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容娣,王旦旦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延續(xù)性護理的主要目標在于協助患者從疾病的急性期過渡到亞急性期或幫助患者由醫(yī)院轉移到家庭,該護理理念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護理學院Naylor 研究團隊于1994 年提出的[1],我國于2001年開始了延續(xù)性護理模式,隨著人們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一護理模式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慢性病方面,越來越受到重視[2]。近年來,慢性?。ㄋ吆粑鼤和>C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源性心臟病等)的發(fā)病率逐年攀升,然而,相應的,醫(yī)療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很多自主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開始了家庭式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使用,不僅能改善患者病情,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然而,目前仍存在家庭式無創(chuàng)呼吸機認可度低,患者使用后依從性不高的問題,不能充分發(fā)揮家庭式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益處,研究表明這可能和患者對呼吸機的自我認可度不高,同時對呼吸機正確的使用的方法認識不足[4]。本研究選取70 例COPD 患者,利用微信平臺,對出院的COPD 患者實施延續(xù)護理干預,觀察對患者呼吸機使用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 年2 月至2018 年10 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出院并同時確定使用家庭式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COPD 患者。所有患者出院時生命體征相對平穩(wěn),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同時每位患者具備微信聊天的能力,出院后能通過微信和醫(yī)護人員溝通聯系。不能使用微信者剔除,有嚴重精神障礙或語言交流障礙的患者或依從性較差的患者排除,有其他嚴重疾病本身可能影響到本研究結論的排除。有無創(chuàng)呼吸機使用禁忌癥的排除。最終滿足條件的患者有7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5 例,其中對照組的患者男性18 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段為57 ~81 歲,平均(67.1±4.6)歲;COPD 病程為12 ~26 年,平均為(19.4±1.7)年;50%<FEV1/FVC <70%的患者有21 例,FEV1/FVC <50%的患者有14 例;有吸煙史的患者有23 例。干預組的患者男性17 例,女性18 例;患者的年齡在58 ~80 歲,平均(66.5±3.4)歲;COPD 病程為11 ~27 年,平均為(20.6±1.9)年;50%<FEV1/FVC <70%的患者有22 例,FEV1/FVC <50%的患者有13 例;有吸煙史的患者有25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吸煙史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給予COPD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住院常規(guī)的基礎護理、吸氧方面的護理、用藥觀察方面、飲食方面、促排痰、呼吸訓練指導及適當的心理關懷等方面的護理等等),同時,出院時,對照組患者給予出院指導,包括常規(guī)的COPD 方面的健康知識與家庭式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使用知識。試驗組患者采用延續(xù)護理,出院后基于微信平臺,利用微信語音或者視屏、文字交流的方式為患者提供COPD 疾病方面的指導以及呼吸機方面使用的咨詢服務,以上工作由我科專門成立的延續(xù)性護理小組負責[5]。
兩組患者均于出院后3 個月時進行隨訪,評估其生活質量、SAS、SDS 評分等。采用自制家庭無創(chuàng)呼吸機依從性問卷評價兩組患者對家庭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使用依從情況,滿分為50 分,分數越高,代表依從性越好;采用中文版生活質量量表(SF-36)量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6],該量表含有36 個條目,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8 個維度,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SDS)評價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況,SAS 量表評分標準:50 ~59 分為輕度焦,60 ~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 量表評分標準:53 ~62 分為輕度抑郁,63 ~72 分為中度抑郁,大于72 分為重度抑郁[7]。
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同一組患者治療前后數據的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不同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分析,P<0.05 認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對照組出院后家庭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使用依從性評分較出院前下降,而試驗組的依從性評分較出院前明顯提高,并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出院前后的家庭無創(chuàng)呼吸機使用依從性比較,分)
表1 兩組出院前后的家庭無創(chuàng)呼吸機使用依從性比較,分)
注:與本組出院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出院前 出院3 個月后實驗組3434.30±3.7640.13±2.64*#對照組3434.91±4.9131.36±2.65
對照組出院后生活質量評分(SF-36)較出院前升高,而試驗組的SF-36 較出院前明顯提高,并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院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SF-36)評分的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出院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SF-36)評分的比較,分)
