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峰
南漳縣第二中學創(chuàng)辦于1946年,原名“藎忱中學”,是為紀念抗日名將張自忠而建。近年來,學校把弘揚自忠精神、培育愛國情懷作為德育工作的基礎(chǔ)工程和靈魂工程,提煉出獨具特色的“忠文化”,打造出“以文化人、以德潤心”的特色德育模式。
精心雕琢“忠景”,致力于文化養(yǎng)德。一是凝練自忠精神。張自忠用其短暫一生將“忠”“藎”二字詮釋得淋漓盡致,學校秉承“培養(yǎng)報國精神、育好時代公民”之意,注重創(chuàng)新,豐富內(nèi)涵,形成了“忠于祖國、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教育事業(yè)、忠于科學真理、忠于民主法治”的文化內(nèi)涵。提煉出“勤奮誠樸、自強報國”的校訓、“忠誠信實、奮發(fā)向上”的校風、“忠于職守、博學善導”的教風和“忠毅篤行、求真求新”的學風,讓“忠文化”入腦入心,融入血液。二是建設(shè)地標景觀。將“忠文化”物化顯現(xiàn),融入一木一石、一路一景、一墻一廊。從講演廳到自忠堂,從藎忱橋到自忠路,從忠勤樓到忠健樓,從一身戎裝的張自忠抗戰(zhàn)群像浮雕到飽含中國元素的梅蘭竹菊,從以法治教育為主題的忠法教育長廊到血灑抗日疆場的自忠漢白玉雕像,讓“忠文化”無處不在,可觀可感。三是挖掘忠德元素。精心設(shè)計?;?,打開的寬大書本配上盛開的?;ㄗ限?,形成一個“忠”字,寓意做飽學之士、愛國之人。精心制作校旗,藍色為底、校徽居上,詮釋盡忠德之事。精心編印《民族英雄張自忠》《英雄伴我成長》等教材,讓學生知曉自忠事跡。精心譜寫并傳唱《不負韶華》校歌,激發(fā)報國之志,讓“忠德”教育深入骨髓。
傾心培樹“忠行”,致力于課堂育德。一是成長課堂忠于夢想,激發(fā)少年強。讓學生認領(lǐng)“八個一”清單:養(yǎng)成一個良好習慣,擬定一份生涯規(guī)劃,確定一個人生信條,申請一項個人獎勵,敘寫一本暮省日志,精讀一本經(jīng)典名著,參加一項社會實踐,持續(xù)一項體育運動。通過入學式、立志式、自省式、成人禮儀式、畢業(yè)式、誓師式等活動,讓學生感悟成長。二是生命課堂忠于自愛,播種感恩情。以“珍惜生命”為主線,構(gòu)建分層遞進的教育體系。形成高一年級以“青春與責任”為主題,重在自理,規(guī)范習慣養(yǎng)成;高二年級以“生命與生活”為主題,重在自主,引導學生自愛;高三年級以“成人與榮譽”為主題,重在自立,引領(lǐng)學生自強。將“溫暖你我”留守生生日宴、體驗式教育課、“感動常在”班會、“遠足讓青春更精彩”等融入課堂,使學生學會感恩。三是責任課堂忠于民族,培育報國志。以國家觀念、國家安全為重點,開展國家國防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中國心”。以民族歷史、革命傳統(tǒng)為重點,開展文化認同教育,幫助學生傳承“民族魂”。以誠信守法、勤奮自強為重點,開展人格教育,培育學生做好“中國人”。
潛心鑄就“忠魂”,致力于管理立德。一是民主管理暢人心。堅持黨管思政、黨管德育,壓實黨建工作責任。完善校長負責制,實行重大事項集體研究、人才公開選聘、招生公正透明等管理制度。堅持廣開言路,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廣泛收集意見建議,推進民主科學決策。二是標桿引領(lǐng)凈師風。公正選樹“師德標兵”“我心中的師者”等,促進教師隊伍自我管理、自我提升。通過“黨員文明示范崗”創(chuàng)建、“師德提升集中營”打造,讓教師錘煉心志、提升師能。三是多法互動養(yǎng)品性。堅持學科教育滲透,舉辦征文比賽,編寫德育讀本,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學科教材、進學生頭腦。堅持“藎忱論壇”宣講,教師人人登臺,談德育功能發(fā)揮,提升學科思政功能。堅持學生自主管理,構(gòu)建學校學生會、年級學生會、班委會“三位一體”管理體系,抓好量化考評、督導行為糾偏,促進自我管理。
(作者單位:南漳縣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