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 文
將吃蟹作為一種閑情逸致的文化享受,乃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據(jù)后來的《晉書·畢卓傳》中載:“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這種人生觀、飲食觀影響了后來許多人。
不幸的是,此后的吃蟹者中,能夠吃出境界的人是越來越少了,而附庸風(fēng)雅、甚至是暴殄天物的吃蟹者,卻是越來越多了。因此,我們這里想問一個最原始的問題:“你會吃螃蟹嗎?”
各位聽了后肯定會說:“這也算是問題嗎?只要長有嘴巴,誰不會吃呀?”
且慢,你說的“會吃”其實只配叫“吃”,而“吃”是不可以等同于“會吃”的。
那么什么才是大閘蟹的最佳吃法呢?這是一個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自從大禹治水那個年代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巴解開始,關(guān)于螃蟹的最佳吃法,就一直存在著“蒸” 派和“煮”派,而且這兩派還如同華山的“劍宗”和“氣宗”一般,永遠(yuǎn)爭執(zhí)不下。
“蒸”派的代表人物為清代的李漁和近代的梁實秋,李漁曰:“(螃蟹)和以他味者,猶之以爝火助日,掬水益河,冀其有裨也,不亦難乎?”,而梁實秋則把話說得更明白:“食蟹而不失原味的唯一方法是放在籠屜里整只的蒸。”
你先別忙著點頭,“煮”派這邊的大牌人物更是有來頭,就清代泰斗級美食家袁枚一人便足以撐起臺面了。他老人家告訴我們:“蟹易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蒸者味雖全,而失之太淡?!?/p>
這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關(guān)鍵的是兩邊的大牌人物都是貨真價實的行家,這美食官司看來真的不好打。
為了求得大閘蟹的最佳做法,鄙人有幸在揚州聽淮揚派廚藝大師黃萬祺做了一番解讀。
黃大師曰:“蒸也罷,煮也罷,其實大家都是為了把蟹之味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而這其中的問題在于,蒸者絕不看煮之長;而煮者也不看蒸之長,這就像兵器相爭中到底刀厲害還是劍厲害一樣,爭來爭去都沒有意義。”
“蒸出來的蟹與煮出來的蟹,首先在外觀上是有一定區(qū)別的,雖然兩種方法做出來的大閘蟹都是紅色的,但蒸出來的蟹,背殼和腿殼上會帶有密密麻麻的紅點子,此外,蒸出來的蟹往往著色不夠均勻,有的地方顏色深、有的地方顏色淺;而煮出來的蟹,背殼和腿殼上會呈現(xiàn)美麗的大紅袍色,不僅著色均勻,且色彩的飽和度也極佳,看上去就像是刷了層清亮的紅漆。所以單純從顏色上來看,煮出來的蟹要比蒸出來的好看?!?/p>
“清蒸大閘蟹看上去像是原汁原味的了,不過持這種觀點的人對螃蟹的美過于迷信,就像是美女一樣,傾國傾城的美女固然可以素面朝天,但也不能穿著睡衣、蓬著頭發(fā)就出門吧。大閘蟹多多少少都帶有一些讓人不快的腥味,要是把這種腥味也當(dāng)成了美,那就是不講理了。所以,袁子才說的‘蒸者味雖全,而失之太淡’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不過話得說回來,數(shù)落‘蒸蟹派’的不是,并不意味著‘煮蟹派’就是最好的,因為煮最大的問題在于鮮味容易流失到湯里邊去?!?/p>
“所以只要分析一下,我們就可以看到,最完美的做法應(yīng)該是各取蒸煮兩派之所長,簡單說來,就是先煮一下,讓螃蟹著色吸味,然后再快速撈起放籠里去蒸。”
“往細(xì)里說,蟹之味雖然鮮美,但其性味卻較淡(螃蟹只有清鮮之味,它一點兒也不像牛肉那樣帶著一般味道上的霸氣),而且可以與大閘蟹搭配輔佐的材料極少,這就像杰出的文人大多有些古怪的臭脾氣一樣。不過自然之道,相生相克,味道也是如此。蟹之美雖然較為獨特,但它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上仙子,姜汁、紫蘇和適量的鹽對蟹味都是有裨益的,至少紫蘇如此。”
“不管是蒸還是煮,螃蟹下鍋前一定要綁好,否則螃蟹遇熱一掙扎,腿腳全斷,最后出來時,全都成了‘蟹八件’。然后在生螃蟹的關(guān)節(jié)處,用針將其筋膜扎破,蟹斗的胸甲部位則要將白肚殼扎破,這樣,螃蟹就算是經(jīng)過預(yù)處理了?!?/p>
“在放滿水的大鍋內(nèi)放好大把的姜片、紫蘇和一點點鹽,待水燒得大開時,姜汁和紫蘇的香味就會彌漫出來,這時你再將螃蟹一只只地扔到鍋里去,你會看到鍋里的螃蟹在開水中很快地變紅,大約煮40秒鐘,螃蟹背殼已經(jīng)全紅了,這時你再撈起來?!?/p>
“這一步看上去有點像焯水,但又不全是。它的目的一是要使蟹殼均勻著色,二是為了使部分增香助味的汁液跑到蟹肉里面去,三是促使蟹之膏黃迅速凝結(jié)成形。這些,都是單純的蒸所無法做到的。”
“等到紅艷艷的螃蟹們?nèi)急粨破饋頃r,你再把它們肚子朝天地擺在已經(jīng)出氣的蒸籠里邊蒸。要知道,這時候的螃蟹還沒有熟呢,剛才不是在煮嗎?不過這時候不煮呢還不能吃,而再煮呢味道又會跑到湯里去,所以這個時候就該發(fā)揮蒸的長處了。蒸蟹應(yīng)該是旺火急蒸,一氣呵成,而這里實際上是蒸煮二法各用其長、各避其短,這才算對得起蟹之美味?!?/p>
“有人說我是蒸派和煮派兩者當(dāng)中的和稀泥者,我不同意。實際上任何一種烹飪方法都不是目的,把菜做好才是硬道理。這與誰的師傅是誰,或者說誰的祖師爺名氣有多大根本無關(guān)?!?/p>
“螃蟹一定要趁熱吃,要是涼下來低于30℃,那么其味必腥,這個道理愛吃大閘蟹的人都知道。不過,吃大閘蟹宜配什么樣的蘸水碟也是有名堂的?!?/p>
“一般的人認(rèn)為‘清蒸大閘蟹’配個姜汁香醋碟就可以了,不過如何配好這個小小的蘸水碟卻遠(yuǎn)不是把姜末放到香醋里那么簡單。姜末最好先榨出姜汁來,這樣提味功能才好,至于姜末本身,那完全不必放到碟子里去,因為一粒姜末吃到嘴里,往往會在局部產(chǎn)生過于辛辣的感覺。醋呢?當(dāng)然要用鎮(zhèn)江香醋,不過當(dāng)配好的姜汁醋裝在碗里后,最好用保鮮膜封好口再放到鍋里邊蒸一下,這樣熱的姜汁醋配上熱的蟹肉才算是絕佳風(fēng)味。”
“光這么做,這碟蘸水還不能算是盡善盡美了,這當(dāng)中最好是再兌一點黃豆醬油和化開的冰糖水。因為有了少許鹽分,蟹的鮮味才拔得高,而有了冰糖那一絲絲甜尾子,才會使螃蟹肉的鮮美產(chǎn)生長時間的‘掛口’感。這兩樣?xùn)|西雖然只是味道上的輔佐之物,但它們卻是螃蟹菜在味道境界——雅和俗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