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藝事業(yè)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yè),是祖國繁榮發(fā)展的生機景象,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對文藝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重要指示,明確了文藝事業(yè)發(fā)展方向。民族聲樂藝術就是文藝事業(yè)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發(fā)展文藝事業(yè)必然帶動民族聲樂藝術的進步,每部優(yōu)秀的民族聲樂藝術作品就是堅定文化自信、振興民族文化的基石。因而筆者對當前民族聲樂藝術邊緣化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當代大學生能堅守藝術理想,用高尚的文藝思想認識引領社會風尚。
【關鍵詞】民族聲樂藝術;大學生;模式研究;傳承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民族聲樂藝術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民族的進步和發(fā)展也要求民族聲樂應不斷的深入、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要求民族聲樂藝術做到與時俱進,但是由于近年來流行歌曲的沖擊,使民族聲樂藝術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為使民族聲樂藝術得以發(fā)展,挽救民族聲樂藝術在大學生心中的“威望”,因此需要以大學生入手通過音樂鑒賞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聲樂的興趣,充分利用教學設備、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相結合的新模式。開展各種各樣活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掘學生潛力優(yōu)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從真正意義上振興民族聲樂藝術。
一、研究內容
培養(yǎng)大家對民族聲樂藝術的鑒賞能力以及濃厚的興趣。
巧妙的將民族聲樂與微信平臺相結合,建立學習、交流平臺。
在大學生美育通識課中,調動學生對民族聲樂藝術的興趣。
開展講座、比賽、多媒體互動等環(huán)節(jié)加以輔助。
在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給美育通識課程教師提合理化的建議。
以湖州師范學院為例,創(chuàng)建平臺、實施,取得初步成果后,可將民族聲樂藝術推向全國高校,讓更多的同學愛上民族聲樂藝術。
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通過以大學生美育通識課為平臺,老師在音樂鑒賞等方面學生們傳遞民族聲樂藝術的精華與魅力。
當前微信平臺尤為重要,為進一步加強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聲樂的興趣,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向湖州師范師范學院學生推送經(jīng)典的民族聲樂歌曲視頻等,開展交流活動,讓民族聲樂藝術與同學們保持零距離。
在課堂中,老師應該讓學生展示民族歌曲演唱,并指導演唱技巧,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民族聲樂的魅力。
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向學生傳遞民族聲樂的相關資料,專業(yè)教師定期開展相關講座,學校定期舉辦民族聲樂大賽活動,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課堂中,教師主動演唱,以聲帶情,讓學生感受到民族聲樂真真實實就在身邊,學生在此過程中會增加對民族聲樂的感染力。
教育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起來,面向全國各類高等院校,以美育通識課的形式讓民族聲樂藝術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當中。
三、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的重要性
在黨中央積極號召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等口號,目的是為振興民族藝術,民族聲樂藝術必將成為其中之一,當今聲樂藝術中,歌唱是最能表現(xiàn)藝術的形式之一。通過市場調研發(fā)現(xiàn),流行歌曲已經(jīng)遙遙領先于民族歌曲,同時美聲歌劇在近年幾年大力沖擊中國民族聲樂,迫使民族聲樂現(xiàn)處于岌岌可危的情況下,這就是筆者深思的問題,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而使大學生傳承民族聲樂藝術。
中國民族聲樂源遠流長,《列子.湯問》中記載“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敝v述的就是民族聲樂藝術的魅力所在。在《薛譚學謳》有載:“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彼枋鼍褪菓?zhàn)國時期著名聲樂教育家秦青的藝術魅力,由此可見民族聲樂藝術自古以來的重要性。
現(xiàn)以中國音樂學院為主的各類音樂、藝術院校都開設有民族聲樂專業(yè),在整個中國而言,僅僅算得是萬分之一。在當前嚴峻形勢下面對各種流行歌曲、美聲歌劇的不斷沖擊,唯有大家重視民族聲樂藝術,才能振興民族文化自信,從真正意義上弘揚中國民族文化魅力。
四、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中應該關注的問題
(一)采用新模式、新思路加快對民族聲樂藝術美的認知
