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如
摘要:當今社會,流行音樂已經(jīng)從當初的“靡靡之音”、“洪水猛獸”發(fā)展成為音樂市場的主流形態(tài),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文化生活。高中校園雖是一方凈土,但也不可避免的陷入流行音樂所制造的“漩渦”。本文順應時代的潮流,以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根據(jù)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分析他們酷愛流行歌曲的原因,并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流行歌曲走進高中音樂課堂的必要性。
關鍵詞:流行歌曲;高中生;音樂鑒賞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238-01
一、引言
在報紙上看過一則報道:一名高中音樂教師在音樂課上不給學生講授音樂知識,鑒賞音樂作品,只播放他們喜歡的流行歌曲,結(jié)果學生對這位老師贊許有加;相反,一位認真講授教材音樂知識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地位卻不是很高,得不到學生們的認可,甚至有些學生還說這個老師是“老古董”。暫且不談論教師教學方法孰優(yōu)孰劣,單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流行音樂在當今高中生心目中的地位便可見一斑。大量的數(shù)據(jù)顯示,高中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程度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其他音樂種類,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
二、高中生喜歡流行歌曲的主要原因
根據(jù)對學生的深入調(diào)查和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jié),高中生喜歡流行歌曲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個:
(一)流行歌曲自身的優(yōu)越性
流行歌曲不但旋律流暢,歌詞通俗易懂,節(jié)奏富有動感,靈活多變,而且易唱易學、朗朗上口。此外,流行歌曲伴奏時尚動感、情緒鮮明,演出形式變化多樣,這些積極的因素時刻吸引著學生們的眼球,讓他們對流行歌曲情有獨鐘。
(二)生理、心理的因素
高中生作為日趨成熟的個體,對客觀事物的看法有了獨立的見解,能用全面的、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但就高中學生的整體來說,辨證思維的發(fā)展也還沒有完全成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沒有完全確立,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流行歌曲恰恰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從音樂審美心理的角度來看,流行歌曲優(yōu)美流暢的音調(diào),動感的節(jié)奏,直抒胸臆的歌詞以及令人眼花撩亂的表演都對高中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震撼,與他們的心理、生理期待不謀而合。
1.逆反心理和從眾心理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雖然高中生的逆反心理較初中生已有所減弱,但是他們對于新奇、禁忌的事物同樣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老師越不讓接觸的東西他們就越喜歡,越感興趣,越想接觸。從眾心理也很容易理解,高中階段處于集體感、友誼感逐漸增強的階段,這一時期,他們渴望被認同,害怕被同學孤立,所以,在他們看來,當一件事物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的時候,他們也跟著接受,流行歌曲也不例外,這是一種典型的從眾心理。
2.定勢心理也需要引起注意
通過調(diào)查筆者發(fā)現(xiàn),高中生對音樂有他們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古典音樂過于艱澀,很難理解;中國民族音樂過于“土氣”,缺乏活力。在這種定勢心理的影響之下,他們就會產(chǎn)生一種先入為主的心理狀態(tài),主觀上排斥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而熱衷于教材沒有涉及的流行音樂。
(三)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四十年問,流行歌曲已經(jīng)從當初的“洪水猛獸”走入到千家萬戶,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從當前中國音樂的市場來看,流行歌曲已?jīng)占據(jù)了主流音樂的“寶座”,深刻影響著中國音樂的發(fā)展趨勢。中學生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深陷流行音樂的“包圍之中”。正是由于這種社會的廣泛影響力,使中學生認為流行歌曲就是音樂的全部,流行歌曲就是最先進的音樂。
三、如何科學、高效的將流行歌曲引入高中音樂課堂
既然流行歌曲成為高中生最鐘愛的音樂形式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那么,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就要正視這一問題,不能置學生的興趣于不顧,將流行歌曲拒之門外。新的《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提出:“關注和重視學生音樂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既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動力,同時亦是學生在音樂上持續(xù)發(fā)展,終生熱愛音樂的根本保證?!痹囅?,如果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沒有興趣的話,他們就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當中去,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很難保證,其結(jié)果是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沒有得到根本的提高。
(一)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入健康、積極向上的流行歌曲
上文中筆者提到過高中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形式新穎、充滿活力的流行歌曲。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選擇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健康的、優(yōu)秀的、積極向上的流行歌曲與課堂教學相結(jié)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做法既加深了學生對學所內(nèi)容的印象,也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提升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例如,在講授《生命之歌》(花城版高中音樂教材)這一節(ji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播放邁克爾杰克遜演唱的《地球之歌》(Mv)作為對課堂內(nèi)容的補充,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教學的目的。又如,在欣賞李斯特的鋼琴作品《鐘》時,可以給同學播放李克勤演唱的《我不會唱歌》,這樣既強化了作品的主題,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印象,同時也讓學生領悟到音樂是沒有界限的,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是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的。所以,音樂教師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之上,精心、細致地挑選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融合的流行歌曲,做到寧缺毋濫,有的放矢,也只有這樣才能錦上添花,升華主題。
(二)適當安排流行歌曲的專題講解
現(xiàn)行的高中音樂教材在內(nèi)容的設置上幾乎都是關于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的介紹和欣賞,對流行歌曲的介紹少之又少。所以,筆者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利用幾節(jié)課的時間對流行歌曲進行專題的講解。
之所以這樣安排課程教學,是因為筆者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對流行歌曲鐘愛有加,但是,真正談起為什么喜歡它,對它了解多少時學生往往會表現(xiàn)出一臉的茫然。筆者以此為切入點,對流行歌曲做更加詳盡具體的介紹,讓同學們對流行歌曲有科學的認識,能夠客觀的評價。例如,在講解黑人音樂的時候,我們可以介紹和欣賞一些“R&B”、“Hip-Hop”、“Rap”等風格的流行歌曲,比較這些風格之間的異同,并區(qū)分中國的與歐美的說唱音樂有什么異同,使學生面對浩如煙海的流行歌曲時,能夠正確認識、鑒別流行歌曲,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流行歌曲作出客觀、理性的評價,更重要的是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各種音樂類型,在音樂中感受真善美。
(三)根據(jù)教學需要,合理分配教學內(nèi)容
盡管筆者強調(diào)將流行歌曲引入高中音樂課堂有其客觀的需要,但是,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流行歌曲的引入只是一種途徑或方式,音樂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而不是讓流行歌曲成為音樂課的全部,而顧此失彼。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課程安排,以學生的興趣需要為前提,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合理的分配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做到既滿足學生對流行歌曲的渴望,又不失時機的、以獨特的視角、嶄新的形式向?qū)W生講授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或其他音樂種類。
四、結(jié)語
馬克思曾經(jīng)說:“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备咧幸魳氛n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在這一前提和宗旨之下,教師可以投學生之所“好”,并以此為契機和切入點,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對待流行音樂,幫助他們逐步理解、學習高雅音樂,體會高雅音樂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高尚、健康的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