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棋麟 吳杰 李還原 董志祥 苗春輝 王劉豪 郭軍 李繼蓮 |文
1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昆明 650500;2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北京100093;3 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蒙自 661101
蜜蜂作為傳粉媒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它們對作物、水果和野生植物的授粉活動,使其成為世界范圍內最重要的傳粉昆蟲之一,它們不僅對于農業(yè)生產意義重大,更是在維系生物多樣性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腸道微生物可以幫助宿主消化食物,幫助宿主合成宿主自身不能合成的營養(yǎng)物質,促進宿主組織器官和免疫系統(tǒng)的發(fā)育,腸道微生物被稱為與宿主健康和疾病發(fā)生密切相關的第二器官,腸道微生物也成為當前國際研究的熱點。蜜蜂腸道微生物已經積累了很好的研究基礎,當前進入到探索腸道微生物與蜜蜂宿主健康的機制或因果關系的道路之上。因此,結合已知的蜜蜂腸道微生物的研究積累,如何最大程度挖掘出蜜蜂腸道微生物,進行功能研究,是擺在生物學家面前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總結現(xiàn)有的蜜蜂腸道微生物的基礎研究成果,概述蜜蜂腸道菌群的特征、分布,為未來從事蜜蜂甚至昆蟲腸道微生物功能研究的學者們提供參考。
動物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與宿主健康息息相關,最新的研究表明它們和宿主相互協(xié)作從而增加整個機體的適應性,并通過腸道中的益生菌的調節(jié)作用來改善蜜蜂的健康狀況。近幾年來全球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持續(xù)升溫,當前,受環(huán)境條件和人工干預(農藥、化肥、抗生素等過度使用)影響,蜜蜂的健康令人擔憂,特別是病蟲害發(fā)生愈發(fā)頻繁。在如此的背景之下,從腸道微生物視角出發(fā),探索蜜蜂保護的新策略至關重要。
在蜜蜂中經常發(fā)現(xiàn)的細菌菌群中,乳酸菌和醋酸菌是近年來研究人員最感興趣的常見共生菌,由于它們可提高蜜蜂免疫力,以醋酸菌為例,將其添加到糖飼料中已經得到普遍應用,這表明醋酸菌具有潛在的益生作用。乳酸菌是革蘭氏陽性菌,耐酸,是很多昆蟲胃腸道內的常駐菌,參與免疫調節(jié)和維護健康的腸道菌群結構,對宿主具有有益的作用。蜜蜂消化系統(tǒng)可作為乳酸菌的最佳生態(tài)位,它們可以從蜜蜂的食物中汲取營養(yǎng)供自己生長。
乳酸菌和醋酸菌可在酸性條件下表現(xiàn)出獨特的生長特征,如產生有機酸和醋酸,還能代謝不同的糖。這些特性很好地解釋乳酸菌和醋酸菌可抑制酸敏感性致病菌增長原因??紤]到甲酸、乳酸和乙酸被蜂農用來防治病原菌感染,那么乳酸菌和醋酸菌很可能是保護蜜蜂的重要天然共生菌。從另一個角度看,當腸道微生物分布不平衡時,尤其是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存在度較低時,可對蜜蜂生理產生負面影響,并直接或間接增加宿主對疾病的易感性。受CCD影響蜂群大都受一些疾病的影響,如大蜂螨、病毒病、細菌病、真菌病及微孢子蟲病等,通過這一現(xiàn)象可知,蜜蜂的健康可能受定殖在腸道中的比例相對平衡的微生物調節(jié)。
共生菌可以調節(jié)腸道平衡,保護蜜蜂幼蟲免于感病。這種保護幼蟲的調節(jié)機制非常復雜,從對病原菌的直接對抗到產生抗菌物質并激活或興奮先天免疫反應。另外,共生菌產生的抗菌化合物直接抑制病原菌和蜜蜂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或興奮)后抗病力提高也可能是共生菌對宿主健康的調節(jié)機制之一。為了更好的理解腸道菌群的微生物生態(tài)學和群體動態(tài)對蜜蜂健康的作用,進一步了解腸道菌的調節(jié)機制,還需要調查其他方面的內容,如醋酸菌和乳酸菌競爭排他(競爭營養(yǎng)和粘附上皮細胞)的機制,腸道菌對宿主腸道pH的調節(jié),微生物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以及宿主細胞和共生菌對昆蟲腸道聚生體的影響等。
