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長樂
摘? ? 要:軌道交通是城市化發(fā)展的標志之一,能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交通出行需求,運行期間如何保證安全性,成為從業(yè)人員的關注重點。本文首先指出軌道交通站臺站臺門的限界,然后介紹了站臺站臺門與列車間隙安全探測系統的設計和安裝,最后結合工程實例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軌道交通;站臺門;列車間隙;安全;探測系統
1? 前言
城市軌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點是速度快、運量大、能耗低、舒適性強;缺點是運維成本高,容易出現安全問題[1]。以乘客落軌事故為例,單純加強管理是不夠的,利用站臺站臺門,可以隔離乘客和軌道。但是,站臺門關閉后,和列車之間存在一定間隙,一旦人員進入該間隙,就可能發(fā)生嚴重傷亡事故。以下針對站臺站臺門與列車間隙安全探測系統的應用進行探討。
2? 城市軌道交通站臺站臺門的限界
依據相關標準,我國成年人身體的最大厚度約為160mm[2]。站臺站臺門和列車之間的間隙如果超過160mm,說明成年人可能夾在兩者中間;如果是未成年人,這一數值會更小。以常見的軌道交通為例,采用直線站臺、B型列車、塞拉門,站臺門關閉后,和列車之間的距離為130mm,見下圖1。然而在實際施工中,受氣候、環(huán)境、工藝、材料的影響,這一距離可能大于130mm,乘客夾在站臺門和列車之間的風險加大。對此,采用安全探測系統可以避免發(fā)生意外事故。
3? 站臺站臺門與列車間隙安全探測系統的設計和安裝
3.1? 系統構架
該安全探測系統的核心是光束探測裝置,乘客進入站臺門和列車的間隙時,具有檢測、預防功能,系統構架如下:①控制主機。設置在站臺端部,可以輸出探測信號、聯鎖旁路,對探測信息進行存儲;也能故障報警、觸發(fā)啟動延時停止。②光束發(fā)射器。設置在站臺門、站臺邊緣之間,根據系統劃分的防護分區(qū),可以發(fā)射出探測光源。③光束接收器。和光束發(fā)射器的設置位置相同,兩者相對安裝,用來接收探測光源。④聲光顯示裝置。針對光束探測信息、旁路報警、系統故障報警等,既能聲光顯示、又能發(fā)出警報。⑤電源系統。為整個探測系統提供電力資源,和站臺門的供電回路相連接。
3.2? 系統功能
該安全探測系統的功能如下:①障礙探測。一旦有障礙物阻擋探測光線,此時光束接收器不能接收到發(fā)射光,就會發(fā)出警報。②旁路功能。探測系統發(fā)生故障時,能從安全回路中旁路;如果存在多個防護分區(qū),應對單個、多個故障防護分區(qū)的旁路進行控制,而其他正常的防護分區(qū)依然和安全回路連接在一起。③聲光報警提示,可以顯示系統的運行工況,有無報警信息等。④手動、自動切換。自動模式時,站臺門關閉,探測系統運行;手動模式時,不論站臺門啟閉,探測系統均運行。⑤延時調節(jié),設定參數后,可以延遲探測時間。⑥開機自檢,自動記錄故障信息、報警信息以供查詢,且存儲時間不低于30天[3]。
3.3? 工作原理
安全探測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實時監(jiān)測站臺門和列車之間的間隙大小,如果有人或物滯留在兩者之間,系統發(fā)出警報,切斷站臺門的安全回路,此時列車不能啟動運行;同時向司機發(fā)出聲光報警,提示司機不要發(fā)車。當障礙物清除后,此時報警停止,站臺門的安全回路恢復,此時列車可以啟動運行。
3.4? 技術要求
要想實現安全探測系統的穩(wěn)定運行,對系統研發(fā)技術提出了高要求,具體如下:①監(jiān)測時,要求能識別出站臺門和列車之間的不透明物體,識別物體的高度、厚度在100mm、30mm以上。②光束發(fā)射器發(fā)出的光束至少3束,并且,直線段安裝位置,應安裝位置在站臺設備限界以外;曲線段安裝位置,應結合站臺限界加寬量進行相應加寬。③光束的發(fā)散角度過大,就可能照射到站臺門、列車車體上,導致接收器將漫反射誤以為安全探測光源而不報警。對此,探測光束可以選擇激光、紅外光,前者發(fā)散角度在3以內,最大探測距離宜為410m;后者發(fā)散角度在2°以內,最大探測距離宜為1200m。④該系統的應用,應該滿足機電設備的電磁兼容性標準;主機防護等級在IP55以上,光束發(fā)射機和接收機的防護等級在IP65以上。⑤站臺、支架的絕緣值在0.5MΩ以上,系統整體的使用壽命在20年以上。
3.5? 安裝要點
第一,安裝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是功能測試,乘客滯留在間隙時,光束發(fā)射器能發(fā)出警報信號;處于手動模式或自動模式時,裝置可以正常運行或切換,且主機面板指示燈能正常顯示切換。其次是可靠性測試,模擬用戶遮擋光束100次,觀察報警系統的信號,從誤報率、漏報率等指標評估裝置的穩(wěn)定性。最后是模擬列車在不同時速下進站時,光束發(fā)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移情況,看是否處于設計范圍以內。第二,安裝過程中,技術要點如下:①光束發(fā)射器、接收器,利用支架安裝在固定門、玻璃前外側的站臺板上。②控制箱、報警裝置安裝在站臺司機活動平臺的側面墻上,有利于司機觀察,且監(jiān)控能看到司機進出車門的畫面。③光速發(fā)射器、接收器的安裝高度:底部控制在100mm,中部控制在450mm,頂部控制在900mm,且水平位置、高度位置可以調整[5]。
4? 工程實例分析
以國內某城市的軌道交通為例,安全探測系統以激光探測裝置為核心,主要包括激光發(fā)射機、激光接收機、激光探測器、聲光報警器、電源等;在站臺出站端、控制室內,均安裝了報警裝置。站臺內沒有列車,此時站臺門關閉,探測系統正常運行,接收機會接收到發(fā)射機發(fā)出的激光,形成完整回路。站臺門和列車之間有障礙物,此時激光被阻斷,接收機接收不到信號,聲光報警器就會發(fā)出警報,列車無法運行。當障礙物清理之后,警報停止,司機會接收到安全信號,列車能夠運行。
分析認為,激光探測裝置的工作優(yōu)點如下:①激光束的發(fā)散角度小,發(fā)散頻率能調節(jié),避免光束照射到站臺門、列車上形成漫反射,提高探測系統的精準度;②激光束的波長單一,具有較強的抗干擾性,可以避免其他燈光的影響,從而降低誤報率。③探測系統的環(huán)境、溫度適應性良好,在-40℃~70℃之間,可以正常運行工作。結合工程實踐,該探測系統應用期間,沒有發(fā)生乘客落軌事故,有效保證了人員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英杰,翟瑞占,王勝滔.激光探測裝置在智能化軌道交通站臺站臺門系統中的應用[J].硅谷,2014(17):80+89.
[2]楊磊.基于紅外的軌道交通站臺門安全防護的設計與實現[D].西南交通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