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強,龍 軍,代振宇,周 涵
(中國石化 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83)
在石油的生產(chǎn)、儲運和加工過程中,瀝青質(zhì)所引起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已成為石油工業(yè)中需重點研究和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瀝青質(zhì)的締合、聚集、沉積、生焦等問題的最終結果導致了生產(chǎn)成本的大幅度增加。這一切的根源均與瀝青質(zhì)分子形成的超分子結構的聚集體有關。因此,進一步認識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體的結構,研究形成瀝青質(zhì)超分子結構的作用力,破壞瀝青質(zhì)的超分子結構,使瀝青質(zhì)以單分子形式參與反應,對于重油加工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膠質(zhì)、瀝青質(zhì)中存在較大的芳香環(huán)系和較多的雜原子,可通過芳香環(huán)系的π-π堆積以及與雜原子形成的氫鍵進行自組裝,形成超分子聚集體[1-2]。但是,導致瀝青質(zhì)締合的主要作用力長期以來卻頗有爭議[3-4],對于瀝青質(zhì)分子形成這種超分子結構的分子間作用力至今沒有清晰的一致認識。許多學者認為氫鍵是瀝青質(zhì)締合的主要作用力[5-6],但也有人認為瀝青質(zhì)膠粒之間的締合主要是由分子片層之間的π-π相互作用[7]、極性誘導作用、靜電引力作用等引起的[8-9]。
筆者擬采用分子模擬方法,通過模擬計算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體的π-π相互作用力,找到形成瀝青質(zhì)超分子結構的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力大小及影響因素,確定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的主要推動力,為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體的解聚提供思路,為瀝青質(zhì)的加工提供一定的幫助。
進行相關分子模擬計算采用的計算機硬件為IBM Flex System集群服務器,軟件為Materials Studio 8.0,ADF 2014.10。
分子尺度的模擬方法主要有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QM)[10]、分子動力學(Molecular dynamics,MD)[11]、分子力學(Molecular mechanics,MM)[12]和蒙特卡洛(Monte Carlo,MC)[13]等方法。
受體系規(guī)模和計算機硬件的制約,目前學者針對重油中體系的模擬主要采用分子動力學方法,而針對化學反應過程則采用精度更高的量子力學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子動力學和量子力學相結合的方法,對于π-π作用力的計算,采用分子動力學方法確定瀝青質(zhì)分子的聚集位置,采用量子力學方法對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作用力的大小進行計算。
在分析瀝青質(zhì)分子的元素組成和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基礎上,通過核磁共振法、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別獲得碳氫結構信息和雜原子官能團信息,可確定模型瀝青質(zhì)分子中芳碳、環(huán)烷碳和鏈烷碳的相對比例以及芳氫和脂肪氫的相對比例,進而確定模型瀝青質(zhì)分子中大致的芳環(huán)、環(huán)烷環(huán)及支鏈的個數(shù)。瀝青質(zhì)中的硫主要以噻吩環(huán)形式存在;氮主要以吡咯環(huán)形式存在;而氧的形態(tài)主要有羥基氧和羰基氧。根據(jù)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利用分子模擬確定本研究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模型化合物如圖1所示。其中圖1(a)為帶有短側鏈的瀝青質(zhì)分子;圖1(b)為帶有長側鏈的瀝青質(zhì)分子;圖1(c)為無側鏈的瀝青質(zhì)分子。
圖1 瀝青質(zhì)分子模型化合物結構圖Fig.1 Model structures of asphaltene molecules(a)Asphaltene molecule with short side chains;(b)Asphaltene molecule with long side chains;(c)Asphaltene molecule without side chains
用Materials Studio軟件對模型分子進行分子動力學結構優(yōu)化時,采用NVE系綜,Andersen方法,溫度控制在600 K,Compass力場,時間步長為1 fs,總模擬時間為500 ps,結果記錄文件為每計算500步輸出一個結構,截取半徑為1.35 nm。
在ADF(Amsterdam density functional)進行模擬中,分子軌道使用Slater基組TZ2P展開(不含任何Gaussian函數(shù))。對于C、N、O、S原子,凍結了1s軌道[14]。在自洽場(SCF)計算過程中,計算庫侖、交換相關勢時,軟件自動采用一套包含s、p、d、f、g的Slater函數(shù)來擬合分子的電子密度[15]。泛函采用的是BLYP-D3(BJ),BLYP為GGA泛函的一種,-D3(BJ)是一種對泛函的長程行為進行“經(jīng)驗參數(shù)式”修正的所謂“色散修正”方法[16]。色散修正主要用于弱相互作用體系,例如氫鍵、超分子。需要進行色散修正的原因主要是一般的密度泛函勢函數(shù)隨著離原子核距離增大衰減過快,因此對距離較遠的原子的相互作用描述得不好,-D3(BJ)修正之后,原子間長程相互作用勢的衰減形式為C6/(R6+c)[17]。其中c、C6為擬合得到的常數(shù),R為離原子核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呈6次方衰減。結構優(yōu)化使用的是軟件默認的解析梯度方法。
