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威
我剛開始做信訪工作并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覺得最可怕的事情便是和上訪群眾打交道。我每每抱著極大的誠意去和上訪群眾溝通交流,往往換來的是爭吵、懷疑、甚至辱罵。
好不容易解決了一個問題,沒過兩天反映人甚至把我也連著一起舉報。記得有名舉報噪音污染的居民一個晚上連著給我打了幾十個電話,聲稱“我不能睡,你們做信訪的也別睡”。我在一天到晚的爭執(zhí)中幾乎神經(jīng)衰弱,晚上做夢都在接訪。那段時間我問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理解,這樣的工作意義在哪里?
直到有一天,一個大姐走進辦公室便開始抹眼淚,“大兄弟,我生活過不下去了。”我急忙安慰說:“大姐不要著急,有什么話慢慢說?!?/p>
原來,大姐的丈夫6年前因病去世,沒有子女,自己又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需要經(jīng)常服藥維持。本來想著房子拆遷了,能夠過上好日子,但是別人的拆遷補償款拿到了,自己的卻遲遲下不來,到相關(guān)部門跑了好幾次,到現(xiàn)在錢也沒拿到。
“紀委的同志,你能不能幫我問問,我到底缺什么資料???”看著急得直哭的大姐,我擔心讓她自己在各部門之間來回詢問是否能順利解決問題。在我與鄉(xiāng)鎮(zhèn)同事溝通和幫助下,大姐辦好了相關(guān)材料,沒幾天補償款就到位了。前段時間,大姐專程找到我說,“謝謝你,解決了我的大問題。”
看著大姐真摯的眼神,我重新思考起這份工作的價值。記得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人間世》,拍攝者在醫(yī)院里架了攝像機,里面的醫(yī)生讓我產(chǎn)生了共鳴,他們同樣也會面對患者的懷疑和責難,但是他們依然忠誠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們也許是為了信念,也許僅僅是為了自己的良心。
信訪群眾就是我的服務(wù)對象,只要我的工作對得起我的信念、我的良心,那些責難和懷疑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為什么不能讓自己所做的信訪工作更有溫度呢?從此,我不再茫然。
目前,我從事信訪工作已經(jīng)900多天,一共接待了1400余人次的信訪群眾,接聽了2700多個舉報電話。群眾找到我,都會給我講一個他們自己的故事。每次我都用心傾聽,真心幫助他們,他們報以的都是感謝和贊許。
(作者單位:成都高新區(qū)紀工委監(jiān)察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