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董銘
一部之前并未被看好的國產動畫電影,已然成為今年暑期檔最大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上圖)26日正式公映,兩周前該片開始在全國點映,積累第一波口碑,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8分,僅次于《哪吒鬧?!贰短鞎孀T》等經典,高于《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和《大魚海棠》等新動畫電影。該片對文化經典的大幅改編、當下觀眾的口味把握,以及中國動畫技術水平及海外輸出機遇,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中國古代兩大神話體系中,《西游記》和《封神演義》都曾成功實現影視化和動漫化,奠定了當代觀眾對于孫悟空和哪吒的最初印象,成為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尤其是《西游記》,成為當仁不讓的金牌IP——從《大鬧天宮》到《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改編和衍生的動畫不勝枚舉,4年前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更是以口碑逆襲推動國漫崛起。相比之下,《封神演義》的影視化改編并不順暢,動畫也不多,其中最著名的角色哪吒還是源自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哪吒鬧海》。30年后,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幾乎所有原著角色都悉數登場,主創(chuàng)卻重寫了人物關系和角色設定。
相比于古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和上美影的《哪吒鬧?!?,《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大的人設改動就是把陳塘關總兵李靖的三兒子改成背負“魔丸”宿命的“壞小孩”。哪吒從小不僅背負“妖怪”罵名,還有3年后必遭雷劈的悲劇命運。這樣的設定更具戲劇性,也突出哪吒的叛逆性格,配上顛覆性的煙熏妝和尖牙齒,與《悟空傳》里孫悟空頗有些相近。影片主題也從哪吒鬧海打龍王,換成“逆天改命”的不屈不撓,體現少年成長和命運抗爭。原著中“剔骨挖肉”的血腥不見了,就連被當作“父權壓迫代表”的李靖,也變成理解和心疼兒子的慈愛老爸,同巾幗英雄般的哪吒母親殷夫人一起保護孩子。而本該被“抽筋扒皮”的西海龍?zhí)影奖麆t徹底洗白,按照如今流行的“仙俠劇”設
定,改為“高冷世家貴公子”,這也是全片最受年輕觀眾喜愛的賣點之一。此外,還有《封神演義》小說中的申公豹被設定為反派,仙風道骨的太乙真人變成胖乎乎的搞笑角色,這些頗具喜感的改編更貼近當下年輕人口味。
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中國動畫影視作品,還需細致的技術支持。從《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到《白蛇:緣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四年來,中國動畫的建模、渲染和特效水準與迪士尼等世界頂級動畫的差距不斷縮小,尤其是場景宏大的動作戲,在視覺上已得到觀眾認可。具體來看,《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白蛇:緣起》等CG動畫,以及《大護法》《風雨咒》《大魚海棠》等手繪動畫,細節(jié)表現力已相當出色,中國動畫人需要努力的是把情節(jié)、人物和技術更順暢地整合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