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徐承義 劉心甜 吳明祥 劉成偉 蘇晞
430022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yī)院心內科
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nrention,P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首選治療方法[1]。盡管PPCI可以有效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縮小心肌梗死面積,部分患者在PPCI術后數天內仍可發(fā)生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左西孟旦是一種鈣增敏劑,已被指南推薦用于抗心衰治療,且療效優(yōu)于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2]。RUSSLAN研究證實,左西孟旦治療STEMI合并左心衰的療效顯著且安全性好[3],國產左西孟旦在失代償性心衰中亦取得較好療效。但其在PPCI術后STEMI合并心衰人群中的臨床研究資料較少。故本文探討左西孟旦在PPCI術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包括心原性休克)患者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旨在為此類患者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連續(xù)收集2015—2016年在武漢亞洲心臟病醫(yī)院心內科監(jiān)護室住院的87例STEMI患者,心梗定位在前壁或廣泛前壁,均已接受PPCI治療,術前合并或術后72 h內出現(xiàn)心衰。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即研究組44例和對照組43例。研究組在標準化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左西孟旦(悅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持續(xù)24 h靜脈泵入,對照組僅給予標準化治療。
入選標準同時滿足以下三點:(1)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標準[1],起病12 h內;(2)已行PPCI或靜脈溶栓未通行補救性PCI治療,罪犯血管是左前降支,術中成功開通并置入藥物洗脫支架,術后TIMI血流3級;(3)入院時已存在或PPCI術后72 h內出現(xiàn)的心衰,心功能分級Killip≥Ⅱ級,包括心原性休克。
排除標準:(1)年齡<18歲或>75歲;(2)合并嚴重感染;(3)嚴重肝腎功能不全;(4)中至重度的貧血,血紅蛋白<90 g/L;(5)心房顫動或心室率>120 次/min;(6)限制性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等引起左室流出道顯著梗阻的心臟疾?。?7)慢性心衰;(8)對左西孟旦或其任一成分過敏。
研究方法:單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分析。
研究組給藥方法:左西孟旦持續(xù)靜脈泵入,初始30 min給予負荷劑量12 μg/kg,后調整為0.1 μg·kg-1·min-1,總療程24 h。對于收縮壓<100 mmHg的患者,不需負荷劑量,可直接用維持劑量。左西孟旦藥物治療期間,若發(fā)生低血壓,如收縮壓<80 mmHg,或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患者平均動脈壓下降>10 mmHg,按以下流程處理:(1)補充容量;(2)調整左西孟旦劑量為0.05 μg·kg-1·min-1;(3)經處理后血壓仍繼續(xù)下降,可考慮靜脈輸注去甲腎上腺素,或必要時停止左西孟旦治療。
標準化治療的定義:按照《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推薦[2],除心原性休克患者,禁止使用正性肌力藥物,低血壓狀態(tài)的患者可使用去甲腎上腺素。
臨床癥狀評估中,呼吸困難程度分為平臥位、夜間陣發(fā)性、半臥位和端坐呼吸困難4個等級。參考呼吸困難程度定義呼吸困難評分標準:平臥位睡眠計4分,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計3分,半臥位睡眠計2分,端坐呼吸計1分。由2位中級或以上職稱臨床醫(yī)生判斷。
藥物有效性評估,即主要終點是從研究基線至第5天呼吸困難評分的改變,基于左西孟旦藥理學特性[4],評分的時間截點依次是基線(d0)、24 h(d1)、48 h(d2)、72 h(d3)、第5天(d5)。次要終點包括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的變化及6個月隨訪臨床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與因心衰再次住院。藥物安全性評估,包括低血壓、竇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室性心律失常及缺血事件發(fā)生率。研究方案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出院后,對患者在心內科門診或電話定期隨訪。
研究組的肌鈣蛋白I峰值高于對照組(P=0.042),余基線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PPCI-研究基線時間在研究組早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98)。余冠狀動脈造影特征與PPCI相關數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主要終點呼吸困難評分從研究基線至d5,d3、d5均顯著改善(均為P<0.05)。研究組d2、d3、d5時呼吸困難評分總和分別較研究基線顯著升高24.0%、26.2%和41.3%,對照組d3、d5時呼吸困難評分總和分別較研究基線顯著升高17.1%和23.8%,見表3。
