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風,程青青
(鄭州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癌癥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壓力,導致依性差,甚至自殺行為[1]。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采用心理疏導護理,記錄并分析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肺癌患者中的60例設為研究對象,經(jīng)電腦隨機法分組為觀察組(30例)以及對照組(30例)。對照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齡(59.87±2.43)歲;對照組中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59.73±2.1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接受圍手術期心理疏導護理干預,心理疏導護理法包含以下內(nèi)容:①暗示治療,以心理暗示作以治療疾病的輔助方法。采用言語或手勢、表情、語言以及動作等手段來間斷影響患者的心理和行為動作,引導患者緩解抑郁焦慮的情緒,僅僅依靠心理暗示無法治愈患者生理上的疾病,但配以治療作為輔助方法具有驚人的效果,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讓患者處于希望和幻想中,為患者培養(yǎng)積極地樂觀的情緒和生活態(tài)度,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配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降低疼痛感[2]。②音樂療法:每天播放舒緩的音樂2~4次給患者聽,每次半小時。根據(jù)實際需要給予焦慮型和抑郁型患者選擇相對應的音樂。③放松訓練:引導患者以腹式呼吸方法訓練,在深呼吸的放松訓練期間能夠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帶給患者以輕松地狀態(tài)。每日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訓練一次,在情緒發(fā)生波動時可自行使用放松訓練來緩解。④認知行為治療:近年來對于癌癥患者臨床上多主張采取綜合治療的方法,宣講肺癌的相關治療知識,讓患能夠更好的了解自身的病癥情況,治療方法以及治療護理等。在圍手術期間一旦感受到身體存在不舒適能夠知道采取相應措施應對。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 A 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
采用SPSS 18.0軟件研究內(nèi)的數(shù)據(jù)開展分析,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采用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開展x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的SAS、SDS分數(shù)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SAS、SDS分數(shù)以及住院時間(±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SAS、SDS分數(shù)以及住院時間(±s)
分組 SAS SDS 住院時間(天)觀察組(n=30) 48.51±5.63 42.74±5.87 11.73±3.74對照組(n=30) 63.94±5.25 60.75±3.29 14.27±4.89 t 10.979 14.659 2.260 P<0.05 <0.05 <0.05
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已經(jīng)被劃為影響疾病轉(zhuǎn)歸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中術前術后采用心理疏導護理方法的觀察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的患者,其具有更短的住院時間以及更低的焦慮、抑郁評估分數(shù),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癌癥患者的心里反應類型受到自身病情嚴重程度、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對癌癥認識程度的影響。主要分為六個心里反應階段:體驗-懷疑-恐懼-幻想-絕望-平靜。當采用了各種治療方法后仍無法舉得良好的效果,病情出現(xiàn)進一步惡化甚至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病人在這種時候會失去治療的信心并產(chǎn)生絕望的心理,進而導致出現(xiàn)自殺的行為。這種階段病人的表現(xiàn)為極其容易暴怒,與醫(yī)護人員產(chǎn)生對立的情緒,不服從不配合治療,不遵從醫(yī)囑等等。對癌癥患者采用心理疏導方法進行治療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負性心理改善心理健康狀態(tài),加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和勇氣,提高依從性進而改善護理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