界限的清楚程度會影響行政利益的產生,就算行政系統中會形成相應的行政利益,但是實際上這種行政利益是不能夠帶來直接的傷害的,也不會成為法治的敏感問題。
(三)構建有效的司法審查機制
行政利益最突出的就是會造成侵權,對社會群體造成權益損傷,這些群體是可以通過相應的方式和渠道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的,這也是打擊行政利益產生和泛化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對社會群體提供法律救濟的方式來干預行政利益的產生,如果司法能夠作為一種糾錯手段來避免行政利益產生更大的危害,能夠充分體現出我國憲法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我國還存在行政訴訟制度方面的問題,無法在司法實踐中充分發(fā)揮作用,《行政訴訟法》中將受案范圍進行了嚴格規(guī)定,而且《行政訴訟法》中對人民法院的審查也進行了限制,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主要是對案件進行合法性審查,合理性審查出現的概率不高。我國所建立的行政審查制度對于利益受到侵害的社會群體來說是不全面的,只能夠在法律規(guī)定的特定范圍內保護其權益,面對行政主體通過獲得行政利益的方式所造成的社會群體利益的侵害,是不能夠依靠司法審查來進行合理解決的,從中可知我國需要將司法審查的范圍進一步拓寬,使更多不具體的侵害社會群體權益的情況都能夠通過司法審查的方式來進行查處,構建起有效的司法審查機制。
綜上所述,行政法中行政利益問題在我國研究的學者較少,但是該問題的嚴重性對于國家的發(fā)展來說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尤其是對社會的影響方面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行政利益的產生會對法制造成嚴重的破壞,影響社會和諧和人民團結。因此我們需要避免行政利益的產生,限制分配公共資源的方式和流程,構建起有效的司法審查機制來進一步改善我國的行政環(huán)境,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1]陳天祥,黃寶強.沉寂與復興: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利益理論[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9(4):160-172.
[2]劉哲.行政公益訴訟:守護公共利益[J].檢察風云,2019(3):15.
[3]關保英.論行政主體的利益注意義務[J].江漢論壇,2019(5):124-131.
[4]牧宇.行政框架下的公私利益再分配[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8-11-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