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興柏
我們老家的人管正常飯食以外可以吃的東西叫零食,或叫零嘴兒。50年前的鄉(xiāng)下,吃飯都成大問題,哪有閑錢買東西吃?但哪個小孩不貪吃?我們自己會找東西。
春末夏初的五月節(jié)前后,紹宏大叔家碗口粗的杏樹,誘人般的杏兒長滿了枝頭,我們著急,沒等成熟時就摘著吃,結(jié)果酸得牙床兩邊麻澀。每當(dāng)杏子成熟后,金燦燦的,用手掰成兩半,咬上一口,酸甜綿軟。
夏天到了,約上幾個小伙伴上河邊扎青蛙。那時沒有保護(hù)青蛙一說。我們拿著自制的釬子,頭頂驕陽,在悶熱難耐中來到仙女河邊,投入扎青蛙的戰(zhàn)斗。每個小伙伴都能扎10個上下,興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將青蛙兩腿用柴火烤著,見焦黃時趁熱吃了,這就算開葷了。
秋天是享受收獲的季節(jié),秋日的零食品種多樣,玉米棒子插個木棍烤熟吃,饑腸轆轆的感覺頓時煙消云散。吃過烤苞米的人,一雙手和一張嘴巴,都像涂了大墨似的。
玉米稈也是美味的零食。我們幾個小伙伴來到苞米地,專找苞米稈長得細(xì)矮、外皮醬紫或半青色的,這幾乎就是水分足的甜稈。
吃甜稈時要從一端咬開,一條正皮撕到底,嚼瓤,吸汁,吐渣,甘甜爽脆、汁水充足,真是美味。
入秋后,也會找上幾個小伙伴去河泡子中采菱角。菱角躲在菱葉下面,翻開菱葉,就可以采摘。剝開菱角的皮,津津有味地吃著,開始有點(diǎn)兒苦澀,不一會兒苦味盡去,就只剩下滿嘴甜絲絲、脆生生的香了,心里好不得意。
快中秋的時候,地里的螞蚱多了起來,飛得到處都是,此時螞蚱肥滿,捉上幾只烤食,又是一味美食。不過捉它們可不容易。把捉到的螞蚱用草稈穿成一串,就地?fù)禳c(diǎn)干柴燒焦黃后吃,那才叫一個爽。
十月正是大豆結(jié)莢的季節(jié),撿點(diǎn)柴火,將連根兒拔起的大豆在柴火上燒,燒得豆莢噼噼啪啪地響。幾分鐘后,火滅煙消,扒開灰堆,手揀豆粒,扔進(jìn)嘴里,嘎巴嘎巴地嚼著,滿嘴煳香。
撿點(diǎn)干柴點(diǎn)燃,趁著紅紅的火焰,把地瓜扔進(jìn)余火里埋嚴(yán)。半個小時后,從灰中扒出地瓜,輕輕磕幾下,吹掉表面的炭灰,掰開,香味立刻撲面而來,咬上一口真是享受。
鄉(xiāng)下孩子的零食有很多,烏米、菇娘、麻雀、田鼠、榆錢、癩瓜、“酸娘娘”、燒土豆、生蒲根、生南瓜子、生線麻子……到了季節(jié)隨處都有,這些純天然的美味,也就成了孩子們常見常吃的零食。
童年已經(jīng)過去了,可關(guān)于兒時零食的記憶卻時時浮現(xiàn)。現(xiàn)在不會再有人去嚼這種“甜稈”了,也很多年沒能見到“天天”了,也無人去扎青蛙、逮麻雀了,新一代人離這些童年的時趣也越來越遠(yuǎn)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