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紀暄 沈 青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東盟成為中國南向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qū)域。自2009年以來,中國連續(xù)九年成為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xù)七年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對東盟貿易潛力的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狀況和潛力,從量上分析影響貿易往來的因素,從而對癥下藥,化解甚至消除貿易阻力,最大程度提高貿易效率,使?jié)摿Φ玫匠浞职l(fā)揮。
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分析“一帶一路”下中國-東盟的貿易狀況,數據選取2013年后的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進出口及貿易順差(逆差)狀況。表1為2013-2017年中國與東盟貿易狀況,從表1可看出,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向東盟的出額、進口額都得到較快增長。但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等原因,2015和2016年,進口額、出口額及貿易順差都有所回落。2017年再次迎來了快速增長,雙邊貿易額達到5148 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其中中國對東盟國家出口達 2791 億美元,自東盟進口 235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9%和20%以上。從2016年至2017年,明顯看出中國凈出口增長幅度在下降,中國更多進口東盟商品,貿易順差在縮小。
表1 2013-2017年中國與東盟貿易狀況(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2013-2016數據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7年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網站。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是傳統(tǒng)引力模型和隨機前沿生產函數的結合,方程式如下:
取對數得到線性表達形式:
相對應地,Tijt代表t期i國對j國的貿易水平;f(Xijt,β)是貿易潛力決定因素的方程,其中Xijt是引力模型中影響貿易量的核心因素;β是待估參數。vijt代表隨機因素,服從均值為零的正態(tài)分布N(0,σ2v);uijt則表示貿易非效率項,通常被假定服從半正態(tài)分布或者截尾正態(tài)分布。
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理論,除了引入影響貿易水平的自然因素作為解釋變量,如GDP、人口、距離、是否有共同邊界、是否有共同的官方語言及是否為內陸國等因素,同時引入短期容易改變的非效率因素,主要是基于“一帶一路”的“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選取伙伴關系、基礎設施狀況、關稅水平、營商環(huán)境、本幣互換協議、孔子學院數量及友好城市數量等變量。
在對模型適用性檢驗后,選取2017年的貿易水平,運用Frontier4.1專業(yè)軟件,計算分析2017年的貿易效率、貿易潛力值及貿易拓展空間。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2017年中國與東盟貿易潛力及拓展空間計算結果
從表2可看出,總體上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潛力尚未充分發(fā)揮,仍有進一步發(fā)展的空間。從拓展空間看,印度尼西亞、文萊拓展空間超過200%,有極大拓展空間,菲律賓、泰國和緬甸貿易拓展空間超過100%,有較大拓展空間;老撾和馬來西亞拓展空間超過40%,但不足60%,有高的拓展空間;新加坡、柬埔寨和越南,近幾年貿易發(fā)展效率高,貿易潛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總體看拓展空間有限,需要發(fā)展和培養(yǎng)新的要素來刺激雙邊貿易的增長。
1.加強政策溝通,開展多形式的經濟合作。通過對東盟十國加入“一帶一路”前后貿易效率的比較,緬甸、文萊和越南三國貿易效率增長最快,分析其原因,與“一帶一路”后中國同這些國家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有關。要順利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加強與東盟各國的多種形式的合作。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chuàng)新中國與東盟基礎設施領域合作機制?;A設施水平影響一國的貿易成本,從而影響國家間貿易效率。大部分東盟國家基礎設施落后,建設投入不足。中國應從新視野出發(fā),在東盟基礎設施建設中給予引導和幫助。大力推進中國-東盟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與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降低貿易成本,推動與東盟各國貿易發(fā)展。
3.提高貿易暢通度,推進貿易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可以減少交易成本、增加貿易流量及提高經濟福利等諸多優(yōu)點。東盟十國整體貿易便利化水平不高,中國與東盟國家應積極開展商業(yè)環(huán)境建設合作,促進貿易便利化發(fā)展,促使雙方最終實現互利共贏的發(fā)展戰(zhàn)略。
4.大力拓展與東盟各國的貿易空間,挖掘與東盟國家貿易潛力。從貿易潛力分析看,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泰國及緬甸,貿易拓展空間超過100%,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應積極探究與其未來的貿易發(fā)展模式和方式,使貿易空間得到有效拓展;相反,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貿易拓展空間不足50%,對于這些貿易拓展空間不大的國家,重點在于挖掘潛力,開發(fā)新的貿易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