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萍
指導(dǎo)專家·郭永潔(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溫病教研室主任、營養(yǎng)食療研究室主任、教授)何家興(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中醫(yī)營養(yǎng)與藥膳食療學副教授、江蘇省烹飪研究所副研究員)
春季最容易春燥上火,中醫(yī)藥膳湯飲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預(yù)防方法。在這里,我們特別推薦幾款價廉物美、烹制簡單、效果顯著的湯品給大家瀉春火、除春燥。
雙豆土茯苓豬瘦肉湯
功效:健脾化濕濁
主治:口干、皮膚干癢
雙豆即祛濕豆和赤小豆,均有健脾祛濕的功效,祛濕豆還兼有補腎作用。土茯苓能清熱利濕、解毒利尿,對各類皮膚病尤能奏效。此湯清潤可口,男女老少皆宜。中醫(yī)認為,口干、口氣乃體內(nèi)陰虛有火,灼津成濁,而此湯品亦可健脾化濕濁,清新口氣。
食材:祛濕豆40克,赤小豆25克,土茯苓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300克,生姜3片,少許調(diào)味品。
烹制:各食材分別洗凈,豬瘦肉切塊,其余均浸泡。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約10碗),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下鹽便可。此量為3~4人用。
老鴨筍湯
功效:滋陰祛火
主治:口舌生瘡、流鼻血
春燥容易引起虛火上炎,從而發(fā)生口角炎、口舌生瘡或是流鼻血。此湯可滋陰補腎、強身健體、清理腸胃。湯品性寒,特別適合體內(nèi)有熱、上火的人飲用,起到瀉火作用,還能助消化和緩解便秘等。
食材:老鴨1只(約750克),筍尖150克,枸杞少許。
烹制:將老鴨洗凈,去除鴨頭、鴨尾及肥油,切塊用清水漂20分鐘,將水瀝干。筍用水泡軟后洗凈,掐頭去尾,取中段切絲。將所有原料一同放入煲內(nèi),加清水1500~2000毫升,大火煲滾,轉(zhuǎn)小火慢煲4小時左右,起鍋加鹽調(diào)味。
紅棗蒼耳子湯
功效:祛風通竅
主治:鼻炎
過敏性鼻炎為上呼吸道疾病之一,多在冬末春初氣候變化時發(fā)生。中醫(yī)認為多為肺脾虛侵鼻竅。紅棗有潤肺養(yǎng)脾的功效,中藥蒼耳子有散風濕、通鼻竅之功。合而為湯,能固氣固表、祛風通竅,為鼻炎的輔助治療藥膳,宜隔日1次,連用1周。此湯價廉且烹制簡單,見效快。
食材:紅棗10個,蒼耳子10克。
烹制:紅棗去核;蒼耳子稍浸泡,洗凈。置瓦煲內(nèi),加清水500毫升(約2碗),武火滾沸后改中小火煲至250毫升(約1碗),下適量冰糖便可。為1人1日量(兒童用量酌減)。
原只鮮橙燉豬瘦肉
功效: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
咳嗽是冬春季節(jié)常見癥狀之一,癥雖小但令人煩悶不已。原只鮮橙燉豬瘦肉為廣東省中醫(yī)院名老中醫(yī)治咳的食療方。中醫(yī)認為其性溫,能開胃順氣、生津止渴,且橙肉有健脾作用,橙皮有化痰功效,配以少許豬瘦肉、姜燉之,有止咳平喘、開郁下氣之功,對寒咳、熱咳、頑咳的輔助治療效果十分明顯,配合藥物治療的同時,宜1日或隔日1次服用。
食材:鮮橙1個,豬瘦肉、生姜各薄薄3片。
烹制:鮮橙洗凈,不去皮、不切塊,與豬瘦肉、生姜一起置燉盅內(nèi),加入冷開水250毫升(約1碗),加蓋隔水燉約2小時,進飲時不下油、鹽。為1人量。
潮州橄欖陳皮燉豬瘦肉
功效:化痰消食
主治:咽干鼻燥
春季干燥時人們常咽干鼻燥,甚至聲嘶音啞。潮州橄欖為有名的南方水果,初食時酸澀,久嚼后滿口清香,食用后回味無窮。其最大醫(yī)藥價值在于利咽喉,利發(fā)育。中醫(yī)認為它性平,有化痰、消食、開胃、利咽喉的功效,配以醇香化氣消痰的陳皮燉豬瘦肉,有潤燥、利咽、養(yǎng)陰之功,為肺燥致聲音嘶啞、口干咽癢的調(diào)理湯水。
食材:潮州橄欖2個,陳皮1/3個,豬瘦肉100克,生姜少許,冰糖1塊。
烹制:橄欖洗凈、去核,陳皮浸軟,豬瘦肉洗凈。一起剁爛碎,置燉盅內(nèi),加入冰糖和冷開水250毫升(約1碗),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1人量。
雙耳燉湯
功效:通暢血管
主治:卒中、腦梗
氣溫起伏不定,最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發(fā)作,如卒中、腦梗及冠心病。黑木耳具有明顯的抗血凝作用,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治冠心病和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白木耳對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源性心臟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合而燉湯,有通暢血管、益腦潤肺、滋潤肌膚的作用,適宜中老年人。
食材:黑木耳、白木耳各8~12克,冰糖適量。
烹制:黑、白木耳浸泡,撕為小朵,洗凈。置燉盅內(nèi),加入冷開水250毫升(約1碗),加蓋隔水燉約2小時便可。為1人量。
土茯苓蜜棗煲豬骨
功效:養(yǎng)液熄風
主治:皮膚瘙癢
老年人或平素干瘦者,容易因春燥致使皮膚瘙癢,甚至皸裂。除了多進食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盡量不搔抓外,可用此湯養(yǎng)液熄風、澤肌膚、止癢除煩,對皮膚干裂、瘙癢等有很好的調(diào)理作用。
食材:土茯苓60克,蜜棗3個,豬骨400克,生姜3片。
烹制:土茯苓洗凈稍浸泡;蜜棗去核;豬骨洗凈,切段。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白皮白心番薯煲大芥菜
功效:清熱潤腸
主治:便秘
番薯能益氣生津、寬腸胃、通大便,因其有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黏蛋白,可為人體提供大量的黏液物質(zhì),能保護消化道,并有潤腸、消炎的作用。白皮白心番薯所含粗纖維較多。大芥菜能清熱利濕、下氣通便。該湯品不用下油,有清熱、潤腸、通便的功效,對冬春干燥致便秘十分有效,且不寒涼,尤適宜老人、小孩。
食材:白皮白心番薯600~800克,大芥菜500克,生姜2片。
烹制:番薯洗凈,切塊;大芥菜洗凈,切段。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武火滾沸改文火煲約1個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Tips春食:少酸多甘
春天陽氣開始升發(fā),樹木開始萌發(fā)并逐漸茂盛。甘屬脾土,甘味食物能幫助升發(fā)陽氣。為什么要少吃酸呢?因為肝臟在五行中屬木,木在春天是亢盛的;而五味中的酸屬肝,如果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酸奶、檸檬、醋等),則肝氣更旺,肝木過盛,就會去克脾土,影響人體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