π-π相互作用是指存在于有共軛結構的一些化合物分子內(nèi)或分子間的一種弱相互作用。由于π-π相互作用在芳環(huán)體系中最為常見,故又被稱為芳環(huán)作用(Aromatic interactions)。由于瀝青質(zhì)分子由多個芳環(huán)構成,故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是研究人員長期關注的問題。
π-π相互作用能是分子非鍵相互作用能的一種,瀝青質(zhì)分子含有多個稠合芳環(huán),為了研究芳環(huán)數(shù)量對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的影響,分別對圖2中具有不同芳環(huán)數(shù)的分子二聚體間的π-π相互作用進行量化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圖2 不同稠合芳環(huán)數(shù)的模型化合物分子Fig.2 Model compound molecules with different aromatic ring numbers(a)Mono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b)Bi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c)Tricyclic aromatics hydrocarbon;(d)Tetra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Cata condensed);(e)Tetra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eri condensed);(f)Penta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g)Hexacyclic aromatics hydrocarbons;(h)Seven-ring aromatics hydrocarbons;(i)Eight-ring aromatics hydrocarbons
表1 不同稠合芳環(huán)數(shù)間的π-π相互作用Table 1 π-π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numbers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芳環(huán)數(shù)的增加,2個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增加,說明芳環(huán)數(shù)越多的分子其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越強。瀝青質(zhì)分子的稠合芳環(huán)數(shù)大多在7~8環(huán),因此其分子間存在著π-π相互作用。但從數(shù)值來看,2個具有8個芳環(huán)的分子間的作用能也只有22 kJ/mol,與氫鍵的大小差不多,說明2個具有稠合芳環(huán)的分子間的π-π作用力也是弱相互作用。
由于瀝青質(zhì)分子多以3~4個分子締合在一起,為了考察多個稠環(huán)芳烴分子締合時的π-π作用力,分別計算了3個圖2(g)所示和4個圖2(i)所示稠環(huán)芳烴分子間的π-π作用能,同時分別計算了圖1(a)所示2個、3個、4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作用能,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分子個數(shù)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Table 2 π-π Interaction energies between different number of molecules
由表2可以看出,3個稠環(huán)芳烴分子形成的聚集體中,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能比2個稠環(huán)芳烴分子聚集體的π-π相互作用能大。3個六環(huán)芳烴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能可以達到31.09 kJ/mol;3個八環(huán)芳烴分子可以達到47.67 kJ/mol;4個八環(huán)芳烴分子則可達到55.54 kJ/mol。由此可見,隨著聚集體中稠環(huán)芳烴分子個數(shù)的增加,其π-π相互作用能逐漸提高。由于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使聚集體的總能量降低,體系更穩(wěn)定,因此具有稠環(huán)芳烴結構的分子容易形成多分子聚集體。從表2還可以看出,隨著形成聚集體時瀝青質(zhì)分子(含有雜原子)數(shù)量的增多,其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增大。
另外,2個八環(huán)芳烴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能僅為22.12 kJ/mol,比2個瀝青質(zhì)分子的 π-π 相互作用能小得多,說明瀝青質(zhì)分子中的S、N、O雜原子對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影響很大。
具有稠環(huán)芳烴結構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空間構象一般類似圓盤狀結構,因此,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排列存在多種形式,有平行排列結構,也有垂直排列結構,還有介于兩者之間的傾斜排列結構。為了考察不同排列方式對瀝青質(zhì)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的影響,對圖1(a)所示的2個瀝青質(zhì)分子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下π-π相互作用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見表3。
表3 圖1(a)中2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不同排列角度時的π-π相互作用能Table 3 π-π Interaction energies for different arrangement angles of two asphaltene molecules in Fig.1(a)
