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梅
摘要:現(xiàn)今的初中階段英語教學工作中與學生的全面性發(fā)展,依據(jù)這樣的教學思想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當注重將閱讀寫作兩項重要教學模塊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他們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彼此的推動,促進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進步。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英語;讀寫結合
隨著我國科技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不斷影響著現(xiàn)有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師在開展讀寫教學結合時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下的多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通訊或多媒體等手段,優(yōu)化課堂結構,豐富教學資源,使學生收獲高效的學習體驗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術營造“先學后教”模式
教師將信息技術利用在初中讀寫結合教學中首先要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能夠自行展開深入的英語讀寫探究。比如通過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為學生營造“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移動端接收教師所制作的預習課件并展開有效預習,對教學內容展開自主探究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通過移動端通信設備將預習結果以及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及時發(fā)送給教師,便于教師做出教學調整以及策略改進。教師讓學生進行預習時首先要為學生設計精美的教學預習課件,在課件中需要提現(xiàn)到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學內容,包括教學內容的相關探究問題以及有關寫作的主題。
例如學習八年級《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時,教師就可以在課件中設立問題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深入探究,比如:“By reading the textbook,you can learn in different ways to become a good learner.”。這種問題的設置能夠引導學生從閱讀內容匯總提取相關信息作為寫作文章的素材。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出有關本課寫作教學的主題,比如主題可以定為“Become a good learner”,讓學生以此話題進行寫作的創(chuàng)作。教師要通過制定的主題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有效開展寫作,比如“Talk about how to be a good learner from your opinions”以及“What should we do in our later study and life?”等等這一系列的角度開展寫作。通過這多種角度的考慮,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文章增添許多生活化的事例作為素材支撐,保證寫作內容的豐富性。同時這樣貼切實際生活的寫作話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提高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大程度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進行有效課程導入
教師想要通過信息技術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在英語課堂進行深入的知識探究與思考,從而保證學習效果。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課程內容導入。在信息技術手段的主要教學載體教學課件制作時教師可以搜集有關教學內容的相關資料,將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與分類然后播放給學生。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件視頻直觀的展現(xiàn)方式可以對教學知識的背景進行全面的了解,促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與好奇心,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整體教學內容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的《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這課時,教師就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做好提前的相關資源收集。比如可以搜集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natural disasters、floods、debris flows等多方面的地球災害圖片或影像,同時也要展示這些災害帶給地球的影響。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結合課件資料以及文本內容進行有效的探究,設立問題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如“Read the article to realize what crises and problems our earth is facing.”、“Talking about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their impact on human being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text”等等。這樣的問題設置能夠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同時還能為學生寫作教學的開展奠定素材基礎,讓學生深剖文本內容,體驗其中所蘊含的教學思想。之后教師可以“To save the earth”為主題展開話題寫作,讓學生在寫作文章中結合教材內容以及自己的觀點進行節(jié)奏結構層次的安排,比如要在文章中體現(xiàn)個人觀點,教師可設立問題:“Talking about how to face and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correc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content and individual”,幫助學生有效注入自身情感與想法,提升寫作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高效互動情境
教師在初中英語讀寫結合的教學課堂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構建高效的互動情境,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現(xiàn)給學生有關教學內容的課件,并為學生設置相關的閱讀探究話題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在瀏覽過程中各有側重點的探究閱讀內容。之后根據(jù)問題的設立讓學生之間展開有效的討論,避免學生單一的學習思路,使其能夠充分吸收他人的觀點進行深化性理解,從全新的角度獲得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在討論與交流中有效把握教學的主要思想,深化閱讀理解能力,為之后的寫作奠定前提性基礎。
比如以九年級《I think that moon cakes are delicious!》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現(xiàn)Mid-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Christmas等中外節(jié)日的圖片或影像資料,讓學生進行全面而細致的閱讀。學生在多媒體課件的瀏覽中會深入了解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內容極其意義,考慮到這些節(jié)日對于人們的影響,從而產生一定的愛國情感與思想。之后教師可通過開展高效互動模式,提出相關問題檢測學生的課件閱讀效果。比如“What major festivals do you learn from reading texts and browsing courseware?”、“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estivals and the festival culture,customs or activities contained?”通過這些問題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這些問題為基準安排話題性寫作。同樣為學生設置話題寫作中需要體現(xiàn)的不同層面內容,比如“What are your favorite Chinese and foreign festivals?”、“Choose one of your favorite festivals for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including the origin of the festival,the development process,the main activities and related customs,etc.”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前期瀏覽課件課文的內容中所獲得的自身感受,通過這種方式填充于寫作文章中作為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優(yōu)化寫作文章結構,提升文章豐富度,保證高效寫作效果。
四、總結
總的來說,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想要構建高效的讀寫結合教學課堂,需要將各種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于課程開展的方方面面展開深入探究,優(yōu)化教學結構,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豐富學生學習資源,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陸玉輝.初探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7 (39):201.
[2]劉文蔚.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高考,2016 (30):74.
[3]董毓虎.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 (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