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琪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2000)
在臨床上銀屑病為一種慢性皮膚病,主要特征是皮膚紅斑浸潤、鱗屑。該病發(fā)生后容易反復發(fā)作,多與患者的心理壓力、焦慮、抑郁等情況相關。在100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增加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治療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下文進行了相關探討,探討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尋常型銀屑病患者1000例,予以數(shù)字隨機表法的形式將其分為對照組(n=500)和觀察組(n=500)。排除標準:精神病者、內分泌疾病者和自身免疫性者。
對照組:男性270例,女性230例,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50.31±11.23)歲。其中,本科學歷為127例,??埔韵聦W科為123例,高中學歷250例
觀察組:男性260例,女性240例,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79,平均(50.31±11.24)歲。其中,本科學歷為150例,??埔韵聦W科為150例,高中學歷200例
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指標分析中,發(fā)現(xiàn)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方式。觀察組: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為:
第一,心理疏導。由于患者心理狀態(tài)不穩(wěn)定,引起病情的反復發(fā)作,無法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引導患者了解銀屑病并不是傳染的,盡管還無法給予根治,但在治療和心理方面的疏導,能加強病情的嚴格控制。一般情況下,銀屑病患者都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和家屬保持聯(lián)系,為其講解治療過程中注意的問題,保證心理障礙的有效克服,促使其積極配合。
第二,行為指導。如果一些患者的皮損傷處于頭部或者是四肢的裸露位置,需要和患者溝通,保證患者能自愿剪頭發(fā),穿長袖長衣服等。還要給予適當?shù)募∪忮憻?,加強患者和患者之間的溝通,以免帶來嚴重的孤獨感[1]。
第三,爭取社會與家庭的支持[2]。護理人員和家屬之間也需要溝通,將銀屑病的具體情況以及相關知識全面講解,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環(huán)境,確?;颊吒惺艿郊业臏嘏?,減少不良情緒,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第四,轉移患者注意力。家屬在充分掌握患者具體情況下,保證患者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高患者自信。
在本次研究的100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護理分析中,采用了SPSS17.0版本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癥狀發(fā)生率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數(shù)值判定標準為P<0.05,證明統(tǒng)計學的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率為80%,對照組患者治療效率為5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兩組差異化為P<0.05。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分析(%)
銀屑病病情發(fā)作反復,無法對其徹底根治,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3]。同時,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表現(xiàn)的較為消極、抑郁,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的皮膚會感覺神經肽,增加病情的發(fā)生。所以,引進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加強銀屑病的積極治療,將促使其作用的發(fā)揮。其中,要對患者面對的心理障礙進行分析,因為導致其因素多是悲觀心理造成的,尤其是在病情反復發(fā)作、延期將達不到治愈效果。銀屑病病程長,容易反復發(fā)作,無法對其根治,同時患者的意志力也不強,常常表現(xiàn)的抑郁、焦慮[4]。對于其中的皮損位置,銀屑病皮損位置的發(fā)生多為體表位置,無法保證患者皮膚的美觀性,患者面對這種情況較自卑,特別是年輕的女性。并且,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在較長的治療周期內,銀屑病發(fā)病反復,無法對其治愈,患者長期服用藥物,會面對嚴重的經濟負擔。同時,患者家屬對疾病也不夠了解,面對明顯的恐懼感,導致患者心理負擔嚴重。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銀屑病的發(fā)生多是在頭面、四肢等裸露的位置皮損,人們對該疾病不夠了解,碰到銀屑病患者后產生躲閃行為,導致患者面對嚴重的心理壓力,自信心降低。在以上這些情況下,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工作、行為指導以及為其提供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保證治療效果的充分獲取[5]。
綜上所述,在銀屑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工作,能促使患者治愈率的提升,降低銀屑病的發(fā)病幾率,增強患者護理滿意度。所以,在臨床上應用針對性護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適合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