由表3可以看出:當2個分子平行排列即分子間的夾角為0°時,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最大;而2個分子相互垂直,即分子間的夾角為90°時,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最??;當2個分子間排列存在一定的夾角時,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均小于分子完全平行時的π-π相互作用能。這說明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只有在2個分子互相平行時才能達到最大,此時形成的聚集體降低的能量最多,體系也最穩(wěn)定,瀝青質(zhì)分子更趨向于平行排列方式。因此,要想減少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就要破壞瀝青質(zhì)分子間平行結構,使其變?yōu)榇怪苯Y構或者加大分子間距離。
瀝青質(zhì)分子除具有稠環(huán)芳核外,在稠環(huán)芳核的外圍還連接一定數(shù)量的烷基側鏈,且烷基側鏈的長短也會有所不同。由于烷基側鏈的存在,有可能影響瀝青質(zhì)分子的空間構象,從而對π-π相互作用產(chǎn)生一定影響。為了考察這一影響,分別選取了如圖1(a)所示的帶2個短側鏈的瀝青質(zhì)分子、圖1(b)所示的帶2個長側鏈的瀝青質(zhì)分子及圖1(c)所示的無側鏈的瀝青質(zhì)分子為模型化合物,分別計算其 π-π 相互作用能,考察側鏈對π-π相互作用能的影響。
通過計算得知:2個帶2個長側鏈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能為42.35 kJ/mol;2個帶2個短側鏈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能為53.53 kJ/mol;而2個無側鏈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能為61.28 kJ/mol。由此可以看出,稠環(huán)芳烴連接烷基側鏈將使其π-π相互作用能下降,且隨著烷基側鏈長度的增加,π-π相互作用能也隨之降低。這是由于烷基側鏈間的排斥作用改變了瀝青質(zhì)分子的空間構象,使2個平行的瀝青質(zhì)分子間距變大,分子間電子云的作用減小,從而導致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降低。烷基側鏈越長,側鏈間的排斥作用越大,從而對瀝青質(zhì)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的影響越顯著。因此,烷基側鏈的存在能夠減小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
除烷基側鏈的長短影響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外,側鏈類型也會對瀝青質(zhì)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產(chǎn)生影響。筆者分別計算了圖3所示的4種類型模型化合物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為了便于比較并簡化計算,圖3中模型化合物中的稠環(huán)芳烴部分完全相同,均選用五環(huán)的稠環(huán)芳烴為母體,側鏈則選用了不同的類型。其中,圖3(a)和圖3(b)中的側鏈帶有吸電子基團;圖3(c)和圖3(d)中的側鏈帶有供電子基團。圖3中灰色的球為C原子,白色的小球為H原子,紅色的球為O原子,藍色的球為N原子。通過對帶不同類型側鏈的2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計算得知:2個側鏈含COOH(中吸電子基團)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能為38.05 kJ/mol;2個側鏈含NO2(強吸電子基團)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 π-π 相互作用能為34.74 kJ/mol;2個側鏈含NH2(強給電子基團)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能為24.35 kJ/mol;2個芳烴直連NH2(強給電子基團)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能為28.36 kJ/mol。
圖3 不同類型側鏈的瀝青質(zhì)模型化合物Fig.3 Asphaltene model compounds containing different kinds of side chains(a)Side chains with 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s;(b)Side chains with 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s;(c)Side chains with electron donating groups;(d)Aromatic hydrocarbons directly linked to electron-donating groups
由此可以看出,當側鏈為吸電子基團(—COOH或—NO2)時,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能大于側鏈為供電子基團(—NH2)的。這是由于—COOH或—NO2基團中都含有雙鍵,雙鍵之間也形成共軛作用,導致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能變大。另外,圖3(d)所示的強供電子基團—NH2與芳環(huán)直接相連時,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能為28.36 kJ/mol;而圖3(c)所示 —NH2基團在側鏈上時,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能為24.35 kJ/mol。兩者相差不大,故雜原子基團在側鏈上的位置對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能影響不大。因此,側鏈類型對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具有吸電子基團的側鏈能夠增強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
