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同精神衛(wèi)生問題的患者,我們應當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重新找回真正的自己,恢復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健康。治療方法因人而異,要選擇適合患者的方法,幫助他們早日康復。
正念源自于佛教禪修,是當我們把注意力有意地、不加評判地放在當下的時候所產生或者涌現(xiàn)的那份覺知。西方的心理學家和醫(yī)學家將正念的概念和方法從佛教中提煉出來,剝離其宗教成分,發(fā)展出了多種以正念為基礎的心理療法。堅持練習正念對改善心血管系統(tǒng)問題、提升免疫力、緩解疼痛等方面也大有裨益。美國的醫(yī)療對進食障礙患者實行一種有意思的正念進食訓練,讓患者排除雜念,專注于當下吃飯這件事本身,長期堅持下來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不過,當大多數(shù)心理療法不能解決深層次的問題時,這時心身科醫(yī)生建議采用精神動力學療法來解決,用精神分析來幫助患者理解其為何會生病,和早年經歷有何關系,通過幫助患者使其潛意識沖突意識化,通過領悟從而使癥狀得以改善。例如精神動力性團體治療是以精神分析理論為基礎,成員的治療目標都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理解自己為何生病。通過成員之間“相互照鏡子”,患者可以從其他成員身上看到自己的問題,并嘗試改變,獲得成功的經驗。
枕頭大戰(zhàn)在歐美國家是一種非常流行的一種活動,規(guī)則是只可以用柔軟的枕頭互相拍打使羽毛紛飛。每年4月2日是著名的國際枕頭大戰(zhàn)日,眾多愛好者攜帶枕頭聚集于廣場上,既能夠結識來自不同地域的朋友,也能夠借該活動緩解心理壓力。釋放天性,是一種非常有趣也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趣味活動。在布達佩斯、圣保羅、舊金山等地均舉辦過大規(guī)模的枕頭大戰(zhàn)活動。
笑療,原本是發(fā)泄方式的一種,如今成為幫助人們緩解壓力、喚回愉快心情的一種妙招。
通過大笑狂笑,把淤積于內心的某些不良情感迅速釋放,喚回內心的愉悅與平和。
早在唐朝,名醫(yī)孫思邈就指出:“長樂壽自高”。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晚年常常頭痛,得到醫(yī)生開出的“??聪矂∨c幽默”的藥方后,經常去劇場看劇哈哈大笑,疾病竟不治自愈了。
對于因痛苦至極產生暴食沖動、自傷沖動的患者,為快速遏制他們的沖動,可采用辯證行為治療中的忍受痛苦技術,如采用低溫法,讓其手握冰袋,或將臉浸泡到冷水里,或洗冷水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