當前民族聲樂受到外來歐美流行歌曲、美聲歌劇的沖擊,使得民族聲樂處于后滯不前,盡管各類高校都有音樂專業(yè),但是對于民族聲樂來說總是治標不治本。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民族聲樂的危機感。因此想要解決根本問題就必須把民族聲樂同現(xiàn)代化多媒體相結合,讓民族聲樂以藝術通識課的形式走進課堂中,從新青年開始培養(yǎng)審美力,提高對民族聲樂藝術的感知。
(二)提高創(chuàng)新美、科學指導、轉變觀念
當今社會上存在著對民族聲樂教學誤解,認為民族聲樂藝術過于古板,跟不上時代潮流,對于這種觀點要及時改正,民族聲樂藝術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特有的代表性藝術,民族聲樂藝術既具共性極具個性。因此針對這一觀點應該從新青年思想上加以改正,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演唱民族聲樂歌曲,以美育通識課程為平臺充分發(fā)揮作用。
(三)重視民族聲樂、開展民族聲樂比賽活動
民族聲樂藝術教學內容應當納入高校通識課程當中,全國高等院校都應開展民族聲樂藝術交流活動,開展民族聲樂藝術比賽活動,充分利用通識課時間,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接觸民族聲樂藝術,增強學生對民族聲樂的興趣愛好,同時可以發(fā)掘人才,為民族聲樂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五、弘揚民族聲樂藝術的基本思路
(一)民族聲樂藝術與多媒體結合
面對當前科技信息時代,想要弘揚民族聲樂藝術,必須與信息科技相接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wǎng)絡傳播力量將民族聲樂藝術與多媒體相結合,利用網(wǎng)絡平臺手段宣傳。在此過程中研究小組調查表明當前在大學生中,微信平臺是強大宣傳平臺。在大學生中就應該抓住重點。因此我們以湖州師范學院為重點,初步建立起網(wǎng)絡宣傳平臺,在此宣傳過程中,以民族聲樂藝術歌曲、視頻、音頻、譜例等為主,對少數(shù)民族中優(yōu)秀歌曲,山歌、爬山調、陜北民歌等進行裁剪,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取得了較大關注。
(二)改變課堂教學理念
筆者從小接觸的音樂,很多都是以欣賞為主,課堂上缺乏音樂興趣和調動音樂的激情,導致課堂缺乏生機,久而久之從本上失卻了民族聲樂藝術的興趣。
在21世紀強大的文化交流下,各國藝術共享,最為顯著的就是音樂,面對著美國的搖滾音樂、意大利的美聲歌劇、以及其他國家流行音樂的抨擊,中國民族聲樂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
調查小組通過調查問卷、走訪。發(fā)現(xiàn)90后的學生都是以流行音樂為主,流行音樂都是來源于動漫、影視劇等主題曲。還有一部分喜歡西方古典歌劇,原因是父母是音樂教師。而民族聲樂僅僅是了解一點,在他們心中可有可無,因此拯救民族聲樂的重要性刻不容緩。
在學校專業(yè)教師以及有關領導支持下,將民族聲樂藝術與美育通識課相結合,筆者向美育通識課主管部門呈交建議書,任課教師采取此方案在課堂上向學生傳遞民族聲樂藝術,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聲樂藝術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開展民族聲樂比賽活動。結合微信平臺,推送民族聲樂藝術歌曲、視頻,讓民族聲樂藝術走進藝術通識課程,音樂鑒賞課中以民族聲樂藝術為重點培養(yǎng)新青年對民族聲樂的興趣,培養(yǎng)鑒賞美的歌聲,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掘學生潛力、優(yōu)勢。做到民族聲樂藝術走進大學生。從根本解決民族聲樂藝術的危機感,在這一年里中,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優(yōu)秀教師、聘請專家,面向全體學生定期開展民族聲樂藝術講座數(shù)十次,目的為培養(yǎng)學生興趣,傳輸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魅力,同時舉辦“神州唱響”“大學生藝術節(jié)”等眾多形式的聲樂比賽活動,范圍面向湖州師范學院全體學生,旨在提高大學生對民族聲樂藝術的喜愛和弘揚,通過各種比賽、講座、在湖州師范學院初步取得較大的理想成果。
六、結語
民族聲樂藝術是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更是一顆璀璨珠文化之珠,鑒證了我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凝聚著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是華夏五千年勞動人民的心血凝聚。面對當今時代的進步,民族聲樂藝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筆者通過調研,從大學生入手,并應用現(xiàn)在網(wǎng)絡技術,讓民族聲樂藝術走進大學生群體,使我們民族聲樂藝術得以弘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黃慧慧.民族聲樂對傳統(tǒng)戲曲的繼承與融合[J].音樂研究,2015(4).
[2]鄧倩.現(xiàn)代民族聲樂的民族特色與繼承發(fā)展分析[J].藝術研究,2017(1).
[3]王雪燕.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中的“傳承”與“借鑒”[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陳泓茹.對我國民族聲樂發(fā)展的思考[J].中國音樂, 2006(4).
[5]馮淵.從央視“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比賽透視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fā)展[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楊建文(1994—),男,漢族,陜西寶雞人,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指導教師:安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