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楊,李燕清,宿少鋒,林之盼,王小燕,薛雁文
(海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0)
文昌市鋯鈦礦是20世紀60年代探明的海南唯一全國稀有的鋯英石礦,礦區(qū)僅稀有金屬鋯的探明儲量就有80萬t左右。20世紀80年代初大批采礦者在利益驅(qū)動下大量涌入礦區(qū),亂采濫挖鈦礦現(xiàn)象愈演愈烈[1~2]。在開采鈦礦地之前,濱海地面植被是木麻黃、腰果、瓊崖海棠、苦楝樹、刺灌叢、飛機草、野牡丹、桃金娘、大芒、白茅等植被,覆蓋率達75%以上。開采鈦礦后,地表植被與土壤結(jié)構(gòu)嚴重破壞,開采鈦礦空地土壤過分松散,水土流失嚴重,且大部分采鈦礦地都是凸凹不平[3]。
造林是礦區(qū)植被恢復(fù)的重要措施之一。20世紀80年代后期復(fù)墾鈦礦地樹種選擇上也僅以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作為防護樹種,從未進行過其它樹種防護經(jīng)營的嘗試。從目前森林經(jīng)營的現(xiàn)狀看,單樹種造林不能滿足國家層面上以及應(yīng)對全球氣候變化為目的的多功能森林經(jīng)營的要求[4]。通過選擇不同人工林樹種進行礦區(qū)恢復(fù)造林,并對其植被恢復(fù)效果進行評估和比較,對于指導文昌鋯鈦礦區(qū)生態(tài)恢復(fù)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該研究選擇7個樹種于2018年4月對海南省島東林場東風作業(yè)區(qū)開展鈦礦地復(fù)墾試驗,并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6月進行林分調(diào)查,比較分析復(fù)墾鈦礦地混交林的生長效果,以期為文昌鋯鈦礦區(qū)恢復(fù)治理提供一定參考。
海南省島東林場東風作業(yè)區(qū)在文昌市境內(nèi),地處 19°40′~20°06′N,110°36′~110°01′E,屬于沿海平原地帶,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太陽總輻射強,年均氣溫22.5~23.8℃,年均降雨量1808mm,相對濕度70%。土壤類型為濱海沉積物沙壤土,pH為6.5~8.4。植被主要有木麻黃、苦楝(Melia azedarachL.)、飛機草(Eupatoriumodoratum)、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大芒、白茅(Pantropical weeds)等植被。
該試驗是通過人工的方法,把各種地理類型的樹種收集在復(fù)墾鈦礦地上試種。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研究與比較,篩選出適生樹種,以改變沿海沙地林帶樹種單一性問題,同時可以形成層次多或冠層厚的林分結(jié)構(gòu),對于提高防護效能和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試驗樹種如下:木麻黃、瓊崖海棠(CalophylluminophyllumL)、伊朗紫硬膠(Mimusops elengi)、 非 洲 楝 (Khaya senegalensis)、 麻 楝(Chukrasia tabularis)、青梅(Vatica mangachapoi)、烏墨(Syzygium cumini)。
試驗地采用復(fù)墾后平整,并進行具體區(qū)劃,一個樹種設(shè)一個小區(qū),隨機種植,繪制平面圖,然后按圖施工。造林時間為2018年4月,株行距3.0m×1.5m,挖穴規(guī)格為 40cm×40cm×40cm,每穴施 0.3~0.5kg底肥(主要為復(fù)合肥)。
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6月分別對試驗點造林樹種的樹高、胸徑、冠幅和保存率等進行調(diào)查,求其平均值。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進行樹高、胸徑、冠幅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各數(shù)據(jù)評價值比較采用最小顯著差異法(LSD)。
對試驗林的樹種進行生長情況調(diào)查,結(jié)果見表1。
表1 廢棄鈦礦區(qū)7個造林樹種生長調(diào)查Tab.1 Investigation on the growth of 7 afforestation species in abandoned titanium mining area
通過2次生長量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表1),7個樹種成活率較高,平均成活率均達到80%以上,說明7個樹種對于鈦礦地沙土的適應(yīng)性較強。其中木麻黃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達到97.5%;其次是非洲楝,平均成活率為92%;青梅成活率最低,平均成活率為85.5%。
