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宇
(山西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 太原市 030032)
瀝青路面用瀝青隨溫度的變化其稠度、勁度、粘性均發(fā)生變化,最終表現(xiàn)為路面高溫抗車轍性能、低溫抗開裂性能、抗疲勞性能的改變,合理選擇瀝青溫度敏感性指標就顯得非常重要[1]。
研究人員對溫度敏感性提出了很多評價方法,如針入度指數(shù)[2]、針入度-粘度指數(shù)[3]、粘溫指數(shù)[4]、等級指數(shù)[5],以上溫度敏感性指標為窄域溫度條件下的針入度、軟化點外延性指標。目前采用的針入度指數(shù),溫度針入度關系簡化為一條線性關系,而溫度繼續(xù)外延時,會引起溫度敏感性誤導。同時,三個溫度測試結果的精密度對測試結果的影響非常大,對針入度指數(shù)PI的結果也有很大的影響,最終表現(xiàn)為對瀝青的分級有較大影響。另外,回歸計算相關系數(shù)大于0.997時,不能成為檢測數(shù)據(jù)是否可信的依據(jù),所以不能保障針入度指數(shù)的可信。對于改性瀝青,由于改性瀝青在細觀上表現(xiàn)為均質體,但在微觀上表現(xiàn)為非均質體共混結構,用傳統(tǒng)的針入度指數(shù)不能很好地評價改性瀝青的寬域溫度范圍的溫度敏感性,部分研究人員采用稠度-溫度指數(shù)[6]及寬溫度范圍的粘溫指數(shù)[7]對瀝青的高低溫感溫性進行評價,但是這些指標在30~60℃的溫度范圍內不能有效地評價溫度敏感性。
普通瀝青在使用過程中,經歷的溫度區(qū)間約為-30~160℃,而瀝青在不同狀態(tài)下表現(xiàn)為不同的流變性質,所以應在不同的溫度區(qū)間選擇瀝青溫度敏感性評價指標,這樣才能合理地反映瀝青相應階段的性能。因此,本文選用6種普通瀝青,對瀝青使用溫度范圍內溫度敏感性的評價方法進行研究,提出合理的評價方法。
選用殼牌70號A級普通瀝青、殼牌90號A級普通瀝青、中海361 70號A級普通瀝青、中海361 90號A級普通瀝青、克拉瑪依70號A級普通瀝青、克拉瑪依90號A級普通瀝青。以上瀝青的三大指標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三大指標試驗結果
對低溫區(qū)域-30~0℃、中溫區(qū)0~70℃、高溫區(qū)70~160℃進行不同瀝青的溫度敏感性分析,提出合理評價指標。
低溫區(qū)-30~0℃,采用彎曲梁流變儀(BBR)測定6種瀝青的蠕變勁度模量S、蠕變應變速率m值,試驗溫度為-12~-27℃,間隔3℃。試驗方法采用AASHTO T313試驗。為了評價瀝青的原有流變性能,采用未短期、長期老化的瀝青進行試驗。
中溫區(qū)0~70℃,采用動態(tài)剪切流變儀(DSR)測定6種瀝青的G*(復數(shù)模量)、σ(相位角),試驗所選溫度7~64℃,間隔6℃,試驗方法見 AASHTO T315。
高溫區(qū)70~160℃,采用布氏旋轉粘度計測定6種瀝青的旋轉粘度,試驗溫度為80~150℃,間隔10℃,試驗方法ASTM D4402-2006。
目前常規(guī)試驗方法中,對瀝青低溫敏感性評價尚無明確的指標,常采用針入度指數(shù)推斷瀝青的低溫敏感性,而針入度指數(shù)是在15~30℃的范圍內測試計算所得,對低于其很多的低溫范圍溫度敏感性預測將會出現(xiàn)過大的誤差,對低溫范圍無法進行準確的評價。SHRP中的低溫彎曲流變儀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從瀝青路面開裂的作用機理來看,瀝青低溫抵抗變形能力的高低是影響路面低溫開裂的主要因素。隨瀝青溫度的逐步降低,瀝青的勁度模量逐漸增加,但其內部產生的應力會通過瀝青的粘彈特性得到釋放,釋放后應力得到消解。瀝青在低溫情況下,是否會開裂與瀝青在低溫條件下勁度、應力是否會釋放、應力釋放速度有關,低的勁度模量和高的應力釋放速度對抗低溫開裂是有利的[8-9],本文與其觀點是一致的。采用彎曲梁流變儀測試瀝青的蠕變勁度模量S、蠕變應變速率m,表征瀝青的感溫性能。對6種瀝青試驗回歸蠕變勁度、蠕變速率與溫度的關系,回歸線性關系見式(1)、式(2)。
對6種瀝青的蠕變勁度模量S、蠕變應變速率m值與溫度回歸分析表明,存在以下關系:
LgS=A·T+C
(1)
m=B·T+D
(2)
式(1)、式(2)中A和C分別為蠕變勁度模量與溫度的回歸系數(shù),B和D分別為蠕變應變速率與溫度的回歸系數(shù)。
A、B可用于表征該溫度區(qū)域的感溫性能,A值越大,蠕變勁度模量隨溫度變化就越大,該瀝青低溫敏感性越大;B值越大,該瀝青低溫敏感性越大。
表2 各瀝青的回歸系數(shù)A值、B值及相關系數(shù)
