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自17世紀起,大批的黑人被販賣到美洲的殖民地。隨著19世紀美國廢奴運動的逐漸興起,一些作家開始致力于探索黑人解放的道路,其中黑人經(jīng)歷了被壓迫、反抗、覺醒、解放的過程,以《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湯姆叔叔為例,淺析文學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黑人所遭受的壓迫。
[關(guān)? 鍵? 詞]黑人;種族;壓迫;湯姆叔叔
一、歷史背景
自哥倫布在17世紀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英國便不斷地向這片土地輸送移民,也就開始了黑奴漫長而心酸的血淚史。而以種植園經(jīng)濟為主體的美國南方則為黑奴制的存在和發(fā)展提供了一方沃土。最能反映這個時期美國黑奴命運與現(xiàn)狀的是斯托夫人的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作品無情地揭示了在美國黑奴制下南方黑人們的悲慘生活。
二、黑人形象分析——《湯姆叔叔的小屋》
《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作品是在美國廢奴運動的浪潮中應運而生的,又極大地推動了這項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可以說,這部小說為美國黑人的廢奴運動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部小說出自美國白人作家斯托夫人之手。斯托夫人于1811年6月14日生于美國一個牧師家庭,于1836年訪問了肯塔基州,目睹了那里的黑人奴隸的生活,《湯姆叔叔的小屋》的素材便她在那里的所見所聞。后來,她跟隨丈夫來到了緬因州,那里蓬勃開展的反奴隸制運動促使她寫成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作品一經(jīng)問世,即刻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其非凡的藝術(shù)感染力促進了黑奴解放運動的最終勝利。小說的主人公黑人奴隸湯姆叔叔一直勇敢地忍受著白人對他的摧殘,始終以基督教的自我犧牲精神來引導自己以及身邊的黑人奴隸,以期喚起白人社會的同情。但回歸到當時社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斯托夫人所創(chuàng)作的湯姆叔叔的角色有著極其現(xiàn)實的社會意義。生活在19世紀美國南方的大部分黑人食不果腹,住的是牲口棚,更不可能享有受教育的權(quán)利。他們沒有任何權(quán)利,他們像物品一樣在市場上被任意買賣,他們的身體,他們的一切都屬于用金錢購買他們的奴隸主。最初,湯姆叔叔是比較幸運的,他在一個比較開明的奴隸主謝爾貝家里得到了善良的對待。一些學者認為,奴隸主謝爾貝也在統(tǒng)治著奴隸,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他用的是精神統(tǒng)治的方式而非暴力的方式。他將湯姆叔叔培養(yǎng)成了一個《圣經(jīng)》中所贊美的忠實信徒的樣子,磨去了湯姆叔叔的棱角,使湯姆叔叔甘愿一輩子俯首稱臣,聽命于謝爾貝一家的使喚。后來,當奴隸主勒格里用靴子狠狠踢湯姆叔叔時候,湯姆叔叔仰望蒼天,混著鮮血和淚水大聲說其靈魂屬于自己,不屬于任何人,我們看到作者的目的是想將湯姆叔叔塑造成為一個通過基督教凈化出來的完美的黑人,試圖通過湯姆和謝爾貝少爺?shù)那檎x來說明人類是可以超越種族、超越社會等級從而達到融合。但湯姆叔叔不是一個能夠超越時代局限性的新一代黑人代表,他無法完成領(lǐng)導黑人奮起反抗從而取得黑奴解放運動的勝利,使黑人獲得權(quán)利的任務。在作品中,湯姆叔叔的靈魂完全受到了《圣經(jīng)》的洗禮,通過自己的忍受,通過道德感染力以期獲得白人世界的同情,以自我殉難的犧牲精神從而得到白人世界的認可。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作者所刻畫的自我殉難式的黑人形象是成功的,湯姆叔叔的悲慘命運為當時廣大的黑人奴隸贏得了白人世界的同情,美國取得了廢奴制戰(zhàn)爭的勝利,但是美國黑人想真正得到白人世界的認同還需要漫長的努力。
從被壓迫、被奴役到解放,美國黑人經(jīng)歷了漫長而又痛苦的抗爭之路。本文從最初的被壓迫被奴役以及黑人開始覺醒并反抗的角度來剖析美國文學作品中所反映出的黑人抗爭的腳步?!稖肥迨宓男∥荨愤@部作品刻畫了這一時期的典型的黑人形象。如,慈愛善良的黑人保姆、黑人小孩的原型以及順從、堅忍并衷心于白人主人的湯姆叔叔,所有的這類形象都有利于讀者更好地了解當時美國黑人被壓迫及被奴役的狀況,并為研究美國黑奴解放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施咸榮.西窗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8-11.
[2]曾莉.英美文學中的環(huán)境主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03.
[3]胡蔭桐.美國文學新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10.
[4]張楠.《一九四二》中的美學特征分析 [J].電影文學,2013(8).
[5]徐穎果.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01.
作者簡介:楊冰(1983—),女,遼寧大連人,碩士研究生,大連科技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作者單位:大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