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張群是國民黨元老,當(dāng)年曾擔(dān)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追隨蔣介石最久,和他關(guān)系也最密切。曾有人問他國民黨在大陸失敗,他是否也要負(fù)一部分沒有及時進(jìn)言的責(zé)任時,張群坦率地說:“我只是個廚子,主人喜歡什么菜,我做什么菜。”
張群是不是一個諂媚者,我沒做過研究,但他那種主人喜歡什么就給什么的“廚子”理論卻是拍馬者的典型心態(tài)。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御史中丞張利貞視察河北,第一站是平盧,時任平盧兵馬使的安祿山覺得天賜良機,吩咐部下百般討好張利貞,不僅為他舉行隆重的迎接儀式,在日常接待上也是極盡豪奢。張利貞離開時,安祿山為客人準(zhǔn)備了昂貴的金銀玉器。俗話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受了賄賂,自然必須報答?;氐介L安,張利貞極力在唐玄宗面前夸贊安祿山,安祿山在朝廷名聲大震。第二年,唐玄宗任命安祿山為代理御史中丞、平盧節(jié)度使。自此,安祿山成為一方諸侯。
2017年11月8日,臺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陳才杰因受賄罪被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30萬元;受賄所得贓款被追繳。陳才杰是如何走上腐敗之路的呢?他的“老友"SE某經(jīng)常邀他喝茶聊天,2008年,王某第一次向時任臨海市常務(wù)副市長的陳才杰釋放巨大“善意”,邀請他投資入股自己在三門的船廠。“通過理財賺錢,讓生活過得更好些”,聽到王某這樣說,陳才杰怦然心動。為了規(guī)避風(fēng)險,陳才杰借用弟弟陳才強的名義入股,后來又在王某建議下,借了200萬元入股王的另一個公司,只是這200萬元最后是王某出的。王某如此刻意拍陳才杰的馬屁,可不只是單純的講義氣,2010年初,在王某要求下,時任路橋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的陳才杰授意有關(guān)部門在路南二手車市場項目土地使用權(quán)的競拍中,為王某量身定制有關(guān)條件,使王某以底價拿到該土地,王某賺得盆肥缽滿。
世人并非個個都是活雷鋒,一個人不顧人格尊嚴(yán)、不惜損害自身利益去趨奉他人,其背后一定有更大的盤算。安祿山拍朝廷使者張利貞的馬屁,張利貞“喜歡什么菜”,他“做什么菜”,是希望張利貞在皇帝面前美言,讓自己在職位方面更上一層臺階。王某對陳才杰極盡“關(guān)心”“體貼”,是因為陳才杰手中握著公權(quán),電話一打或大筆一揮便可以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鈔票。拍官員的馬屁有所圖,拍富人、名人的馬屁同樣如此。假若拍了馬屁之后無馬可騎,生活中壓根兒就不會產(chǎn)生拍馬現(xiàn)象。
文章寫到這里,看客不免產(chǎn)生一種疑惑:既然拍馬的目的是騎馬,被拍馬者難道不知道嗎?他們是不是受了什么人的欺騙?不,他們一定知道,也不可能受欺騙。生活中當(dāng)官的、經(jīng)商的、業(yè)界名人往往都是聰明人,即使不敢說智商一定高于別人,至少也不至于低于別人,只是許多時候,被拍馬者送出的利益是社會的、公家的、他人的,不會損及自身利益,甚至自身還得了好處。正因為如此,歷史上拍馬者絡(luò)繹不絕,被拍馬者甘之若飴。
想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甚至杜絕拍馬現(xiàn)象,其實也不是難于上青天的事,只要給手中握有公權(quán)的人戴個法規(guī)的緊箍咒就行。手握公權(quán)的人戴了緊箍咒,別人做的“喜歡的菜”不敢亂吃,拍馬的人想騎馬就很難,他們拍馬的激情無形中會喪失。社會上喜歡拍馬溜須的人少了,埋頭苦干的人自然會增多,社會一定會像有源頭活水的河流一樣滾滾向前。
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