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歡霞
安徽省涇縣醫(yī)院 242500
糖尿病腎病屬于2型糖尿病主要合并癥,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臨床治療及處理難度。終末期患者需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療,動靜脈內瘺主要用在血液透析治療中,是外科常見的手術類型之一,屬于血管吻合術。通過前臂動脈和臨近靜脈縫合操作,形成內瘺,為血液透析治療提供相對充足的血液來源。但是,對于長期血液透析患者來說,內瘺操作存在一定難度,需要不斷完善臨床護理配合。本研究選取88例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對內瘺護理配合方法及效果進行分析。
選取88例行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所選患者均接受內瘺操作,符合本研究相關條件,患者意識清晰,滿足相關操作指征[1]。根據(jù)護理方法分組,觀察組(n=44)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58.52±3.66)歲。對照組(n=44)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8.58±3.65)歲。納入標準:(1)治療依從性較高者;(2)自愿參與研究者;(3)無溝通障礙者;(4)未中斷本院治療者。研究內容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審查,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類嚴重疾病者;(2)合并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器質性病變等嚴重疾病者;(3)不滿足操作指征者;(4)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5)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2組臨床基線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患者飲食用藥進行相應指導,做好病情觀察等對癥護理。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首先,護理人員應對自身護理操作技能進行不斷完善,透過學習及培訓,不斷強化自身護理水平,熟練掌握血液透析護理方法,同時對動靜脈內瘺護理配合要點進行熟悉,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服務。其次,做好生活指導,護理人員應關注患者飲食方面情況,告知患者多攝入高維生素、高蛋白及高熱量食物,嚴禁高鉀、高磷飲食,同時對鈉鹽、水等攝入量進行嚴格控制,促進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講解動靜脈內瘺相關護理知識,強化患者自我管理效果。最后,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穿刺護理,為進一步改進動靜脈內樓操作,應避免區(qū)域穿刺,改用繩梯穿刺方法。在操作過程中,爭取得到患者最大程度配合,降低反復操作風險。為進一步預防并發(fā)癥,護理人員對穿刺位置血運情況進行密切監(jiān)督,對血紅蛋白開展動態(tài)化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進行相應處理。
對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和對比,同時比較內瘺操作舒適度評分、疼痛評分。其中,舒適度評分范圍0-20分,分數(shù)越高舒適性越好。疼痛評分采用VAS量表判定,評分范圍0-10分,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微疼痛,4-6分表示疼痛癥狀影響到患者睡眠,但患者尚能耐受,7-10分表示疼痛難忍[2]。
觀察組并發(fā)癥2例,內瘺閉塞1例,感染1例。對照組并發(fā)癥9例,內瘺閉塞3例,感染3例,出血3例,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觀察組患者動靜脈內瘺操作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2組患者相關情況對比(%)/(±s)
表1:2組患者相關情況對比(%)/(±s)
組別例數(shù)(n)健康知識評分舒適度評分VAS評分觀察組442(4.55)18.36±3.123.25±0.63對照組449(20.55)13.47±2.755.89±1.92 t值——10.59812.5276.398 P值——0.0000.0000.000
糖尿病腎病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可導致患者腎功能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療腎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建立動靜脈內樓能夠為血液透析治療順利開展提供良好保障。通過實踐工作經(jīng)驗認為,在為血液透析患者構建動靜脈內瘺時,應對臨床護理路徑加以正確選擇,從而改善患者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操作效果。優(yōu)質護理以人性化護理為基礎,旨在通過完善護理工作流程,改進護理人員行為,進一步提高動靜脈內瘺護理配合效果,降低并發(fā)癥。在此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能夠強化護患之間溝通效果,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病情轉歸及預后[3]。通過本次調查結果證實,動靜脈內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可降低并發(fā)癥,同時提高操作舒適度,降低疼痛評分,與文獻[4]報道結果相符。通過上述分析認為,優(yōu)質護理符合患者臨床護理需要,能夠強化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操作水平,為構建良好護患關系奠定基礎,具有臨床應用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