通過對腸道共生菌的不斷認識,科研人員意識到共生菌可作為一種生物防治措施來預防昆蟲病原體或農業(yè)及人類的寄生蟲。例如通過使用益生菌來抑制病原菌在人類和動物上的擴散 。所謂益生菌是指對宿主動物產生有益影響并改善宿主腸道微生物平衡的活的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由于蜜蜂益生菌的研究目前只是建立在理論上,這個領域的研究目前還比較少。最近的研究開始考慮在疾病發(fā)作時使用蜜蜂共生菌抵抗病原體、寄生蟲或增強蜜蜂免疫力的可能性。在一些與蜜蜂共生菌相關的研究中,乳酸菌已經被認為是一種能興奮蜜蜂免疫力、幫助幼蟲抵御病原菌侵襲的有效益生菌。
腸道菌群的平衡在營養(yǎng)、代謝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對蜂群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對蜜蜂健康的改善有著重要意義。在蜜蜂等傳粉昆蟲不斷面臨的各種健康威脅下,弄清腸道菌群的影響因素與維持機理、開發(fā)可提高傳粉昆蟲活力和免疫力的優(yōu)勢共生菌、建立以腸道菌群平衡為目標的改善策略來增強蜜蜂對環(huán)境及各種病原菌的適應和抵抗能力將對蜜蜂養(yǎng)殖快速穩(wěn)定發(fā)展至關重要。
蜜蜂腸道中棲息著大量的微生物,它們與蜜蜂的營養(yǎng)生理活動有很大的關系,一方面其群落結構、代謝活動受到蜜蜂腸道微環(huán)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它們也影響蜜蜂的生命活動。目前在蜜蜂屬和熊蜂屬中發(fā)現(xiàn)的腸道共生菌主要歸為八大類(共9種),細菌優(yōu)勢種系型來自5個綱:3種來自Alphaproteobacteria,1種來自Betaproteobacteria,2種來自Gammaproteobacteria,2種來自Firmicutes,1種來自Actinobacteria。鑒定到種的共有5種(其中Alpha-2.2的最新命名還未得到認可)。Firm-4和Firm-5包含的細菌種類較多,分類地位也尚未確定。
G. apicola在定名前被稱為Gamma-1,屬于γ-變形菌綱,革蘭氏陰性。該菌株已經從蜜蜂和熊蜂腸道內分離到。
F.perrara即Gamma-2,屬于γ-變形菌綱,革蘭氏陰性菌。Frischella屬是兼性厭氧的細菌。Frischella屬細菌在大多數(shù)工蜂腸道內都存在,占蜜蜂工蜂個體腸道細菌總數(shù)的13%。F. perrara菌株已經從西方蜜蜂腸道內分離到,在歐洲的熊蜂中并未檢測到,而在中國的熊蜂腸道菌群中則檢測到該種的存在。
S. alvi也稱為Beta類群,位于β-變形菌綱、奈瑟菌科內,革蘭氏陰性菌。分離自蜜蜂和熊蜂腸道中S. alvi菌株的最適生長環(huán)境同G. apicola相似。S. alvi菌株已從蜜蜂和熊蜂腸道內分離到,典型的菌株為S. alviwkB2T。Snodgrassella屬細菌占蜜蜂工蜂個體腸道細菌總數(shù)的0.6%~39%。
醋酸菌科的細菌在蜜蜂腸道內主要為Alpha-1 和Alpha-2。Alpha-1種系型屬于巴爾通氏體屬(Bartonella),在西方蜜蜂中普遍存在,是一組胞內病原菌; Alpha-2又分為Alpha-2.1和Alpha-2.2,Alpha 2.2分離自蜜蜂腸道, Alpha 2.2和其他一些細菌可棲息于哺育蜂蜜囊、咽下腺以及王漿中,但Alpha 2.2在蜜蜂中腸和后腸中幾乎不存在。Alpha 2.2存在于蜂糧中,采集蜂的蜜囊里及幼蟲體內,在哺育蜂和采集蜂的中腸和后腸中的含量微乎其微。
Bifido是放線菌亞綱(Actinobacteridae)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的細菌,其存在有益于蜂群健康,是蜜蜂和熊蜂的重要益生菌。雙歧桿菌在蜜蜂和熊蜂中比較普遍。Bi fi dobacterium存在于大多數(shù)成年工蜂腸道中,據估計,雙歧桿菌約占蜜蜂腸道細菌的15%。
Lactobacillus屬細菌細胞從長細桿狀到短球桿狀變化。乳酸桿菌(Lactobacilli)被廣泛用作益生菌,對宿主生物體的健康有益。與蜜蜂相關的Lactobacillus主要歸在兩個進化分支中,即Firm-4和Firm-5 ,是蜜蜂腸道中最豐富的細菌群落,在單個工蜂腸道中豐度預計在20%~99%。
乳酸菌是重要的益生菌之一,在自然界廣泛存在,與許多動植物和食物都有聯(lián)系,它們的存在有利于宿主的健康。這個屬的細菌常與雙歧桿菌屬細菌一起形成蜜蜂和熊蜂體內的益生菌群。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