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張瑞萍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農作物種植方式發(fā)生改變,大田作物量不斷增加,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大田的病蟲害種類也有了很多的變化,給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影響,同時阻礙了農業(yè)的發(fā)展。防治病蟲害方法有農業(yè)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術。本文主要介紹了新時期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大田農作物;防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 S4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9.14.043
農業(yè)經濟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自然災害頻發(fā),阻礙了農業(yè)經濟發(fā)展。農作物病蟲災害等成為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農作物的種植環(huán)境、作物種類、種植結構都改變了大田作物的病蟲種類,由于大田作物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導致大田作物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因此,在大田作物種植期間要注重防治病蟲害,提高作物生產量。
1 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
大田作物是指在大片田地上種植的作物,例如小麥、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是采用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術,使大田作物不受或減輕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病害防治和蟲害防治兩個部分。
蟲害一般指有害的昆蟲對植物生長造成的傷害,主要是昆蟲、螨類、蝸牛、鼠類等。病害是指有害生物對植物的侵染或者不良環(huán)境條件,影響植物的正常新陳代謝,導致植物發(fā)生病變的現象,包括生理機能、組織結構,例如,枯萎、腐爛、斑點等。病害包括侵染性和非侵染性兩種,第一種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發(fā)生在生理上的一種病害,具有不能互相傳染的特征。經常在田間成片狀發(fā)生,并且影響因素有地形、土質、特殊環(huán)境等。侵染性病害是指由生物侵染而引起的,例如,細菌、真菌、病毒等,特點是具有傳染性。因此,充分了解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有助于病蟲害的防治,保護大田作物,獲得優(yōu)質高產。
2 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鑒定
采用合理的方法對植物病蟲害進行鑒定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措施,有些病蟲害可以通過觀察植株癥狀就可以進行鑒定的,但有時候同種病癥是由不同病原物質引起的,不同病癥也有可能是同種病原物質造成的,同時也會受到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因此,鑒定大田作物病蟲害對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2.1病原體的鑒別
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鑒定首先可以根據形態(tài)來直接顯現,植株的發(fā)病組織表面會存在一些子實體。鑒定植物是否遭受細菌病害則可以將發(fā)病組織切成小塊,利用實驗室中常見的低倍鏡來鑒別,這是鑒定細菌病害比較簡單的方法,主要是因為在植物受病組織切口部分會有大量細菌溢出,便于觀察。
由于病毒非常微小,需要電子顯微鏡才能清晰觀察,普通顯微鏡無法做到。鑒定線蟲病害與寄生性種子對植物的侵染而造成的病蟲害需要使用放大鏡。
2.2 病狀與病癥
植物病狀是指在發(fā)病后,植物的生理、局部形態(tài)、組織結構上發(fā)生變化。植物病癥是指在發(fā)病部位的內外部分依附的各類病原體。
3 大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
新時期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首先要詳細調查病蟲害的發(fā)生原因,鑒定病原體,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據,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的侵染,提高產量。
3.1苗木檢疫
有些病蟲害只在局部地區(qū)發(fā)生,但會隨著人們的移植和播種進行傳播,擴大危害范圍。因此,要抓好苗木檢疫工作,控制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
3.2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法是指采取不同的栽培技術,達到減少或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可以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一是不同品質植株對病蟲害的抗性明顯,因此,可以選擇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擁有較強抗病蟲害能力的植株;二是采取耕作深耕,這種方式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發(fā)育,提高植物抗病蟲害的能力,還能將蟄伏在土內休眠的害蟲巢穴和病菌越冬的場所破壞,是消滅病原生物和害蟲最直接的防治措施。
3.3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法是應用化學試劑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例如,殺蟲劑、殺菌劑、殺線蟲劑等,表現為作用快,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病蟲害消滅和控制,同時不受地區(qū)和季節(jié)限制,是目前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重要防治手段,其他防治方法尚不能完全代替?;瘜W防治施藥方法包括放煙、熏蒸、拌種等。
3.4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種物理因素和器械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有些病害蟲具有趨光性,可以利用其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通過設置高壓滅蟲燈等方式滅蟲;一般受到病蟲侵害的種子會比健康種子的質量輕,因此可以利用該特點將種子進行風選或水選,使用溫水浸種等,從而得到健康種子,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近年來,在防治病蟲害上采取了輻射技術,并取得到了一定發(fā)展,因此,超聲波、射線照射、熱處理等方式均可作為物理防治的方法來防治病蟲害。
4 結語
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在實際防治工作中需要考慮各種因素,例如,有害生物、氣候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因素,使防治措施更加具有針對性,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堅持以預防為主,注重保護環(huán)境,實現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義紅.新時期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8(9):149.
[2]羅云.新時期大田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策略初探[J].農技服務,2014(11):98.
作者簡介:李鵬,碩士,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病蟲害防治;張瑞萍,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大豆病害病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