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洛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洛陽 471934)
由教育部和財政部發(fā)起全面實施的“國培計劃”,已開展了10個年頭,培訓管理部門在近年的培訓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理論和經驗。但是,調查結果顯示,“相當多的培訓高投人而產出較低”,說明培訓中出現了形式主義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就要求骨干教師培訓管理機構的工作應更加細致化、科學化、制度化。
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管理機構行政職能 。
1.2.1 文獻資料法查閱了2010—2019年中國期刊網有關“骨干教師培訓管理”方面的研究。為本研究提供依據。
1.2.2 專家訪談法采用電話訪談和面談的方式,分別對相關培訓管理部門、培訓實施單位、培訓校本部門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專家訪談。主要訪談單位有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洛陽師范學院等6所代表性院校。
1.2.3 問卷調查法對參加2017年、2018年“國培計劃”的部分河南省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發(fā)放問卷,就培訓管理現狀等有關問題進行了調查。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為95.8%,有效問卷112份,有效率97.4%。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本研究將回收的問卷數據運用SPSS 22.0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出相關研究數據。
研究表明,體育骨干教師培訓管理部門的行政職能體現在培訓標準的制定、執(zhí)行、評估以及總結等4個方面。就河南省而言,調查和訪談結果顯示,將“國培計劃”具體實施過程總結為“5個優(yōu)化”,即優(yōu)化培訓方案、優(yōu)選培訓機構、優(yōu)選培訓學員、優(yōu)選培訓專家和優(yōu)化過程管理。這體現了培訓管理部門對骨干教師培訓全程管理的嚴格、可控、協(xié)調、有序。 一是優(yōu)化培訓方案。組織專家制定培訓規(guī)劃;制定出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學科培訓方案;組織相關專家對培訓方案進行的可行性進行評審。 二是優(yōu)選培訓機構。遵循公開、公平、競爭、擇優(yōu)原則,對省內外培訓機構申報方案進行評審,經過答辯、初審、復審3個環(huán)節(jié),遴選出省內外合適院校和繼續(xù)教育網站、教師遠程培訓機構承擔任務。三是優(yōu)選培訓學員。對參加培訓學員的選拔要有嚴格的標準。如對參加培訓學員的年齡、職稱級別、專業(yè)相近度等方面做出明確規(guī)定,防止“濫竽充數”現象的發(fā)生。四是優(yōu)選培訓專家。對聘請講學的專家進行集體討論確定,聘請數名專家組成評估小組,對學員的培訓情況進行指導和評價。五是優(yōu)化過程管理。成立專家評審團隊,負責相關政策的制定并經常性地對學員培訓情況進行評審和監(jiān)督,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有效地實施。
2.2.1 培訓模式的制定和執(zhí)行我國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模式主要為“院校培訓、導師制培訓、研訓結合、校本培訓、遠程教育培訓、多元化培訓”等6種。因此,施訓單位應根據職前、職中、職后3個不同培訓階段,確定培訓的目標和理念,選擇適當的培訓模式和實施辦法,確保培訓的順利進行。
在培訓的過程中要從教育“人本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理念出發(fā),確定多樣化的培訓內容、手段。調查結果顯示,培訓內容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依次為職業(yè)道德、專業(yè)知識、教育學知識、科研知識、教育信息技術、心理學知識等。培訓手段包括專題講座、學術沙龍、課題研討、案例分析、觀摩考察、參與式學習、反思式學習、導師引導、結業(yè)考核等多元化、實踐性強的中短期綜合培訓手段。
2.2.2 培訓的評價和總結培訓評價管理主要包括培訓考核評價、資料管理等。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管理的制度化和考核評估是檢驗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建立參訓體育骨干教師信息庫,加強反饋和追蹤評價,及時總結是推進骨干教師培訓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施訓單位要與評估專家聯(lián)手,采取激勵與約束機制相結合、骨干教師資格證書與骨干教師培訓合格證書相結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一套既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的骨干教師培訓評價指標體系。
