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 樊鴻雁
摘? 要:青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興則國家興。青少年影響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與未來。武術文化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強身健體、培育愛國主義精神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該文運用SWOT分析方法闡述了武術文化在青少年體育教育中所具有的內部優(yōu)勢和劣勢、外部機遇和挑戰(zhàn),試尋求武術文化在青少年體育教育中有效運用的戰(zhàn)略。
關鍵詞:武術文化? 青少年體育教育? SWOT分析方法
中圖分類號:G812.4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184-02
1? 武術文化在青少年體育教育中的優(yōu)勢(Strengths)分析
1.1 提高身體素質水平,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溫力先生曾對武術文做出概念界定,但就武術文化的存在形態(tài)而言,物質形態(tài)有武術套路技術、武術用具、武術書籍等;精神形態(tài)有武術精神、武術品德、武術藝術作品等。武術套路的練習不僅可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改善青少年塌腰駝背等體態(tài),而且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學校在進行體育教育過程中,將有關武術的著名人物、經典故事等與技術教學相結合,從而激發(fā)青少年學習武術文化的熱情,塑造中國傳統(tǒng)武術所蘊含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威武不屈的氣概。青少年通過學習武術文化、習練太極拳等武術項目進行體育精神的培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的關鍵舉措。
1.2 青少年是武術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青少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軍主力,也是武術文化繼承和發(fā)展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群體。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重要階段,是進一步開發(fā)塑造的關鍵時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本鸵\用武術文化培育其正確的價值觀,為日后樹立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起到一定的奠定作用。將武術文化與青少年體育教育有效結合,有利于造就身心健康品質高尚的接班人,更好地繼承與傳播武術文化。
2 武術文化在青少年體育教育中的劣勢(Weaknesses)分析
2.1 武術文化自身傳播有限
武術文化的傳承方式主要有學校和民間兩大途徑。一方面,在一些學校的體育課程設置中,大多數(shù)局限于初級套路,缺乏多樣性的武術拳種。普通的中小學體育競賽缺乏武術項目,致使其傳承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民間傳統(tǒng)武術主要依靠拜師傳授和家族門派代代相傳,在傳統(tǒng)的武術傳承模式中“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尊卑倫理觀念根深蒂固,不利于武術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
由網絡技術引起的新媒體和自媒體蓬勃發(fā)展,青少年借助媒體平臺對NBA、世界杯、奧運會等體育明星產生一定的認知,對武術明星認知多數(shù)來源于電影和電視劇。武術文化在其自身的傳播過程中缺乏對新媒體、自媒體的有效應用,在網絡傳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 青少年對武術文化認同感不高
青少年的成長與發(fā)展除受學校教育影響外,還受家庭、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家長工作忙碌、對武術文化認識淺薄、急于求成等原因使得其對青少年培養(yǎng)不充分,存在任由青少年自我發(fā)展的現(xiàn)象,導致當下一部分青少年熱衷于“網絡快消文化”沉溺虛擬世界,缺乏體育運動鍛煉。人們根深蒂固的偏頗思維認為以太極拳為主要代表的武術是老年人的專屬運動方式,不適合青少年的運動訓練。此外,青少年中還存在因害怕影響學習,而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的現(xiàn)象。所以這些因素使得青少年對武術文化的理解缺乏深層次的認知,對武術文化的認同感較低。
3 武術文化在青少年體育教育中的機遇(Opportunities)分析
3.1 新時代歷史方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這為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時代機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堅持文化自信亟待發(fā)揚武術文化,武術的尚武精神是一種頑強拼搏、奮斗進取的自信,更是一種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時武術文化所蘊含的重義輕利、尊師重道、孝悌正義等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相契合,是社會正能量的優(yōu)秀文化思想,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撐。
3.2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蔽湫g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動力能夠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國家大力倡導全民體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青少年體育教育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時代契機。青少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后備力量,健康的身體素質是青少年成為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物質基礎。注重“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培養(yǎng),是時代的呼喚,也是青少年自身發(fā)展的訴求。
4? 武術文化在青少年體育教育中的挑戰(zhàn)(Threats)分析
4.1 流行運動方式對傳統(tǒng)武術發(fā)展產生的替代威脅
傳統(tǒng)武術的習練不僅需要日積月累的筋骨練習也需要品行磨礪。以太極拳為例,“三年一小成,七年一中成,十年一大成”,就有十年太極不出門之說。就青少年課外運動培訓班的選擇而言,家長和青少年少有對武術課程的選擇,而較多地選擇當下流行的跆拳道、散打等青少年體適能課程。外來的流行運動方式課程設置單一、內容簡單、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有較為準確的評價標準,這些因素恰好滿足了家長急于求成見效果的心理需求和青少年樂于獲得幸福感的需求。以跆拳道為例,其服裝單一、黑白兩色為主、腰帶顏色不同則等級有別,青少年更愿意挑戰(zhàn)而獲得升級滿足感。而武術的服裝種類繁多,大多數(shù)穿在廣場練習的老年人身上,以致形成武術是老年人專屬運動方式的認知。外來流行運動方式對武術文化的進一步傳播和發(fā)展有一定參考借鑒價值,但對武術文化的發(fā)展存在一定的替代威脅。
4.2 國內升學標準單一,武術文化培養(yǎng)時間受限
當前國內的大多數(shù)學校升學仍然以學生成績?yōu)闃藴?,興趣特長等很少被納入升學標準。雖然在中考中設置體育考核,但武術習練水平暫沒有被當作其考核標準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使武術文化難以受到足夠的重視。在很多中小學的體育課程中,由于缺乏體育的專業(yè)課程和訓練,存在很多“放羊”現(xiàn)象,武術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更是少之又少。青少年學習壓力大、課業(yè)繁重,為減輕自身的升學壓力,青少年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學科學習方面,導致武術文化培養(yǎng)時間有限。
5? 結論
通過運用SWOT分析方法,明晰了武術文化在融入青少年體育教育過程中,既要重視自身優(yōu)勢,更要注重外在機遇,既克服自身存在的劣勢,也要積極應對挑戰(zhàn)。在青少年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將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植入在青少年的體育教育中,不僅需要體育教師在課程中滲透武術文化,也需要家長為青少年分配更多的時間練習武術技能學習武術文化,更需要社會重視優(yōu)良武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性。在武術文化傳播過程中,學習和借鑒流行運動方式的之所以被推崇的長處,抓住新時代賦予的契機,對青少年進行文化自信培育。
參考文獻
[1] 溫力.武術與武術文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31,8-14.
[2] 馮素瓊.傳統(tǒng)武術文化內涵下新時代“文化自信”構建路徑探索[J].廣州體育學報,2018,38(3):49-52.
[3]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4] 張杰.太極拳在美國的傳播及文化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2.
[5] 劉文武,金龍,朱娜娜.“武術文化”的剖析與評價[J].體育科學,2015,35(6):83-89.
[6] 王志學,劉連發(fā),張勇.我國青少年體育發(fā)展的時代特征與治理體系探究[J].體育與科學,2017,38(5):69-75.
[7] 王軍偉,王震.中國武術的文化使命及實現(xiàn)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8(9):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