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黎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014年,湛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施基于區(qū)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覺民教育”。依托傳統(tǒng)文化,立足本土,著眼未來,以“明德、循道、正覺、悟民”為精神核心,以“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為思想基礎,以喚醒潛能、喚醒真善美、打造幸福美好人生為理念,塑造“覺民教育”品牌,弘揚紅色精神。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東海島,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紅色土地。東海島的先輩們在革命斗爭中,積累了博大精深的紅色精神與“覺民”精神。
為充分發(fā)揮東海島紅色文化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優(yōu)勢,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局黨組對東海島的紅色資源進行了調研和挖掘,收集、整理、補充了紅色歷史資料。在此基礎上,整體規(guī)劃,統(tǒng)籌資金對紅色資源進行或修葺完善,或重建,或修建紀念館、碑、浮雕、廣場等,建立起一個個紅色教育基地。
1. 重修東海書院。東海書院是東海島教育文化發(fā)源地,也是東??谷諔?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地下黨活動的根據地,后改為“覺民小學”。2014年,教育局黨組研究決定重修東海書院,建立紅色教育基地。東海書院現有“紅色文化”展覽館、紅色教育陣地“覺民講壇”、國學圖書館、黨支部活動室等館室。
2. 修建革命老區(qū)舊址。民安是革命老區(qū),有著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和濃厚的革命精神,積淀了豐富的紅色文化遺產。如新民小學1936年成立的“革命讀書會”、1939年成立的中共東海島第一黨支部舊址、西山村農會舊址、原粵桂邊區(qū)司令部舊址、中共粵桂邊區(qū)牛牯灣稅站舊址、丹霧會議舊址,以及南園小學、龍光小學、英才小學、新安小學等革命根據地舊址。幾年來,先后修建了“新民小學革命讀書會”“中共東海島第一黨支部成立”紀念浮雕及舊址,“中共粵桂邊區(qū)牛牯灣稅站紀念碑”,龍光小學“王玉顏烈士紀念園”,修建了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南路“小延安”之稱的西山村(南園)革命展館和英才小學革命紀念館。
3. 修建覺民廣場。在覺民小學修建了富有紅色文化特色的“覺民廣場”。“覺民廣場”橋廊式紅色文化潤物無聲,時時提醒師生不忘革命初心,弘揚革命精神,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4. 修葺雷東縣縣要舊址。把雷東縣辦公舊址修葺建成“鄉(xiāng)村少年科技館”,把雷東縣大禮堂舊址修葺建成為“東海島紅色報告廳”。我們充分利用這些紅色資源,每學期都組織師生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和現場教學,了解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跡,學習他們崇高的紅色精神。
用好用活紅色教育資源,關鍵在于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活動。
1. 開展“尋訪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做新時代好少年”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生走進革命歷史,汲取先烈的革命力量,傳承紅色精神,做紅色文化的弘揚者,做新時代的奮進者。
2. 成立紅色宣講團,宣講紅軍精神。如2016年,為傳承和弘揚紅軍精神,我區(qū)選擇優(yōu)秀的歷史學科教師組成紅色宣講團,在全區(qū)中小學開展“長征精神代代傳——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巡回宣講活動,傳承紅軍長征精神。
3. 開展紀念日主題活動。每年清明節(jié),全區(qū)中小學都組織開展“祭掃烈士墓,弘揚先烈精神”活動,悼念革命先烈,傳承愛國精神。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9月3日)以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全區(qū)中小學分別開展聽主題報告、觀看抗日電影、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教育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4. 舉辦愛國愛黨主題書畫展。2016年4月,著名書畫家、覺民學子王悅耀在東海書院舉辦“游子報春暉·覺民學子王悅耀書畫展”;2016年6月30日,“紅二代”書法家、覺民學子沈澤華在東海書院舉辦“翰墨傳斯道? 丹心頌黨恩”書法展。
此外,還開展了“童心向黨”黨史國史教育活動、“國旗下成長”升國旗暨愛國宣講主題活動、開學第一天愛國主義教育等主題活動。
在推進“覺民教育”過程中,我們重視“覺民文化”建設。新民小學、覺民小學等學校打造“紅色覺民”文化品牌,已取得顯著效果,正形成紅色文化教育的品牌效應。
1. 創(chuàng)建“紅色覺民”校園特色文化?!凹t色覺民”是“覺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覺民小學、新民小學作為東海島教育文化的發(fā)源地,在革命和抗戰(zhàn)時期,為東海的革命事業(yè)培養(yǎng)了一批批人才,成為革命搖籃。從1936年秋新民小學“革命讀書會”的發(fā)起,到1939年5月中共東海島第一黨支部成立,革命火種從新民小學點燃到南園小學、龍光小學、英才小學、新安小學、丹霧小學,燃遍東海島。這些紅色文化精神,是“紅色覺民”的寶貴資源。在推進學校特色文化建設中,覺民小學和新民小學立足自身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紅色教育資源,提煉紅色基因,彰顯紅色精神,打造“紅色覺民”特色文化。
2. 編寫“紅色覺民”讀本。挖掘、開發(fā)東海島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革命歷史及英雄事跡,整合革命歷史文獻資料,編寫紅色故事讀本。如挖掘民安的革命歷史,整理編寫了《紅色記憶》,在序言中我寫道:“《紅色記憶》是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一本好教材。記述了革命前輩為了民族獨立、國家的富強、人民的自由、平等而獻身的英雄事跡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的共產主義精神?!贝送?,還編寫了《紅色英才》《斯道覺民》等紅色文化讀本,用紅色故事豐潤滋養(yǎng)青少年的生命和精神。
3. 開發(fā)紅色校本課程。把紅色文化教育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形成立德樹人的“紅色覺民”文化品牌。開設“紅色足跡”專題的校本課程,開設“紅色時光”校園廣播專欄(播講革命故事),結合學科教學滲透紅色教育,舉辦“紅色報告”專題講座等。
4. 設計紅色文化LOGO套裝。如紅色覺民文化LOGO記事本、茶杯、資料袋以及班級名稱等,彰顯“紅色覺民”,使學生時時處處置身于紅色覺民文化熏陶,使紅色文化入眼、入腦、入心。
紅色教育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強化黨員教師的紅色意識,提升黨員教師的紅色教育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是“紅色覺民”的重中之重。提升“紅色覺民”品牌力,關鍵在于培養(yǎng)、打造一支思想紅、素質高、能力強的紅色教育師資隊伍。
1. 黨員教師培訓。為更好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區(qū)教育局先后邀請中央黨校祝彥教授、嶺南師院王棟教授做專題學習輔導講座;我也為黨員干部上“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原則和文化自信專題黨課;先后組織30名中小學黨務工作者參加“全國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網絡培訓示范班”;通過黨小組、黨支部積極開展黨員教師培訓,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四個自信”。
2. 紅色文化教育培訓。為切實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工作,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先后開辦了紅色文化教育初中教師(語文、道德與法治)培訓班和小學語文教師培訓班。
3. 紅色教育研究。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優(yōu)勢學科、紅色文化宣講團隊、區(qū)域教育研究團隊以及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教師團隊力量,深入開展“紅色覺民”文化教育教學研究,為“紅色覺民”文化教育教學提供學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