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課承擔著對我國優(yōu)秀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引導的作用。在新時期,國家大力倡導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當中深入探索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具有時代意義。該文在研究了學習共同體、文化自信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研究新時代下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意義。分析了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即課內學時不足、教學形式缺乏吸引力、教學形式缺乏吸引力。提出了新時代下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即:共同體成立、任務選擇、團隊學習、公開呈現(xiàn)與分享、學習評價與提升。最后分析了此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新時代 ?文化自信 ?高校思政課 ?師生 ?學習共同體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b)-0235-02
1 ?概念界定
1.1 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或譯為“學習社區(qū)”。學校班級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學生)和助學者(教師)共同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為載體,以促進成員全面成長為目的,強調在學習過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學習觀作指導,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基層學習集體。它與傳統(tǒng)教學班和教學組織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強調人際心理相容與溝通,在學習中發(fā)揮群體動力作用。
1.2 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那么,何謂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2 ?研究新時代下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意義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上,習近平對文化自信特別加以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語境更為莊嚴,觀點更為鮮明,態(tài)度更為堅決,傳遞出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導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課承擔著對我國優(yōu)秀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引導的作用。在新時期,國家大力倡導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當中深入探索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具有時代意義。
3 ?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課內學時不足
當前高校思政課的授課學時相對于學習內容來說,顯得嚴重不足。因此,各校為了補充課內學時不足的情況,又增加了課外學時、實踐教學學時等。但是,相對課內學時來說,課外學時與實踐教學學時往往利用得并不充分,對學生的吸引效果不佳。
3.2 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
大學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且與日常生活脫節(jié),教師教學采用理論講解為主,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其略枯燥,而失去了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僅以應付考試為主,對部分知識點進行記憶,但是不能指導其日常生活。這樣的思想政治學習,對其今后的工作學習沒有指導作用,效果不佳。
3.3 教學形式缺乏吸引力
當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視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工作,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另一方面增加了部分課程的課時。但是,實踐中教師發(fā)現(xiàn)思政課作為一種思想政治宣傳教育課程,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則學習吸引效果不佳,即使是背誦下來,有時也并沒有真正吸收。但是,當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課教學仍然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參與度低。思政課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課程,因此主動地學和被動地聽會有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在高校當中,學生自主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仍需提高。
4 ?新時代下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運用
大學思政課學習共同體的元素可以概括為共同體成立、任務選擇(共同愿景)、團隊學習(自我超越)、公開呈現(xiàn)與分享、學習評價與提升。依據(jù)以上元素,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按照以下步驟開展。
4.1 共同體成立
師生學習共同體當中,不能沒有教師的參與。高校師生學習共同體以教師參與為特色,鼓勵組織人員常變動,實現(xiàn)成員之間更多的交流,可以在任務主題確定后,再搭建學習共同體。
4.2 任務選擇
學習共同體在給定的任務中選擇團隊任務,或在給定主題范疇商定團隊任務。任務的選取要以教學主題來確定,融入文化自信。
4.3 團隊學習
開展學習共同體學習。為保證學習效果,建議至少確立一位團隊負責人,督促和協(xié)調學習的進展。團隊商定學習過程的開展形式,如進一步分解任務或過程交流方式等。在此學習過程中,作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主要成員教師,要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尤其是以文化自信為背景的各類資料的提供。共同體內的學生在團內進行分工協(xié)作,通過學習文化自信為背景的資料整理出相關觀點,并形成PPT展示文檔。
4.4 公開呈現(xiàn)與分享
通過課前自主學習所形成的PPT展示材料,由小組內成員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展示講解并分享學習心得。這一過程中不僅呈現(xiàn)了學習內容,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文化自信,潛移默化地將知識與文化自信融入每一位學生的腦海里。
4.5 學習評價與提升
根據(jù)學習展示的情況、依據(jù)教師制定的評價標準,組織各學習共同體之間進行互評、學習共同體內部進行自評,配合教師評價,共同形成該階段的學習成績。
5 ?實踐效果
5.1 促進了學習內容的吸收
通過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搜索、分析、整理、加工與表述,這個過程學生是主動地學習與思考,整理了思路與脈絡,對所學內容真正達到了吸引理解、融會貫通。
5.2 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代大學生走向未來可持發(fā)展的重要能力,通過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流程與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切實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使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并能夠運用到工作與學習的方方面面。
5.3 促進了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
新時期高校師生關系問題是當前各高校正在積極探索的主要課題,師生之間的漠然冷淡的關系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學者們。通過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師生之間通過溝通與交流構建了平等對話的良好關系,很好地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5.4 增進了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通過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學習,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增加了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增進了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宋燕萍.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大學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39(1):112-115.
[2] 時長江,王玉芳.“學習共同體”視域下的高校思政理論課小班化教學研究——以浙江省G大學為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8,20(5):109-112.
[3] 婁剛.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建設“三型”學生黨支部[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7(6):37-40.
[4] 李懋君.以紅色文化教育為抓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5):123-125.
[5] 杜守正.從杜威的“做中學”到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從生命、生活課題談起[J].生活教育,2014(2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