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珍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wù)。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作文教學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作業(yè)。。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雖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在于教師未能擺脫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束縛,脫離小學生認知實際,作文題或大而不當,或了無生活情趣。加之小學生閱歷淺,思維不開闊,缺乏想象力,詞匯貧乏,語言干癟,無法把所思所想準確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就產(chǎn)生了作文為難情緒。
解決之道不妨用兩句話來概括:激發(fā)興趣,擴大文題想象空間;以讀促寫,重積累夯實基礎(chǔ)。
一、作文課要學生神馳遐想
孩子天生富有童真童趣,沒有成人世界對寫作的那種功利態(tài)度,因此,他們少了一份患得患失,作文時往往少顧忌,多想象,甚至有時會想入非非。教師在布置作文題時,忌出限制性太多的俗題、套題;指導時忌誘人進入預設(shè)套中,比如“記一件有意義的事”一類題目,什么事有意義,在不同的孩子心目中絕對不一樣:留守兒童心中最有意義的事莫過于能與父母呆在一起;成績欠佳者,最有意義的事也許是老師終于給了他一個笑臉。教師出作文題要考慮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越寬泛的題目,想象空間越大,學生寫起來越順溜,如“家事”“父輩”。
二、注重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的積累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來積累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yīng)“重視文本”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或讀讀下面兩句話,說說哪句好,為什么?”一類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他們寫起作文來就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張衡》這課后,我要求學生背記文中有關(guān)描寫地動儀樣子的片段,讓學生模仿說說“我的文具盒”,首先給學生一定內(nèi)容和句式,人學生模仿說。如我的文具盒是()的,上面畫著()、()和(),里面放著()和()。我()我的文具盒。這樣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說話能力。
2.生活積累
作文要融入生活,追求真實和實用。要讓學生在作文中找到樂趣和表達欲望,不會為作文而作文,為老師而作文。學習《桂林山水》一文,課文用靜、清、綠、奇、秀和險分別描寫了桂林的水和山的三個特點。我讓學生練筆描寫自然景物,如藍藍的天空、蔚藍的大海等等,感受大自然的美。
3.閱讀積累
閱讀與寫作是緊密相連的。閱讀面廣,學生的積累也就豐富了,寫作水平也相應(yīng)得到提高。《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yīng)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但要防止教師用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fā)揮。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父親挖掘時間長,挖掘的艱辛,永不放棄的信念,以及對兒子深深的愛等情感。在教學中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領(lǐng)讀、引讀、組織學生有感情個別讀,把學生的感悟、體驗不斷推向文本,并且適時地設(shè)計了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在這36個小時里,他顧不上(? ?),顧不上(? ?),顧不上(? ?),甚至連(? ?)都顧不上。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他心里反復念叨著的一句話是(? ?)。這樣設(shè)計引導學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chǔ)上的,又是對文本的再創(chuàng)造和深加工;既使書本上的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心靈深處的話語,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這樣的言語實踐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語言、思維和精神的同步發(fā)展,達到了“訓練”和“感悟”比翼齊飛的境界。老舍說過“先搜材料,越多越好”,平時要求學生積累的好詞好句好段落,以作自己寫作時的借鑒和引用。
三、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的處理,應(yīng)由過去的教教材轉(zhuǎn)變?yōu)橛媒滩慕?,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可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luò);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guān)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么內(nèi)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再讀文,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