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數(shù)學知識,而是主動探求知識,發(fā)展能力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應明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構(gòu)建良性的對話互動,設計靈動的學習活動,給予有效的方法指導,使學生經(jīng)歷從“想學”到“會學”,再到“學好”的過程,讓課堂呈現(xiàn)“真”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課堂;“真”學習;真情感;真活動;真思考;核心素養(yǎng)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格言,意思是要教育學生追求真理,做真人。陶行知先生告訴我們“真”比一切都重要。反觀我們的課堂,是不是也應該努力讓課堂呈現(xiàn)“真”學習呢?
所謂“真”學習,指的是學生真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也就是說,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果主人不參與學習活動,這樣的課堂只是教師的課堂,少數(shù)學生的課堂、虛假學習的課堂。那么該怎樣改變這種不正確的“假”學習,還學習以真面目,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呢?下面,我就從真情感、真活動、真思考這三個關鍵詞來展開闡述。
一、
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參與課堂提供一切的可能
關鍵詞:真情感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學生到底愿不愿意投入學習活動?有沒有信心去學習?這都取決于教師能否充分滿足學生的情感和動機需求。
(一) 尊重學生
人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小學生也不例外。說到尊重,讓我想起我的小學老師,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在第二學期,我從鄉(xiāng)下轉(zhuǎn)學到鎮(zhèn)上。小時候,我膽子特別小,見到生人就害怕的那種。有一次,學校請了照相的師傅來給學生拍照,好像是做學生證用。同學們排著隊一個一個輪著拍,輪到我的時候,當時周圍站著很多同學和老師,我緊張又害羞,手都不知道該放哪。在攝像師按下快門的時候,我清晰地聽到一句不該聽的話,那是我的老師無意中說給身邊的其他老師聽的:“看,農(nóng)村來的轉(zhuǎn)學生,土死了?!闭f實話,當時真想能挖個地洞躲起來,在那以后,我就變得特別自卑。幸運的是,在我小學五年級即將畢業(yè)的那一年,我遇到了教數(shù)學的張老師,他對待學生和藹可親,看我平時沉默寡言,經(jīng)常找我談心,表揚我上課認真聽講。一位特別溫暖的老師,讓我重拾信心,正視自己。把眼光收回來,關注自己的課堂,我時常問自己:我有沒有對身邊的特殊孩子給予更多的同情、更多的關愛、更多的撫慰呢?并且也會努力去做到,讓自己凝視孩子的目光更柔和些,對待孩子的心思更細致些。
(二) 尊重每一個觀點
教師需要積極營建一個能夠保障學生情緒安全感的課堂環(huán)境,要給學生各抒己見的機會,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要讓學生認識到課堂是“允許出錯的地方”,而且在課堂上,答錯問題不是丟人現(xiàn)眼的事。學生如果有了這樣的認識,就不愁課堂氣氛不和諧,不融洽了,積極良性的課堂氛圍就會形成。從而激發(fā)學生想提問、想探究、想發(fā)現(xiàn)的學習欲望。
二、 創(chuàng)設恰當?shù)恼n堂情境,促進學生的學習真實發(fā)生
關鍵詞:真活動
柏拉圖說: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與主動地探求知識,不是來源于教師的強制,而是建立在學生自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上。
(一) 巧設導課情境,讓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
導入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引人入勝,有的味同嚼蠟。一節(jié)課的開頭,能否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導入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介紹幾種常見的導入方法。
1. 趣味引入
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與教材相關的趣味知識、游戲、故事引入課堂,不僅能吸引學生,輕松課堂氣氛,久之還能使學生喜愛數(shù)學。
如教學《7的乘法口訣》,我先和學生玩一個拍手對口訣游戲,既調(diào)起學生的熱情,同時又復習了2~6的乘法口訣。接著問學生:“老師還知道一個特別好玩的數(shù)學游戲,叫‘明7暗7,玩過嗎?”學生興致大漲,紛紛表示想玩。這時,我巧妙引題:這個游戲和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有關。讓學生帶著興趣進入新知。
以上案例,都遵循以“趣”引思,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和積極狀態(tài),學生在情境中對學習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從而產(chǎn)生想探究的欲望,并付諸行動。
2.
生活情境
生活實際中的數(shù)學問題是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有的可能還是經(jīng)歷過的,所以用與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引入課題,這樣常能一掃學生頭腦中數(shù)學枯燥、抽象的印象,產(chǎn)生新鮮感,激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3. 觀察實物
導入新課也可以借助學生熟悉的實物或身邊的某一現(xiàn)象,讓學生在接觸新知識前就有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感。
如教學《認識面積》時,我出示一個長方體盒子,問學生如果它當作一個生日禮物的禮盒,就這樣送給朋友,合適嗎?并說出理由。學生一致覺得既然當禮盒就應該要精美些,得將盒子表面進行包裝。話題從“表面”一詞引入。接著,我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等活動感知身邊物體的表面,明確告訴學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揭示課題。
(二) 巧設探究情境,讓成功激勵學生投入活動
1. 合作學習,豐富活動的資源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如在有一位老師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后,先出示兩個形狀不同,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如圖1和圖2所示:
問:“仔細觀察,圖1和圖2的面積誰大?分別是多少?”然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有學生答:“它們的面積一樣大,都是5平方厘米,因為他們的底一樣長?!边@時,老師對這個學生的答案沒有正面表態(tài),只是在黑板上畫了下面兩個三角形(圖3)。
然后說:“按這位同學講的,能說明這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嗎?”又繼續(xù)讓小組展開討論。過了一會兒,大多數(shù)學生都說那位同學回答得不夠完整;還有的小組在討論:“圖1和圖2的面積肯定一樣?!边@時,老師反問那組同學:“你們根據(jù)什么說圖1與圖2面積相等?”這組同學派代表上臺指著圖說:“因為它們的底和高相等,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贝蠹覈@問題,積極思考,在相互協(xié)作、交流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這樣的活動,為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了機會,又發(fā)揚了教學民主,使學生在多向交流中主動獲取知識。
2. 注重操作,創(chuàng)建活動的平臺
小學生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證明: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常常要依賴具體的事物,需要借助于形象進行思考,使問題具體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精心組織動手實踐操作,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數(shù)學情境,放手讓學生全方位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生會合作、會爭辯、會概括的學習能力。
三、 注重啟發(fā)性的問題引領,給學生真正思考的空間
關鍵詞:真思考
眾所周知,課堂上,學生“真實的回答”比“正確的回答”更有價值。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引出學生的真實想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投入質(zhì)量和教學的思考性,讓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充滿思考的學習過程。課堂上,我們可以多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比如:為什么?你怎么想的?誰還有不一樣的想法?你能說說他的意思嗎?你能舉個例子嗎?你能讓別人一下子就看明白你的思路嗎?……這些問題會暴露學生不一樣的思維和學習風格,會讓課堂對話引向更深層次,引發(fā)學生真正思考。
當然,數(shù)學的課堂上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不管用什么樣教學方法,我們要努力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從引領到逐步放手,使學生經(jīng)歷從“想學”到“會學”,再到“學好”的過程,讓課堂呈現(xiàn)“真”學習。
參考文獻:
[1]汪威.真實性學習視角下的課堂問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7.
[2]徐銘杰.參與課堂活動,實現(xiàn)角色轉(zhuǎn)變[J].新教師,2018(8):66-67.
[3]王園園.導入快樂課堂——小學數(shù)學新課的導入方法[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13):94.
[4]李俊英.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高效教學[J].學周刊,2018(22):68-69.
作者簡介:
阮霞惠,福建省寧德市,寧德市福鼎秦嶼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