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昊
在南京,你會感到“離歷史很近”。
這里不少古跡的名氣都挺大,烏衣巷、棲霞山、玄武湖、雞嗚寺,讓你體味其中的古韻。夜深了,你再順著秦淮河向東水關出發(fā),沿途經(jīng)過江南貢院、朱雀橋邊,看著青磚白瓦,你好像回到了江南。
即便是干百年后的今天,南京也把江南特有的文藝氣息繼承了十成,遍布“門”“巷”的地名,似乎在暗示你“我很有格調”。所以又說南京是文藝青年的詩與遠方。
待在這里,你不會覺得單調乏味,春天牛首山野炊烤串走起,雞鳴寺的櫻花美得讓你驚艷,深秋棲霞山的楓葉漫山紅透。
李志唱《山陰路的夏天》,唱《熱河》,把文藝青年唱來南京,就像低苦艾唱蘭州,張楚唱西安,把城市唱成了一種情結。
不過南京這個南方城市,它有文藝的味道卻不會吊著一口仙氣兒似的讓你感到不真實。有了歷史和文藝給這個城市加持,南京常年被人文氣息裹得嚴嚴實實的,所以它博愛,還有煙火味兒。
比起它的老鄰居上海,外地人來到這里,也更容易找到家的感覺。
這里沒人歧視外地人,南京當?shù)厝丝梢栽谄胀ㄔ捄湍暇┰捴g切換自如;夜深了,你在家門口要上一碗熱騰騰的鴨血粉絲湯,老板娘一句“小妹妹,趁熱吃”會讓你眼眶一熱。你不是個堅強的人,好在這個城市格外溫柔。
這里的競爭壓力不及北上廣,城市的份量卻差不了多少,省會城市、新一線城市這樣的名頭給了南京不少的政策扶持,外地人來到這里,發(fā)展相對也容易得多。
你也不必擔心在南京只顧風花雪月,它是有自己的野心的。南京不僅要做“十朝都會”“博愛之城”,它還要做“創(chuàng)新之都”。它得繼續(xù)體面下去。
于是南京這幾年開始鉚足了勁兒去建設“創(chuàng)新之都”,更重要的是,它懂得創(chuàng)新的動力是人。給學生提供面試補貼、租房補貼,降低生活成本;想創(chuàng)業(yè)的話,就給你開辟擔保綠色通道,還有創(chuàng)業(yè)“紅包”;落戶也不用你發(fā)愁……這些都是“寧聚計劃”帶來的切實誘惑,它還特意開發(fā)了一個叫做“寧聚青春”的APP,一站式服務包你滿意。
南京在謀發(fā)展時,底氣也一直都很足。
城市規(guī)模上,南京超800萬的常住人口,是長三角地區(qū)及華東地區(qū)唯一的特大城市;科教上,12所“雙一流”高校匯聚了超過80萬個“最強大腦”;商業(yè)上,新街口號稱“中華第一商圈”,夫子廟、百家湖、江東門等商業(yè)區(qū)也多點開花;交通上,南京更是北方入江南的交通要道,公路、長江黃金水道和國家主要干線機場,讓南京成了全國交通通達性最好的城市之一。
在新一輪總體規(guī)劃中,南京的新定位是“亞太門戶城市”,直接對標了波士頓。所以南京這座城市,本地人舍不得離開,外地人同樣舍不得離開。你在這兒,進可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退可享受生活。
這座城市可以容納你的生活,也同樣支撐得起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