表2 0.5年生各樹種凈生長量差異性Tab.2 Differences net growth of each tree speci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不同造林樹種0.5年生高生長差異分析可知(表2),7個樹種造林后0.5年生不同樹種間高生長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木麻黃高生長量32.5cm/a極顯著的大于其它6個樹種,其次為非洲楝高生長11.6cm/a極顯著大于其它5個樹種,伊朗紫硬膠造林0.5年生高生長最為緩慢,僅為0.24cm/a,與另外兩種慢生樹種青梅4.15cm/a和烏墨4.00cm/a差異不大。
不同樹種造林0.5年生地徑生長差異分析可知,7個樹種造林后其徑生長規(guī)律與高生長相似,0.5年生幼樹不同樹種間地徑生長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木麻黃生長量0.86cm極顯著的大于其它6個樹種;其次為非洲楝,其地徑生長0.375cm/a極顯著大于其它5個樹種;伊朗紫硬膠造林0.5年生地徑生長最為緩慢,僅為0.135cm,但與其他四種慢生樹種瓊崖海棠0.175cm、麻楝0.165cm、青梅0.175cm和烏墨0.16cm差異不大。對于不同造林苗木而言,造林0.5年生其樹種間的地徑生長差異性小于高生長。
樹冠是苗木生長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載體,樹冠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苗木對于光營養(yǎng)的獲取水平[5]。對不同樹種造林0.5年生苗冠幅生長差異分析可知,7個樹種造林后0.5年生冠幅生長存在顯著差異(P<0.01),木麻黃0.5年生冠幅生長最快,平均冠幅達到33.7cm/a,極顯著大于其它6個樹種;其次為伊朗紫硬膠7.1cm、非洲楝6.5cm和瓊崖海棠5.2cm三者樹冠生長差異不明顯,麻楝、青梅和烏墨造林0.5年生的樹冠生長較為緩慢,顯著低于以上四個樹種。
表3 1年生各樹種凈生長量差異性Tab.3 Differences net growth of each tree species in the first year
不同造林樹種1年生高生長差異分析可知(表3),7個樹種造林后1年生不同樹種間高生長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木麻黃高生長量84.7cm,極顯著的大于其它6個樹種;其次為非洲楝高生長18.65cm,極顯著大于其它5個樹種,伊朗紫硬膠造林1年生高生長最為緩慢,僅為3cm,與另外兩種慢生樹種青梅4.55cm和烏墨4.30cm差異不大。
不同造林樹種第1年地徑生長差異分析可知,7個樹種造林后第1年不同樹種間徑生長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木麻黃地徑生長量1.3cm/a極顯著的大于其它6個樹種。瓊崖海棠造林后第1年地徑生長增速明顯,地徑增量0.285cm/a高于非洲楝0.28cm/a,除木麻黃外,其它6個樹種地徑增量在造林后第1年趨于平穩(wěn),彼此間差異不明顯。
造林后第1年生7個樹種冠生長差異性極顯著,主要表現(xiàn)為木麻黃冠增幅86.35cm/a,顯著高于其他6個樹種,其他樹種間樹冠生長差異不明顯,年增量在3.8~6.9cm之間。
適應(yīng)性分析采用模糊最優(yōu)決策中的層次分析法[6],獲得混交林樹高、地徑、冠幅、成活率的權(quán)重分別為 0.412、0.235、0.136、0.217,各項權(quán)重指數(shù)相加可得到綜合指數(shù),通過綜合指數(shù)對樹種適應(yīng)性進行評價,評價結(jié)果見表4。
表4 1年生混交林適應(yīng)性評價(加權(quán))Tab.4 Adaptation evaluation of mixed forests(weighted)
綜合指數(shù)一定程度上反應(yīng)出該樹種造林的適應(yīng)效果,通過對7個樹種在廢棄鈦礦地造林適應(yīng)性加權(quán)評價,綜合指數(shù)大小排序為:木麻黃>烏墨>麻楝>非洲楝>青梅>瓊崖海棠>伊朗紫硬膠。說明木麻黃對廢棄鈦礦區(qū)生長適應(yīng)性最強,其次是烏墨、麻楝、非洲楝,伊朗紫硬膠生長適應(yīng)性較差。
廢棄鈦礦區(qū)7個造林樹種成活率較高,平均成活率均達到80%以上。其中木麻黃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達到97.5%;其次是非洲楝,平均成活率為92%;青梅成活率最低,平均成活率為85.5%,7個樹種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適應(yīng)性。
造林0.5a后和1a后,木麻黃與非洲楝樹高、地徑、冠幅生長量與其他5個樹種均呈現(xiàn)極顯著性差異(p<0.01),其他5個樹種間差異性不顯著。從造林1a后苗高生長效果來看,木麻黃具有良好的恢復(fù)效果,其高生長在造林0.5a和1a分別達到32.5cm和84.7cm,累計高生長達到117.2cm。其次為非洲楝2a累計高生長可達30.25cm。但從高增量來看,木麻黃高生長增速遠大于其它造林樹種,表現(xiàn)出很好的立地適應(yīng)性。除以上2樹種外,包括麻楝、瓊崖海棠、青皮、青梅和烏墨早期高生長較為緩慢。
通過對7個樹種在廢棄鈦礦地造林適應(yīng)性加權(quán)評價,綜合指數(shù)大小排序為:木麻黃>烏墨>麻楝>非洲楝>青梅>瓊崖海棠>伊朗紫硬膠。說明木麻黃對廢棄鈦礦區(qū)生長適應(yīng)性最強,伊朗紫硬膠生長適應(yīng)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