注:與本組出院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出院前 出院3 個月后實驗組3462.1±9.282.4±7.8*#對照組3461.5±9.763.5±9.9
對照組出院后心理健康(SAS 評分)較出院前升高,而試驗組的SAS 評分較出院前明顯提高,并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出院前后的心理健康(SAS 評分)的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出院前后的心理健康(SAS 評分)的比較,分)
注:與本組出院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出院前 出院3 個月后實驗組3551.7±7.428.8±8.6*#對照組3552.8±6.947.6±9.2
對照組出院后心理健康(SDS 評分)較出院前下降,而試驗組的SDS 評分較出院前明顯下降,并顯著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出院前后的SDS 評分的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出院前后的SDS 評分的比較(,分)
注:與本組出院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出院前 出院3 個月后實驗組3554.2±5.927.8±7.6*#對照組3552.1±7.351.4±7.9
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COPD 也屬于難治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目前的發(fā)病因素較多,研究表明,吸煙是最主要的環(huán)境因素,因為有多種有害物質暗含在煙霧中,其中危害極大的要數尼古丁,該物質會導致支氣管上皮纖毛運動發(fā)生障礙,降低了肺泡對感染源的抵抗力,使感染容易出現,因此,患者病情反復,可造成患者肺功能呈現進行性減退,對患者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部分急性期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選擇出院,往往通過回院復診來了解患者預后狀況,因此其健康需求很難做到及時、有效,因此,出院后對患者進行精心的護理照顧就顯得極為重要。
延續(xù)性護理能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延伸至患者家庭,是一種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權威文獻[4]報道認為,在慢阻肺疾病患者出院后,對其開展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患者改善生存質量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延續(xù)護理主要是指慢阻肺患者出院后,對其開展多種形式的護理干預,從而使護理工作可以延伸到家庭范疇中,如電話隨訪、短信問候、視頻聊天及家庭訪視等,從而對患者家庭護理狀況進行了解,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干預,從而不斷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是在基于微信平臺的基礎上,對出院患者進行實時、針對性健康教育,并逐漸形成護患之間點對點、點對面溝通交流,同時利用語音互動、視頻演示等方式,減少中間交流環(huán)節(jié),在線直接互動[3]。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利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及群聊等方式,上傳相關COPD 知識,并通過微信語音詳細講解其發(fā)病機制、預防措施、注意事項等,耐心回答患者疑問,糾正其錯誤認知,強調全程護理關懷對COPD 患者康復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使COPD 患者回到家中仍能得到持續(xù)的COPD 康復專業(yè)指導,經過護士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反復的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和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另外,在隨訪過程中監(jiān)測并指導患者完成出院處方的肺康復內容,從而延緩肺功能的持續(xù)下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特別是對于正在使用家庭式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老年患者,由于大部分患者對于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有恐懼感,護理人員在治療前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無創(chuàng)呼吸機應用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以減輕患者的焦慮、緊張心理[8]。在采用延續(xù)護理模式中發(fā)現,做好出院宣教,在患者出院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無創(chuàng)呼吸機部件連接、呼吸機開關、鼻(面)罩佩戴和解除、呼吸機濕化及管路清潔、并發(fā)癥處理、緊急住院治療指征等的宣傳和培訓,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的目的、意義,并告知患者呼吸機可間歇使用,對緩解患者的心理抵觸情緒、提高患者的使用依從性有明顯幫助;另外,患者出院后開展主動隨訪及咨詢服務,了解家庭呼吸機使用情況等,有助于督促患者長期堅持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避免因病情好轉自行停機造成疾病反復發(fā)作,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9-11]。
本研究中,試驗組的呼吸機使用依從性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SF-36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SAS、SD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尚可認為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護理能改善家庭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患者的依從性,提高其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