調查結果顯示,河南省中小學骨干教師施訓單位采用“人文關懷與嚴格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符合省情校況,93.0%的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認為施訓單位評價體系非常合理。施訓單位在培訓前和培訓中重視學員聯(lián)系,印發(fā)培訓手冊,并實施參訓情況全省通報制度,嚴格考勤,使學員對培訓全程計劃心中有數,提高自我管理意識。對沒有通過考核的學員取消結業(yè)資格。
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校本部門的行政職能主要體現在體育骨干教師的選送、校本培訓的軟硬件支持2個方面。調查結果表明, 73.6%的體育骨干教師的教齡一般在10~15年,因此,體育骨干教師的選送要優(yōu)先推選那些高學歷、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在專業(yè)和科研方面表現突出的中、青年教師。校本部門要在上級管理部門的政策指導下,對參加培訓教師的選拔做到制度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
后勤保障是校本培訓各管理環(huán)節(jié)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后勤保障主要體現在軟、硬件條件2個方面。軟件方面,主要是要保障參加培訓教師的經費、制定與培訓有關的獎懲制度。硬件方面,校本學校的資料室和計算機網絡建設狀況將對這兩種培訓模式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導師制培訓模式和遠程教育培訓模式均屬于校本培訓模式的一種形式。而調查顯示,有63%的學員不具備網絡學習的基本條件,有57%的學員反映學校沒有資料室。這說明河南省較落后地區(qū)的可利用教育資源匱乏,實際情況可能比上述數據反映得更加不容樂觀,這將嚴重影響到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校本培訓模式工作的開展。因此,保證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選拔制度的制度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以及校本培訓所需軟硬件條件,是校本培訓部門行政管理職能的重要方面。
3.1.1教師培訓管理部門為本省市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體育骨干教師培訓管理部門的行政職能體現在培訓標準的制定、執(zhí)行、評估以及總結等4個方面;河南省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管理部門培訓全程管理嚴格、可控、協(xié)調、有序。
3.1.2體育骨干教師培訓實施單位的行政職能通常體現在對培訓模式的制定和執(zhí)行以及對培訓模式的評價和總結等2個方面。河南省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實施單位遵循多種培訓模式和手段相結合的多元化培訓理念,培訓評價體系非常合理。
3.1.3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校本部門的行政職能主要體現在體育骨干教師的選送、校本培訓的軟硬件支持兩方面。對參訓教師的選拔應做到嚴格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使河南省體育骨干教師培訓工作落到實處。
3.2.1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教師需求來制定符合河南省省市實際的培訓政策;明確培訓管理部門、培訓實施單位、培訓校本部門責任、權利和義務,明確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在培訓中的任務;嚴格施訓機構的資格審查過程,采用量化評價指標來確定施訓機構,擇優(yōu)選用師資力量強、基地環(huán)境優(yōu)良的施訓機構;制定符合實際的培訓投資方式和經費管理政策等,引入競爭機制,淘汰績效較低的施訓機構。
3.2.2培訓標準的制定要因地制宜,強調施訓機構的能力建設。明確培訓全程的管理機制、組織機構和運行模式;優(yōu)化施訓專家隊伍,堅持培訓觀念、內容、方式和手段以及評價制度的創(chuàng)新;加強對培訓活動的現場評估,即介入培訓活動的具體過程,與培訓人員、骨干教師共同研討改進培訓的具體策略。
3.2.3施訓單位應根據職前、職中、職后3個不同培訓階段,確定培訓的目標和理念,確定多元化的培訓模式、內容和手段,選擇科學的實施辦法;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措施、理順管理程序;確保施訓效果最大化。
3.2.4施訓單位要與評估專家聯(lián)手,建立一套既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的骨干教師培訓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能上能下、動態(tài)的骨干教師人事管理制度,以形成培訓的長效機制;建立參訓體育骨干教師信息庫,加強反饋和追蹤評價,及時總結是推進骨干教師培訓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