從表2可知,蠕變勁度模量S、蠕變應變速率m值與溫度有非常高的相關性,但采用蠕變勁度模量S、蠕變應變速率m值用于評價瀝青的感溫性能時,出現(xiàn)排序不一致的現(xiàn)象,但勁度模量系數(shù)A值的絕對值遠大于m值系數(shù)B值,且A值相對B值區(qū)分度高、差別顯著,表明溫度對勁度模量的影響大于對m值的影響。所以,在-30℃~0℃低溫區(qū)域,選擇勁度模量系數(shù)A值表征瀝青的溫度敏感性較為合理,此時定義勁度模量系數(shù)A為評價瀝青低溫敏感性的低溫模量指數(shù)。
采用動態(tài)剪切流變儀(DSR)評價瀝青的中溫敏感性能,此設備采用交變應力作用下動態(tài)扭轉力,把瀝青性能中的粘性性能及彈性性能分解開來,同時采用扭動頻率代替靜態(tài)蠕變等試驗過程中的時間變量,使瀝青的高溫性能評價更為準確。試驗時,采用復數(shù)模量G*、相位角表征,存儲模量G′和損耗模量G″復合形成復數(shù)模量G*,其中存儲模量G′表征瀝青的彈性成分性能,損耗模量G″表征瀝青的粘性成分性能。
復數(shù)模量 G*、存儲模量G′、損耗模量G″以及車轍因子G*/sinσ均反映了瀝青材料隨溫度變化的敏感性能。對6種瀝青進行動態(tài)剪切流變試驗和回歸分析,其測試結果均較好地符合式(3)的關系。
lgX=E·T+F
(3)
式中: X表示G*、G′、G″、G*/sinσ中任意一個,T為溫度,E、F為回歸系數(shù)。
LgX與溫度T呈直線關系,其斜率反映了每個參數(shù)隨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可用來表征瀝青在中溫區(qū)間的溫度敏感性,定義E值作為瀝青的中溫模量指數(shù),E值越大,以上幾種模量隨溫度變化越大,表明該瀝青的感溫性能越大。以式(3)為回歸模型,對6種瀝青的復數(shù)模量G*、存儲模量G′、損耗模量G″以及車轍因子G*/sinσ進行回歸,計算其中溫模量指數(shù)E,結果見表3及圖1。
表3 瀝青不同模量、車轍因子與溫度的斜率關系
圖1 不同瀝青模量、車轍因子與溫度的斜率關系
從表3可知,采用以上評價參數(shù)除“克拉瑪依90”和“中海70”兩個瀝青順序不一致外,其它瀝青順序均一致,表明采用復數(shù)模量、存儲模量、損耗模量、車轍因子用于瀝青溫度敏感性評價均較為可靠。同時從圖1可知,用于評價瀝青彈性性能的存儲模量溫感系數(shù)明顯高于其他溫感系數(shù),且對溫度的變化存儲模量溫感系數(shù)變化更為明顯,區(qū)分度更高,表明存儲模量溫感系數(shù)相對其它溫感系數(shù)更敏感,可作為瀝青中溫性能評價的中溫模量指數(shù)。另外,每種瀝青中,存儲模量溫感系數(shù)最大,損耗模量溫感系數(shù)最小,表明溫度對瀝青的彈性部分影響最大,而對瀝青的粘性部分影響最小。
高溫階段70~160℃,此階段的溫度主要用于反映施工階段的瀝青粘度變化,但普通瀝青在160℃以上已為牛頓流體,所以本試驗主要用于160℃以下試驗。選擇布洛克菲爾德粘度計測試6種瀝青的高溫粘度,同時采用Walther與Saal粘溫曲線關系,回歸布氏粘度與開爾文溫度的關系,見式(4),用粘溫曲線斜率n表征瀝青的高溫敏感性能。n值越大,瀝青的布氏粘度隨溫度的變化則越大。
lglg(η×103)=m-n×lgT
(4)
式(4)中:η為粘度(Pa·s), T為開爾文溫度。
圖2 不同瀝青粘溫曲線斜率柱狀圖
通過對測試粘度數(shù)據(jù)回歸,相關系數(shù)均在0.99以上,相關性均很高。從粘溫曲線斜率n可以看出,殼牌70號普通瀝青的感溫性最高,克拉瑪依90號普通瀝青感溫性最弱,且采用粘溫曲線斜率n可明顯地區(qū)分不同瀝青在高溫區(qū)的溫度敏感性,所以采用粘溫曲線斜率n可用于表征高溫區(qū)不同瀝青的高溫敏感性能。
通過對不同瀝青低溫區(qū)、中溫區(qū)、高溫區(qū)瀝青溫度敏感性能評價指標的分析,分別提出了各個溫度區(qū)域敏感性強、區(qū)分度高的評價標準,可實現(xiàn)寬域溫度范圍內評價瀝青的敏感性能,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1)在-30~0℃低溫區(qū),選擇低溫模量指數(shù),即勁度模量與溫度回歸系數(shù)A值,表征瀝青的溫度敏感性較為合理。
(2)在0~70℃中溫區(qū),復數(shù)模量、存儲模量、損失模量、車轍因子中,中溫模量指數(shù)E,即存儲模量對數(shù)值與溫度回歸系數(shù)E,用于表征瀝青的中溫溫度敏感性能更為顯著。所以,選擇中溫模量指數(shù)E作為瀝青中溫區(qū)溫度敏感性評價指標較為合理。
(3)在70~160℃高溫區(qū),粘溫曲線斜率n用于瀝青溫度敏感性評價時,區(qū)分度高。所以,粘溫曲線斜率n用于表征高溫區(qū)瀝青的高溫敏感性能較為合理。
(4)以上評價指標的提出,為確定不同溫度區(qū)間溫度敏感性控制標準奠定了基礎,也為延伸到改性瀝青、長短期老化后瀝青的溫度敏感性控制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