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教育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交心的過程。需要老師全身心地去愛孩子,研究孩子,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選取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為他們的心靈護航,為他們的成長揚帆。
關鍵詞:愛心; 交心; 護航; 揚帆
中圖分類號:G635.1?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046-001
我們的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那就必須懂得孩子的心,教育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交心的過程,需要我們老師全身心地去愛孩子,研究孩子,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選取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為他們的心靈護航,為他們的成長揚帆。
一、投其所好,引導學生
對于剛進校的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不清楚為什么學習、為誰學習、要怎么學習,我就根據他們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把這些都融入生動有趣的故事,用這些故事把他們吸引到學習上來,小朋友一聽就入了迷。這時我再引導他們想一想,說一說,聽了故事,你心里是怎樣想的?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看誰想得好,說得好。小故事的吸引力起到了作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熏陶和啟迪。
在孩子們有了美好的學習愿望以后,我就根據他們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學習競賽,每次競賽之前,我都要說幾句熱情洋溢的話來激發(fā)他們的斗志,這樣一來,同學們可來勁了,書法比賽時,一個個手握鉛筆,聚精會神,一筆一劃地認真書寫。評出來的小書法家們,得到了專屬“大拇指”,可激動呢!我通過這種形式,評出班級里的小數學家、小畫家、小音樂家、小朗讀家等,鼓勵孩子朝多方面發(fā)展。
二、編唱兒歌,規(guī)范言行
一年級學生要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涉及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都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墒牵绱硕嗟摹霸摗迸c“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小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效果不理想。為此,我把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反而很感興趣。如上課鈴聲響后,小班長帶領同學邊拍手邊唱:“鈴聲響,進課堂,手放好,腰挺直,兩眼平視向前看?!睂W生邊唱兒歌邊檢查自己的坐姿,自然地進入上課狀態(tài)。下課鈴聲一響,學生們便會馬上背誦:“下課后,不追跑,輕說話,不喊叫?!庇捎趦焊栀N近學生的生活,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因此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同時,我還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適時地讓學生誦讀,使他們在讀中學,在學中練,不知不覺中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
三、蹲下身子,處理事件
全班那么多的孩子聚在一起,朝夕相處,矛盾自然時有發(fā)生。低年級孩子年齡小,缺乏控制能力,認識水平比較低,極易發(fā)生過錯行為?!敖處熞紫律韥砜磳W生”這一理念,要求我們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學生,把學生的過錯看成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然。如:拿了別人的東西、不寫作業(yè)等,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事情,了解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明白學生犯錯的動機,可能學生僅僅是因為好奇而拿別人的東西去玩;因貪玩而不寫作業(yè);這些僅僅是學生個性的小小缺陷,教師因以寬容的態(tài)度去處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之,會導致學生自信心的挫傷、教育的失敗,甚至給學生留下終身難以彌合的痕跡。我找來一些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利用晨會、班會課時間給學生講。通過講故事,提高了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我還常常針對班內出現的問題,“編”一些有針對性的故事來講,漸漸地來告狀的學生少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
四、榜樣示范,感染學生
模仿是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一年級學生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我在與學生、家長和他人的交往中,經常有意識地使用“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用語。當地面有廢紙時,我總是立即撿起;教室桌椅歪斜時,我總是輕輕地擺放整齊,做廣播操和眼保健操我都在前面領著做……這一切,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就照著我的樣子去做?,F在,教室的衛(wèi)生用具擺放不整齊時,學生會立刻去擺放好;教室地面有紙,學生會馬上撿起。
五、傾聽心聲,指點迷津
教育家卡耐基說過:“做個聽眾往往比做個演講者更重要。”教師的用心傾聽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責任。只有傾聽,才能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真實的想法;只有傾聽,才能捕捉來自學生的信息;只有傾聽,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低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圍著老師說話,所以一般的課間時間和中午時間,我都會在教室里呆著。這樣,當某個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就會想找信賴的人——那就是我,一吐為快,為其指點迷津。每個學生都有其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樂,因此,我是從學習和生活的每件實實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關心,與學生真心實意地融通,這樣學生才易于接受、樂于接受。
六、因人施教,心靈護航
每個學生的素質、才能、知識、個性和興趣等都是有差異的。由于受不同的環(huán)境影響,對某一具體問題、具體事物也有著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深入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朋友,熟悉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達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對暫時落后的學生要注意尊重和愛護他們,教育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教育目的。更重要的是尋找和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班主任教育學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確的德育方法結合起來,注重心理輔導,通過教育、疏導、啟示,使學生的思想問題得到解決。
我們是幼小心靈的塑造者、起航遠行的掌舵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要用愛為學生心靈“護航”,為學生成長“揚帆”!讓孩子在快樂自信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破解班主任難題》,福建教育出版社
[2]《教育科學》,教育科學雜志編輯出版,遼寧大學主辦
[3]《班主任理論與實務》,首都師范大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