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強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中醫(y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5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應用中醫(yī)治療方法(38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37例)。采用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等)發(fā)生率以及平均咳嗽消退時間、平均喘息消退時間。結果:實驗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平均咳嗽消退時間、平均喘息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y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具有治療效果高。
【關鍵詞】中醫(y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研究表明,隨著空氣的污染日益嚴重,慢性支氣管炎發(fā)生率也呈現(xiàn)日益增長發(fā)展趨勢[1]。慢性支氣管炎具有以下臨床特點而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其一,難以治愈;其二,病程時間比較長;其三,恢復速度慢;其四,極易復發(fā)等。一旦未及時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勢必會引發(fā)其他病癥,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影響[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選取本院收治的75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納入標準:(1)入組患者均符合我國關于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2)均在知情下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障礙者;(2)依從性差者。實驗組中有27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8.68±4.24)歲,平均病程時間為(7.99±2.24)年。對照組中有25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9.65±3.28)歲,平均病程時間為(8.02±2.18)年。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治療:(1)抗生素治療;(2)支氣管擴張藥物治療;(3)吸氧治療。
實驗組應用中醫(yī)治療方法,根據(jù)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具體病情予以辯證治療:(1)對脾腎陽虛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提供附子15克+肉桂10克+陳皮10克+澤瀉20克+半夏15克+山藥25克+黨參25克等方藥治療;(2)對風寒襲肺型脾腎陽虛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提供麻黃10克+杏仁15克+甘草10克等方藥治療;(3)對風熱犯肺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提供桑葉7克+菊花3克+杏仁6克+薄荷2.5克等方藥治療;(4)對痰濕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提供半夏15克+厚樸10克+陳皮10克+甘草10克+茯苓20克等方藥治療;(5)對痰熱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提供半夏15克+蘇子15克+杏仁20克+貝母15克+黃芩20克等方藥治療。1d1劑,早晚各服用一次,連續(xù)治療30d。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治療效果[3](顯效:治療30d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實驗室檢查結果為正常;有效:治療30d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實驗室檢查結果為正常;無效:治療30d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消失且實驗室檢查結果不正常)、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等)發(fā)生率以及平均咳嗽消退時間、平均喘息消退時間。
2 結果
2.1 效果比較
見表1.
2.2 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2.
2.3 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平均咳嗽消退時間、平均喘息消退時間比較實驗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平均咳嗽消退時間、平均喘息消退時間分別為(3.08±1.99)d、(2.25±1.02)d,對照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平均咳嗽消退時間、平均喘息消退時間分別為(5.65±3.22)d、(5.58±2.47)d,實驗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平均咳嗽消退時間、平均喘息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臨床研究指出,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據(jù)資料顯示,慢性支氣管炎好發(fā)于秋冬時節(jié)[4]。誘發(fā)慢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生主要有以下因素:其一,空氣污染;其二,季節(jié)變化;其三,感染;其四,吸煙等[5]。上述因素均會使得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呼吸道受損,繼而誘發(fā)疾病。大多數(shù)人認為西醫(yī)治療能夠更為快速地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疾病,但是西醫(yī)治療會存在諸多不良反應,用藥時間過久會使得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現(xiàn)紊亂,除此之外,西醫(yī)治療無法斷根。中醫(yī)治療相比起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而言,具有更為理想治療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平均咳嗽消退時間、平均喘息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中醫(y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過程中主張辨證,祖國醫(yī)學認為對于不同階段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病情均有所不同(早期階段的患者多為外感癥狀,中期多為內(nèi)感癥狀,后期會影響到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部和腎部)。中醫(yī)治療中,多選取止咳養(yǎng)肺等藥材,繼而達到治本效果。
因此,中醫(y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具有治療效果高、不良反應少以及平均咳嗽消退時間、平均喘息消退時間短等優(yōu)勢。
參考文獻
王松慧,康俊英,薛冰娜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醫(yī)治療對策及對SOD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7):1625-1627.
閆翠環(huán),王亞利,張明泉等.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對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炎癥細胞因子及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6,57(8):665-668.
高秀鳳. 慢性支氣管炎在中醫(yī)內(nèi)科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29).
陳麗平,李建生,蔡永敏等.基于隱結構模型的名老中醫(yī)辨治京津冀地區(qū)慢性支氣管炎用藥規(guī)律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41(8):681-688.
王耀輝,呂曉靜,陳井亞等.肺骨化性氣管支氣管病手術切除1例[J].臨床肺科雜志,2017,22(8):1544-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