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紅梅,劉志華,周艷明,莊燕菁
(新疆喀什地區(qū)第三師45團醫(yī)院,新疆 喀什 844604)
黃體功能不全是導致先兆流產的重要原因,臨床上主要采用注射黃體酮和口服黃體酮膠丸方法進行治療[1]。為了進一步探究此藥物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選取我院婦產科診治的66例黃體功能不全先兆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具體見下文。
本次研究共選取了66例先兆流產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采用不同治療方法。對照組中,年齡21~44歲,平均(29.35±2.34)歲,孕周6~10周,平均(7.44±1.32)周;觀察組中,年齡22~42歲,平均(29.12±2.32)歲,孕周6~10周,平均(7.21±1.11)周。所有患者均明確了先兆流產的原因,即黃體功能不全,并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平均分配,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在出現(xiàn)先兆流產時,均臥床休息。對照組患者肌肉注射黃體酮,劑量為20 mg,每天注射1次,觀察組肌肉注射+口服黃體酮膠丸治療,肌肉注射黃體酮和對照組一致,口服黃體酮膠丸(浙江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國藥準字為H20040982),劑量為100 mg,每天服用2次。兩組患者均用藥至妊娠穩(wěn)定,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偏頭疼、視力改變或者其它不良反應,需要立即停止用藥。
(1)觀察兩組治療成功率。(2)觀察兩組患者血清P增長情況。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33例患者中,治療成功25例,成功率為75.76%(25/33),觀察組33例患者中,治療成功31例,成功率為93.94%(31/33),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6332,P<0.05)。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血清P增長情況相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P增長情況比較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血清P增長情況比較分析(±s)
組別 6周 7周 8周 9周 10周對照組 87.6±9.6 95.4±12.3 98.5±13.2 100.5±13.4 111.2±22.1觀察組 97.7±9.4 104.3±12.5 115.5±13.2 129.4±14.5 139.3±22.2 t 4.2432 5.2454 6.5353 7.2553 8.2252 P<0.05 <0.05 <0.05 <0.05 <0.05
在妊娠早期,先兆流產是常見的一種癥狀,主要的誘發(fā)原因就是黃體功能不全[2]。妊娠早期胎盤還沒有完全形成之前,胚胎不穩(wěn),如果此時母體黃體功能不全,則子宮的肌肉收縮會增強,從而導致出現(xiàn)先兆流產,主要的表現(xiàn)為陰道出血或褐色分泌物[3-4]。臨床上對先兆流產患者主要是采用黃體酮治療,主要包括口服黃體酮和注射黃體酮,過去臨床上常認為采用注射黃體酮方式對先兆流產方式治療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近年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對先兆流產患者聯(lián)合口服黃體酮膠丸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我院對診治的部分先兆流產患者采用肌肉注射聯(lián)合口服黃體酮方式治療,治療效果比較理想[5]。
通過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照組治療成功率為75.76%(25/33),觀察組治療成功率為93.94%(31/33),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血清P增長情況相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說明,對先兆流產患者采用口服黃體酮方式治療和注射黃體酮方式治療均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并且口服黃體酮膠丸簡單易操作,安全可靠,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