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毅 楊清月 龍清光
摘要: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xiāng)中心小學2016年把侗族文化引進校園,使校園文化多樣性,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學生陽光燦爛,學習認真,特別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應。同樂中心小學把侗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恰合時宜,頗有效益的。這既能很客觀實效地詮釋了思想品德教材的內涵,又能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熱忱,培養(yǎng)學生從小樹立人生觀、集體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侗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在互聯網、大數據等的時代大環(huán)境的背景下,民族傳統文化也順應潮流發(fā)展,星光熠熠。作為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員,侗族文化也不甘落后,默默無聞地在散發(fā)著自己應有的光輝。躋身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滾滾洪流的進程中。侗族文化悄然地蓄勢待發(fā),將為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發(fā)展大業(yè)相輔相成、添磚加瓦,為培養(yǎng)愛國愛家愛校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出應有的貢獻。侗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是侗族在日常的生產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被人們廣泛認同的一種穩(wěn)定的思想和行為習慣,體現在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的認知方式、思維模式、行為規(guī)范、倫理道德以及價值取向,并被侗族人民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侗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是侗族文化的精華,是侗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凝聚著侗族人民的感情、意志和追求,成為侗族的標志,對侗族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xiāng)中心小學2016年把侗族文化引進校園,使校園文化多樣性,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學生陽光燦爛,學習認真,特別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應。
一、領略侗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激起學生民族自豪感
侗族文化中之瑰寶——侗族三寶——侗族大歌、鼓樓、風雨橋。這些是代表侗族文化的精髓,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其中蜚聲中外的是侗族大歌,2009被聯合國教科文組列入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教師在上思想品德課時,融入其中,能震撼學生的內心,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愛國主義思想。
僅有這些還不夠,我們應該組織學生走進侗寨,零距離接受侗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的熏陶。2018年12月,同樂中心小學組織學生到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xiāng)平溪屯“三江侗繡博物館”參觀學習。博物館陳列著一幀幀精美的侗繡,一個個別出心裁的圖案:“千年侗寨,夢縈三江”“百鳥朝鳳”“雙龍戲珠”等,讓人目不暇接,大飽眼福;一件件侗族古老的織具“扎棉機、紡紗機、絞紗機、排紗機、織布機”等,琳瑯滿目。學生通過觀摩,從直觀上認識了侗繡的精美絕倫,從內心深處敬佩侗族村姑心靈手巧、聰慧賢淑。館主介紹“侗繡是觀賞與實用并舉的民族傳統工藝品,它于2009年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睂W生聽后心底滋長著一種我是侗家兒女的自豪感,迸發(fā)出為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豪情。侗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震撼著學生的心靈。
二、學習侗族諺語、款詞,樹立學生人生價值觀
走出去,引進來。同樂中心小學的老師們?yōu)榱藢W生的思想健康成長,不辭勞苦,走村竄寨,走訪侗寨藝人、老者,挖掘和收集許多頗具教育意義的侗族諺語、款詞。這些諺語、款詞蘊含著“明理、勤儉、誠實、知恩”等意義,包含著侗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是培養(yǎng)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教師們把收集來的進行鑒別篩選,取精摒糟,并搬進適合的思想品德課堂?!按腿绱H,賓朋滿天下?!薄摆A人三分不肥,讓人三分不瘦。”“天山綠樹鳥不落,人不和氣友不投?!薄拌F炮迎客侗寨禮,攔路敬酒侗寨規(guī)。”讓學生從小被教育要通規(guī)矩、明事理,見人迎笑,熱情款待;“春夏不去苦耕種,哪來秋冬果實豐。”“天不寒難結冰,不受苦難成名?!薄翱帐众s不上挑擔人,空口趕不上實干人?!薄扒谌缇?,吃穿用不了?!薄袄腥壳谀?,人乖全靠勤學?!睆男∨囵B(yǎng)學生要做勤勞勇敢的人,鞭撻懶惰好閑的人;“火要空心,人要忠心。”“莫昧良心,天有眼睛。”“父給多少吃多少,別把嘴饞把哥要。”“為人要明朗如照鏡,處事要公正如天平。”讓學生明白善良正直、誠實守信、安分守己、忠厚老實是侗族人乃至華夏炎黃子孫所崇尚的道德品質;“敬父敬母村寨夸,餓父餓母村寨貶?!薄熬锤妇茨竿恋馗?,餓父餓母土地差。”從小培養(yǎng)學生做個尊老愛幼的好少年。
三、參加村寨聯誼活動,造就學生集體觀念
三江侗族自治縣區(qū)域內民風民俗濃厚,節(jié)假集體娛樂節(jié)目豐富。“月也”(侗語)就是集體交際聯誼活動之一。學校良性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多參加此類村寨聯誼活動,以收獲益處——開闊視野,增強心智,培養(yǎng)團結協作之精神?!霸乱病逼陂g,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聯歡活動,如演侗戲、唱侗歌、舞獅舞龍、賽蘆笙等。學生親臨其境,親身經歷,從中感受到樸素淳厚的民風,體驗到團結友愛的氛圍,學習到只有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心中裝著他人,心中裝著集體,才能合作成功的協作精神。事實證明,學生參加了侗寨間的集體交際聯誼活動后,回校時個個精神抖擻,班風學風更加團結向上。
侗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德育思想,是具有導向、凝聚、協調、激勵、發(fā)展等德育功能。同樂中心小學把侗族優(yōu)良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恰合時宜,頗有效益的。這既能很客觀實效地詮釋了思想品德教材的內涵,又能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熱忱,培養(yǎng)學生從小樹立人生觀、集體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楊筑慧.中國侗族[M].銀川市: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