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 春
在臨床的血液檢驗分析工作中,有可能會忽略分析之前的質量管控,進而導致實驗的結果出現(xiàn)誤差。據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檢驗分析工作前出現(xiàn)的誤差在實驗誤差中的占比將近70%,檢驗分析工作前的質量管理較為困難,影響的因素相對較多。那么,在檢驗分析工作之前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怎樣避免試驗誤差呢?
在采血前的24小時以內,患者應當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也不可以喝酒,不應該刻意改變平時的飲食習慣和睡眠的時間,最好在上午7點到9點期間采血,患者在入院之后,須靜坐15分鐘才可以采血。如果飲食的脂肪含量和含糖量較高,會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此外,咖啡、酒和煙同樣會引起血液中某些指標的變化,采血之前的幾天應盡量避免攝入。還須注意藥物對血液指標的影響,要在使用藥物的穩(wěn)定期內進行采血。
1.采血的時間。時間對機體的影響主要可以分為線性影響和周期性影響。線性主要是指患者的年齡,周期因素包括晝夜交替、例假周期、季節(jié)的循環(huán)等等。通常來說,季節(jié)的變化大多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也有專家指出,夏季機體中的羥基維生素D的含量比冬季要高。排卵期的醛固酮是卵泡期的3倍,在排卵之前,血管緊張素的含量也會略高,在月經期間,血小板濃度、膽固醇水平以及鐵含量都會有小幅的下降。大部分檢查的指標受晝夜交替的影響比較大,比方說尿素氮水平在上午8點和下午2點時的水平差異非常大。
2.采血的體位。對于某些指標來講,采取坐位和臥位得到的檢驗結果是不同的,在患者取坐位采血時,一些水分會從心血管系統(tǒng)中轉移至間質,但是那些直徑超過4納米的分子無法進入間質,這些物質在血漿中的含量就會偏高,比方說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濃度、IgA以及IgG等。如果患者在采血時取直立位,會降低血容量、改變患者的靜脈壓,進而導致腎上腺素以及醛固酮等水平的偏大。
3.選擇血液標本的抗凝劑。肝素可以提高滅活絲氨酸酶的活性,影響凝血酶的產生,起到阻礙血小板凝結的作用,所以肝素可以作為試驗紅細胞的理想抗凝劑。但是肝素會導致白細胞聚集,進而讓血涂片生成藍色的背景。EDTA會對血小板的聚集產生影響,在充血與檢查中不適合使用。雙草鹽酸不會對紅細胞的體積造成影響,因此它適合應用在紅細胞的壓積實驗中,但是它會和鈣結合在一起,生成沉淀物,對凝血儀的使用造成不利影響,所以不適合用來進行凝血象的檢查。
4.止血帶。它的應用會改變鏡面的壓力,檢驗指標的影響和體位變化對檢驗指標的影響類似,如果使用止血帶的時間過久,會使血液中的鉀含量上升。
采血結束之后,要盡可能減少血液標本的送檢時間以及儲存時間。時間越短,檢查結果的準確度就越高。許多環(huán)節(jié)都會對標本的質量造成影響,比方說血細胞的代謝、升華作用和蒸發(fā)作用、滲透作用、氣體的擴散作用以及微生物的降解等等。如果必須要儲存血液標本,需要嚴格遵循下列原則:第一,避免血液標本的蒸發(fā),需要將血液的標本存儲在密封的容器內,就算是將標本放在冰箱里也依然無法擺脫蒸發(fā)的風險。第二,存儲血液樣本的溫度越低,樣本的保存時間就越久,但是一些特殊的檢驗指標不可以深凍血液指標。第三,在保存血樣時,應盡量選擇豎立放置,以此來加速凝血。第四,不可以晃動血液標本,以免出現(xiàn)溶血的問題。第五,存儲血液樣本時不可以放置在陽光下,同時還需要注意隔絕空氣。第六,血液樣本在深凍溶解之后,須進行多次的混勻,避免檢測物的分布不均勻。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應了解檢驗分析工作影響試驗結果的因素了,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注意避免不利的因素,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