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滿
[摘要]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與自我效能之間的相關性,為2型糖尿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模式。方法 在該院的患者資料庫中隨機挑選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每位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每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并分析每位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之間的關系,判斷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之間是否錯在相關性以及相關性的類型。結果 經過統(tǒng)計,所選擇的患者的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均處于中下水平,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存在正相關關系。結論 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說明自我效能越高的患者越能實現(xiàn)自我管理,更加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水平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5(a)-0019-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特征為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增高,引發(fā)這一特征的原因是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患者體內的糖代謝出現(xiàn)了問題,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的患者為大多數(shù),其患者數(shù)量占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總量的90%以上[1],自我效能是指人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做出某種活動并能夠取得某種預期結果的能力,主要是指人們對自身有關能力的感覺,即對自己能夠成功做成某種事情的信心或信念。而自我管理水平指的是人們依照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自己的行為或想法進行控制,從而達到某種目的[2-3]。糖尿病是一種特殊的疾病,除了要依靠藥物治療之外還要依靠患者自身對自己日常飲食的控制,這就要求患者要有較強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該研究2017年7月—2018年7月主要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之間的相關性,以下是詳細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的患者資料庫中隨機選取在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入選的標準為患者需確診為2型糖尿病,并且無語言交流障,對于問卷中的問題能夠獨立自主的作出回答。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作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根據(jù)所搜集的資料自主設計問卷并向患者發(fā)放,根據(jù)患者回答的問卷的情況為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進行評分,調察問卷的內容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家庭情況、發(fā)病時間等一般情況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和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其中,自我效能量表包括飲食控制、遵醫(yī)囑服藥、規(guī)律鍛煉、足部護理、血糖監(jiān)測和預防及處理高、低血糖6項,量表得分范圍在26~130分,得分越高的患者證明其自我效能越高。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包括普通飲食、運動情況、特殊飲食、血糖監(jiān)測、運動情況、藥物治療和足部護理7項內容,自我管理行為量表的得分在0~77分之間,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則得分越高。
1.3? 評價標準
根據(jù)患者的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管理行為量表的得分情況對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進行評價,得分越高則證明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越高[4-5]。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研究中通過問卷調查獲得的各項數(shù)據(jù)利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對于患者的各項得分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情況
所選取的患者中自我效能的得分情況普遍較低,處于中下水平,大部分的得分率在80%以下,僅有一項的得分率在80%以上,見表1。
2.2? 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得分情況
在選擇的患者中,所有患者的整體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均處于中下水平,見表2。
2.3? 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的相關性
經過回歸性分析,患者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之間存在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為0.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2型糖尿病,又名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糖尿病,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體內分泌素的能力并沒有完全消失,有的患有該病的患者其體內的胰島素甚至過多,其患病的原因是產生的胰島素的效果較差,從而造成了患者體內胰島素的缺乏,在治療此類疾病時,可以通過藥物促進患者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或者抑制患者肝臟內糖原的分解,但是到了患病的后期,許多患者仍需要注射胰島素治療[6-7]。2型糖尿病是一種既需要利用藥物進行控制,同時又需要患者注意平時的飲食、運動以及保養(yǎng)的疾病,并且患者自身的行為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自我效能量表以及自我管理行為量表中患者的得分情況來看,所選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普遍偏低,得分率最高的為遵醫(yī)囑服藥一項,可能是由于患者認為藥物治療仍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唯一手段,除此之外,飲食控制的得分率為最高,這說明大部分患者能夠實現(xiàn)對自我飲食的控制,但其他各項例如足部護理等的得分率較低,說明患者不夠注意對于自身的保養(yǎng)。對于此類問題,應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室患者從觀念上改變對于其他各項檢測指標的重視程度,提高自我效能,加強對自身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朱靜芬,戴李華,沈恬.以自我效能理論為基礎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預效果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34(1):83-87.
[2]? 張莉莉,伍艷梅,劉曉梅.生活行為訓練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8(1):26-27.
[3]? 孫靜,張小平,魚毛毛,等.自我效能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養(yǎng)與自我管理間的中介效應[J].護理管理雜志,2015,12(11):778-780.
[4]? 張小麗,安子薇,汪鳳蘭,等.應用自我效能理論對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21):3887-3889,3900.
[5]? 孔麗儀,何桂英,黃麗嬋,等.自我管理教育改善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效能的價值[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5):140-141.
[6]? 吳雪霽,陳雄飛,吳家剛,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與自我管理行為、自我效能的關系[J].江蘇預防醫(yī)學,2017(2):147-149.
[7]? 劉紅,張禮會.2型糖尿病應用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訓指導網絡對自我效能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34):70-71.
(收稿日期: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