由于瀝青質(zhì)分子中會同時含有S、N、O等雜原子,因此,2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有可能同時形成2個甚至多個氫鍵。同時,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體中會有多個瀝青質(zhì)分子通過π-π相互作用聚集在一起。定義2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方式為“π-π”,3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為“2π-π”,4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為“3π-π”。同時,定義2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形成的1個 S…H—O氫鍵為“SO氫鍵”,2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形成的2個S…H—O氫鍵為“2SO氫鍵”,2個瀝青質(zhì)分子間形成的3個 S…H—O 氫鍵為“3SO氫鍵”。
對圖1(a)所示的瀝青質(zhì)分子的聚集體中形成的多氫鍵和多π-π相互作用進行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在相同的π-π相互作用能下,隨著瀝青質(zhì)聚集體中氫鍵數(shù)量的增加,其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能增加;在相同的氫鍵數(shù)量下,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的數(shù)量越多,相互作用能越大。因此,瀝青質(zhì)分子中雖然單個氫鍵能或者π-π相互作用能較小,但形成的聚集體含有多個氫鍵和多個π-π相互作用時,其分子間作用力會大大增加,故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體在多種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分子間作用力較強,要削弱這種作用力,使瀝青質(zhì)分子以單分子形式存在,需要的能量也較大。因此,要使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體解聚就要分別消除其各種類型的作用力。
表4 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體中多氫鍵和多π-π相互作用Table 4 Interactions between multiple hydrogen bonds and multiple π-π in asphaltic aggregates
為研究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體中分子間π-π相互作用的本質(zhì),用ADF軟件對圖1 (a)所示的瀝青質(zhì)分子形成的聚集體的軌道及其能量進行分析。圖4是具有π-π相互作用的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與瀝青質(zhì)分子單體之間的部分軌道關系圖。中間為二聚體軌道,兩邊分別為2個相同單體的瀝青質(zhì)分子1和瀝青質(zhì)分子2的軌道。該圖并未顯示完整的單體與二聚體的軌道關系,只展示了HOMO、HOMO-1、LUMO、LUMO+1等幾個關鍵軌道的關系。
圖4 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的π-π相互作用部分軌道關系Fig.4 Partial orbital relationship of π-π interactions in asphaltene molecular dimers
圖4中左邊Asphaltene 1上方的127A是Asphaltene 1的LUMO,126A即Asphaltene 1的HOMO;右邊Asphaltene 2的前線軌道與Asphaltene 1的類似。Asphaltene 1+ Asphaltene 2上方的251A和252A 是具有π-π相互作用的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的 HOMO-1 和HOMO,更上方的253A和254A對應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的2個空軌道LUMO和LUMO+1。
用ADF軟件對不同的軌道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如圖5所示的該二聚體軌道的組分主要來源。圖5 中最高占有軌道252A的組分來源于Asphaltene 1的126A和Asphaltene 2的126A,Asphaltene 1的126A占有絕大多數(shù),Asphaltene 2的126A則占有很小的比例,說明這個二聚體的最高占有軌道主要是由Asphaltene 1的電子組成,Asphaltene 2則貢獻了少量的電子。同樣,作為HOMO-1的251A的組分來源則與HOMO相反,Asphaltene 2貢獻了較多的電子,而Asphaltene 1則貢獻了較少的電子。另外,對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的LUMO、LUMO+1軌道253A和254A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LUMO主要由Asphaltene 2和Asphaltene 1共同組成,但Asphaltene 2占據(jù)了主要部分,Asphaltene 1只占據(jù)了很少一部分,而LUMO+1與LUMO正好相反,Asphaltene 1占據(jù)了主要部分,Asphaltene 2只占據(jù)很少一部分,所不同的是該軌道由Asphaltene 1的127A軌道和Asphaltene 2的127A、128A軌道共同組成,即該軌道是由瀝青質(zhì)分子的3個軌道組成,而且距離前線軌道越遠的軌道組成越復雜,如二聚體的249A軌道,由5個不同的分子軌道組成。因此,瀝青質(zhì)分子通過π-π相互作用形成二聚體后,其軌道變得愈加復雜,不同單體間的多條軌道共同作用形成二聚體。由此可見,形成二聚體時2個單體都對二聚體的軌道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只是在不同的軌道,一個單體占據(jù)主要組分,另一個單體只占有一小部分(大約占5%左右,但相比于氫鍵的占比0.75%,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二聚體的軌道組成相對更均勻一些)。由此也說明,在形成π-π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單體間有少量的電子轉移,導致形成弱的次級鍵。