研究組d5時NT-proBNP水平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21)。研究組循環(huán)輔助器械成功撤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45)。兩組的住院期間心原性死亡與因心衰再次住院總體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29.5%比37.2%,χ2=0.575,P=0.448),見表3。
研究組d0~d1低血壓(收縮壓<90 mmHg或平均動脈壓下降>10 mmHg)的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39.5%比18.6%,χ2=4.261,P=0.039),但兩組間去甲腎上腺素治療并無顯著差異。因低血壓發(fā)作,研究組4例患者調整左西孟旦藥物劑量,1例患者停用藥物,1例因持續(xù)快速率房顫停用藥物。竇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室性心動過速和心肌缺血發(fā)作在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的基線臨床資料比較
表2 兩組的冠狀動脈造影特征與PPCI數據比較
表3 兩組有效性終點比較
注:a正性肌力藥物,除左西孟旦外,僅限于多巴胺與多巴酚丁胺;b循環(huán)輔助器械包括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與體外膜肺氧合(ECMO),成功撤除指研究第5天時IABP或ECMO已撤除,且在撤除后24 h內血流動力學與心衰癥狀穩(wěn)定或僅需藥物干預,無需再次置管;c有創(chuàng)通氣成功撤除指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研究第5天時氣管插管已拔除,且在拔除后24 h內血流動力學與呼吸功能穩(wěn)定,無需二次插管
左西孟旦通過結合于心肌細胞上的肌鈣蛋白C促進心肌收縮,并通過介導ATP敏感的鉀通道而發(fā)揮血管舒張作用和輕度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效應。LIDO研究表明,左西孟旦可改善低心排心衰患者的急性期血流動力學和6個月隨訪的生存率,且療效優(yōu)于多巴酚丁胺。目前,左西孟旦在PPCI術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研究較少。早期研究證實,左西孟旦能降低STEMI合并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且不增加低血壓、心肌缺血發(fā)作的風險[3]。Mahara等[5]研究顯示,接受血運重建治療后的STEMI合并心衰患者應用左西孟旦能進一步降低死亡率。
呼吸困難評分作為心衰癥狀的量化指標,能客觀評估呼吸困難的程度。張宇輝等[6]發(fā)現(xiàn),與多巴酚丁胺相比,左西孟旦能明顯改善急性失代償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和呼吸困難,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本研究同樣證實,左西孟旦能顯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難。應用左西孟旦第3天呼吸困難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提高,第5天時NT-proBNP顯著下降(P<0.05);治療第5天時上述進一步改善,可能與左西孟旦的活性代謝產物濃度在用藥后第3~5天達峰有關[4]?;颊卟∏楦纳疲狙芯恐酗@示在第5天循環(huán)輔助器械成功撤除比例較對照組顯著提高。此外,左西孟旦還具有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所致的心肌頓抑、提高心肌收縮力的作用,進一步改善心衰癥狀[7]。
本研究臨床終點為6個月隨訪時心原性死亡與因心衰再次住院的復合事件,研究組發(fā)生率傾向于低于對照組,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448)。SURVIVE研究同樣未證實急性失代償性心衰合并左室射血分數<30%患者的生存率能從左西孟旦治療中獲益[8]。此外,接受血運重建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患者,無論是否出現(xiàn)心原性休克,左西孟旦僅能改善臨床癥狀和急性期血流動力學,并不能降低死亡率[9]。同時,左西孟旦治療心衰的遠期效果,目前的研究尚無定論。Pollesello等[10]對來自8個國家16個不同研究中心的25項薈萃分析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左西孟旦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多數納入的研究已排除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且未嚴格區(qū)分心肌梗死的部位。本研究將特定梗死部位的心肌梗死患者納入分析(前壁或廣泛前壁),雖未證實左西孟旦有益于降低臨床死亡率,但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并有降低總體臨床事件發(fā)生率的趨勢,對臨床應用左西孟旦具有一定指導價值。
在安全性方面,左西孟旦組低血壓的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P=0.039),但兩組間去甲腎上腺素治療比例以及因低血壓停藥的比例并無顯著差異。除低血壓外,應用左西孟旦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心房顫動。研究組心房顫動的發(fā)生率高達25.0%,高于SURVIVE研究[8],但與對照組發(fā)生率相似。此外,納入的心原性休克患者對左西孟旦治療表現(xiàn)出較好的耐受性。
左西孟旦能夠快速改善接受血運重建治療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但不能減少6個月復合臨床終點事件,藥物治療耐受性良好。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單中心研究、樣本量少、納入患者起病-首次醫(yī)療接觸時間長、非盲法研究、是否需要排除心原性休克患者存在爭議、主要終點(呼吸困難評分)具有主觀性、隨訪時間短等。未來需要設計更完善的研究,進一步評估左西孟旦的療效。
利益沖突:無