圖5 形成二聚體軌道的組分主要來源Fig.5 Main sources of orbital components for dimers
對形成π-π相互作用的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的π-π相互作用能ΔE定義如下:
ΔE=Edimer-Emonomer1-Emonomer2
(1)
其中,Edimer表示優(yōu)化得到的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的能量;Emonomer1和Emonomer2分別表示瀝青質(zhì)分子1和瀝青質(zhì)分子2優(yōu)化得到的能量??偟摩?π相互作用能ΔE在物理含義上包含兩部分:
ΔE=ΔEprep+ΔEint
(2)
式中,ΔEprep是從單分子自由狀態(tài)發(fā)生構象變化,變?yōu)槎垠w中的構象所需要消耗的能量[18](這個能量顯然一般情況下為正值,因為自由狀態(tài)的結構能量肯定是局域最小的);ΔEint是2個構象已經(jīng)“準備好”的單分子,保持構象不變,形成二聚體時釋放的能量(這個能量一般情況下為負值,否則二聚體能量高于單體能量之和,則無法形成二聚體)。
該體系的相互作用能ΔEint在Kohn-Sham分子軌道框架下進行定量的能量分解(Energy decomposition analysis,EDA),分解成靜電相互作用能、Pauli排斥軌道相互作用能、“吸引”軌道相互作用能以及色散相互作用能[19]:
ΔEint=ΔEelstat+ΔEPauli+ΔEoi+ΔEdisp
(3)
ΔEelstat表示經(jīng)典概念下,單分子構象已經(jīng)完成“形變準備”(即單分子已經(jīng)從自由狀態(tài)的構象調(diào)整為二聚體中的構象),2個單分子之間的電子密度還互不影響時,2個瀝青質(zhì)分子之間的靜電相互作用。電子密度空間分布為2個孤立單分子的電子密度直接疊加。通常,這是吸引作用(否則無法形成二聚體)。
Pauli排斥軌道相互作用ΔEPauli包括占據(jù)軌道之間的傾向于破壞穩(wěn)定的相互作用,即產(chǎn)生了占據(jù)軌道之間的在空間上互相排斥的效果。
軌道相互作用ΔEoi在任何分子軌道理論模型中,當然也包括密度泛函Kohn-Sham理論,都是產(chǎn)生電荷轉移的原因所在(也就是施主、受主,一者的占據(jù)軌道和另一者的空軌道之間的相互作用,即互相混合所造成。HOMO-LUMO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者說互相混合也包括在其中。這部分軌道的相互作用,或者說這部分軌道的混合,導致了單體之間出現(xiàn)電荷轉移)。另外,ΔEoi也導致極化(由于另一個單分子的存在,導致此單分子自身的空、占軌道之間也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混合。這部分軌道的相互作用,或者說這部分軌道的混合,導致了單分子的極化)。
ΔEdisp代表色散修正能量。
表5列出了1個只形成π-π相互作用的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的π-π相互作用能ΔE的分解值。
表5 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π-π相互作用能的分解Table 5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π-π interaction energies in the asphaltene molecule dimer
表5中,π-π相互作用能首先分解為單分子的“形變準備”能ΔEprep以及單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能ΔEint。前者非常小,是由于π-π相互作用導致的構象變化很小所致;而ΔEint則相對較大。進一步分解ΔEint發(fā)現(xiàn),靜電作用ΔEelstat不提供凈的鍵能,只能部分補償Pauli排斥軌道相互作用ΔEPauli,因此,如果沒有軌道之間的相互作用能ΔEoi,單分子之間將會互相排斥,因此這兩種作用能是相伴而生的。ΔEPauli和ΔEelstat總和的大小反映了分子間的空間相互作用的位置,即位阻效應,因為ΔEelstat是分子間的吸引力,而在吸引到一定的距離,由于分子中原子間的電子云的排斥作用,使2個分子在一定的空間位置附近保持平衡振蕩,因此反映出了分子在空間上的排布特征,故這兩個能量的總和可以看作一個相互作用能即空間相互作用能ΔEsteric,又稱空間位阻能,反映的是相鄰分子間的空間位阻效應。
從表5還可以看出,在瀝青質(zhì)分子二聚體形成的 π-π 相互作用中,空間相互作用能ΔEsteric為40.8 kJ/mol,大于ΔEoi但小于ΔEdisp。因此,在π-π相互作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空間相互作用能和色散作用能,空間相互作用能為正值,表現(xiàn)出斥力,使兩分子盡可能地遠離;而色散作用能使兩分子之間相互吸引;兩者共同作用,使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在一起。由此可見:瀝青質(zhì)分子的空間構象對聚集體有重要的影響;色散作用力是π-π相互作用力中的主要因素。而色散作用是范德華力的主要組成部分,由于范德華力具有加和性,因此分子越大,范德華力也越大,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也越大。
(1)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隨著分子中芳香環(huán)數(shù)的增加而增大;隨著聚集體中稠環(huán)芳烴分子個數(shù)的增加,其π-π相互作用能逐漸增大;瀝青質(zhì)分子中的S、N、O雜原子對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影響很大;色散作用是π-π相互作用中的主要因素。
(2)瀝青質(zhì)分子間的π-π相互作用能只有在兩個分子互相平行時才能達到最大;稠環(huán)芳烴中的烷基側鏈可使π-π相互作用能下降,且隨著烷基側鏈長度的增加,π-π相互作用能也隨之降低。
(3)瀝青質(zhì)分子聚集體含有多個氫鍵相互作用和多個π-π相互作用時,其分子間的作用力會大大增加。
(4)瀝青質(zhì)分子間形成π-π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分子間有少量的電子轉移,色散作用力是π-π相互作用力中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